生命晶石,爱的延续

2019-11-13 22:10邢多多
莫愁 2019年10期
关键词:骨灰亲人石头

文/邢多多

链接无法重来的时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这看似平常的缅怀逝者的方式,却成了陈捷和父母心中的一个结。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捷的父母就移民澳大利亚。久居国外的老两口牵挂着故土和逝去的亲人,每年清明,只要身体允许,全家老小便会赶回来扫墓。

但随着岁月流逝,父母的身体不再硬朗,每次回国飞行23个小时吃不消。陈捷心疼父母,却又深知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回国祭祖,他很为难,开始想方设法把爷爷奶奶的骨灰带到澳大利亚。然而,爷爷奶奶去世多年,且不说骨灰难以取出,即便取出也很难通过海关检查。

2015年1月,陈捷偶然结识了69岁的韩国人金日南。金日南曾将父亲的遗骸取出,把骨灰做成了一罐形同宝石的珠子,他说:“看到那一颗颗蓝绿色的珠子,就想到了父亲,想到与他共度的美好时光。”

如此独特的石头,新鲜的制造工艺,立马勾起了陈捷的好奇心。

与美国相关创始人进行沟通后,陈捷又马不停蹄地赶去此项技术比较成熟的韩国调研考察。当时,此项技术并不被看好,但他坚持要带着这块“石头”在中国扎根:“这是一块有生命的石头,它承载了太多的亲情,链接了太多无法重来的时光,值得去做。”

有形陪伴代替无形离别

回到上海,陈捷马上调研市场。他邀请了600多名50岁以上的上海市民座谈,调查他们对晶石殡葬的接受程度,意外得知80%的受调研者都很接受。

2016年7月,陈捷成立上海安善文化交流中心,把项目取名“生命晶石”。骨灰通过特殊技术处理后,可形成100~300颗晶石,放入琉璃罐中保存。顾客还可将晶石制成饰品,随身携带。

孙建是此项目的第一个顾客。一年前,他的父亲突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孙建很悲伤,一直无法释怀,因为没能满足父亲生前想要出去看看的愿望而深深自责。父亲过世两天后,孙建找到陈捷:“把父亲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我不仅能随时祭拜父亲,还能带他到处走走看看,也算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制作,129颗灰白色的晶石放在了孙建面前。感受着无氧高温处理后晶石残留的余热,他很激动。他还选出两颗晶石制作成挂坠,准备旅游时带着,同父亲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

上海安善文化交流中心还迎来了一个最小的生命。8个月大的孩子遭受了多种病魔的打击,不幸夭折,父母找到陈捷,希望把孩子骨灰做成晶石。小小的晶石佩戴在母亲的脖子上,藏着深深的爱与眷恋。

另一种生命与爱的延续

现在有很多失独父母和空巢老人,为了打发孤独或转移思亲之苦,爱上了宠物。可宠物生命短暂,很多老人在痛失爱宠后一时难以平复情绪而抑郁生病。2018年4月,陈捷与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合作,在这里,顾客不但可以预约为亲人制作晶石,也可以为爱宠定制晶石,把它们再次带回家,将爱延续。

定制生命晶石的顾客越来越多。无论是顾客的亲人还是爱宠,在陈捷眼里,都应该受到同等尊重。捧着那一罐承载着生命的石头走出来时,他的心里是温暖的;看到顾客露出欣慰的笑容时,他的心里是甜蜜的。他说:“每份生命晶石都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更是爱的另一种延续。”

猜你喜欢
骨灰亲人石头
Chapter 24 Live to be tortured 第24章 生死折磨
亲人
念念不忘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迪士尼“新玩法”:撒骨灰
把骨灰埋在球场
亲人( 连载一)
我死后骨灰撒稻田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