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印共(马)与印共和印共(毛)的思想差异及其影响

2019-11-13 21:46王元磊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生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阶级资产阶级利益

王元磊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印共(马)和印共是当今印度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两个左翼政党。进入新世纪以后,印共(马)和印共两党党先后通过了新的纲领。印共(马)在2000年10月在特里凡得琅召开的特别会议上通过了新党纲,此后该党召开的历次大表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又不断对党纲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印共于2012年4月召开的第二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党纲草案。尽管都宣称自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而且从新的党纲来看,长期以来两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得到了明显的弥合,两党的思想有了明显的趋同,但是思想趋同并不等于思想相同。事实上,两党的思想仍然存在差异。从总体上看,印共(马)的思想比印共的更加激进。这主要体现在对印度国家阶级性质的认定、革命任务的确定以及革命道路的选择这三个方面。

一、对印度国家阶级性质的不同认定

对当前国家的阶级性质的判定一直是印共(马)和印共争论的焦点。关于这个问题,印共(马)和印共在各自新党纲的表述如下:印共(马)认为,“当今的印度国家是以大资产阶级为首的资产阶级和地主联合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为首的大资产阶级还与外国的金融资本联系密切。”印共认为,“印度国家是以大财团和垄断组织为首的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这一阶级统治与半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地主联系紧密……同时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相勾结。”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目前印共和印共(马)都强调当前印度国家维护大资产阶级、地主以及国外垄断资本的利益。然而,与印共相比,印共(马)更加强调印度国家的保守和反动的一面。

首先,印共(马)强调印度国家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印共认为印度国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尽管印共(马)和印共都认为大资产阶级是印度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但是印共(马)强调,大资产阶级与印度资产阶级整体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两者不能等同起来。印共(马)认为,“印度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半封建的农村秩序存在冲突和矛盾”。然而,独立后掌握国家政权的大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内与地主等封建半封建势力合作,对外寻求帝国主义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大资产阶级与印度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是相冲突的。在有些情况下,前者甚至不惜牺牲后者的利益。因此,在印共(马)看来,掌握国家政权的大资产阶级虽然是印度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但是两者的利益存在冲突。这就意味着印度国家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而印共则强调大资产阶级、垄断组织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两者的利益存在一致性。印共指出,印度独立以后“所有的政策都是在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范围内,并维护资产阶级狭隘的阶级利益”。这种发展的结果是“资本和经济力量日益集中于少数垄断集团手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追求使资产阶级内部产生了一个强大的大财团阶层”。由此可见,尽管垄断组织、大财团等大资产阶级是印度的最大受益者,但是印共一直强调这些群体都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所以,国家总体上仍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其次,印共(马)强调地主阶级是国家统治集团的一部分,而印共认为地主阶级在国家中处于从属地位。

从上述对国家阶级性质的认定可以看出,印共(马)和印共都强调印度国家向地主等封建、半封建势力妥协并维护其利益。但对于地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两党有不同的看法。

印共(马)认为,地主是国家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印共(马)指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独立后掌权的大资产阶级不仅向地主妥协,而且还与地主结成同盟,分享国家权力。因此,印度国家也反映了这一“资产阶级—地主联盟”的意志。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地主在政府的扶植下不断发展壮大。印共(马)指出,“国大党统治者没有废除地主制,而是采取措施将半封建的地主转化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地主”。原有的地主阶级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新的环境下得到了发展。由此,地主成为了印度政府在农村地区的统治支柱;其二,大量的前资本主义社会残余被保留了下来。印共(马)指出,尽管资本主义在农村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庇护,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仍然普遍存在。“在国内有些地区,农村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商品农业和现金交易已经主导了农村经济;而在其他一些区域,旧的地主制和租佃制,以及古老的各种形式的奴役仍然在农业生产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在全国范围内,种姓分立、种姓压迫、最残酷的性别压迫,以及高利贷者、商人对穷人的压榨等落后现象丝毫没有减弱。”不仅如此,印共(马)还指出,统治者有意宣扬种姓歧视、性别歧视、宗教极端主义等落后思想,从而分化瓦解民众的反抗斗争,以维护自身统治。

由此可见,印度国家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与大资产阶级共同掌握国家权力。因此,印共(马)将印度国家称为“资产阶级—地主国家”。

而印共认为,虽然印度国家向地主阶级作出了妥协,但是经过数十年的资本主义发展以及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冲击,以地主为代表的封建因素已经减弱。这说明,印度政府主要实行的仍然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居于国家统治地位的仍然是以大财团和垄断组织为首的资产阶级,而地主在国家中只处于从属地位。这表现在:独立后国大党政府开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柴明达尔、贾吉达尔等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经过60年代中期开展的“绿色革命”,“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农场主群体在农村产生了”;90年代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后,“印度农业被卷入世界商品市场。土地、水以及其它各种农业资源的产品都要屈服于市场的力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独立后印度政府的政策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大大削弱了封建因素。因此,印共认为国家主要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当前的印度国家仍然是“资产阶级国家”。

综上所述,印共(马)和印共对当前国家的阶级性质有着不同的看法。印共(马)认为印度国家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地主利益的“资产阶级—地主国家”。而印共则认为印度国家是代表以大资产阶级为首的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国家”。从这里可以看出,印共(马)更加突出了印度国家保守和反动的特点。印共(马)和印共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也导致了两党选择的革命道路存在差异。

二、革命任务的不同

在分析了国情和国家阶级性质的基础上,印共和印共(马)都提出了自己的革命道路。印共称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印共(马)称之为“人民民主革命”。从新的党纲看,两党的革命道路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从革命性质来看,两党都认为现阶段的革命是反帝、反封建、反垄断集团的民主革命;从革命的领导力量来看,两党都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从革命手段来看,两党都坚持以议会内外斗争、群众运动等和平方式实现革命目标。然而,由于在国家阶级性质上认识的差异,两党确定的革命任务也有所不同。

印共(马)明确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而印共的革命任务中并没有关于反封建的论述。印共(马)指出,革命的任务包括扫除封建半封建残余,摆脱国际垄断资本的影响和支配,以及推翻国内垄断资本的权力。由此可以看出,印共(马)在革命中突出了反封建这一革命任务的重要性。印共(马)认为,由于当前的国家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大量封建、半封建残余被保留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印共(马)高度重视农村的反封建斗争,并强调“人民民主革命首要而且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实施有利于广大农民的彻底的农业改革以扫除所有束缚工农业生产的封建、半封建残余”。此外,印共(马)还主张,通过改革扫除种姓以及其他使农村长期陷入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社会残余,进而完成农村革命。

而印共认为,革命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即反对帝国主义机制及其强加的新殖民主义政策;二是“人民民主革命任务”,即消灭垄断大资产阶级。从印共对革命任务的阐述可以看出,该党的革命任务主要是反对国内外的垄断资本。而对于反封建的任务,印共并没有明确的表述。

三、革命道路的不同

除了革命任务不同以外,两党在革命道路的选取上也存在不同。印共(马)明确提出推翻当前的“资产阶级—地主国家”是完成革命任务的前提,而印共则主张在现有的国家体制下完成革命任务。印共(马)认为在当前的国家体制下所有的制度都是服务于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联盟。在这一体制下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存在的政治经济问题。而且从长远来看,印共(马)以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而“建立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有在无产阶级国家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印共(马)必须推翻当前的“资产阶级—地主国家”。因此,印共(马)明确提出,“现阶段必须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取代当前的以大资产阶级为首的资产阶级—地主国家。”该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未完成的印度民主革命任务,并为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扫清障碍”。

相比之下,印共虽然提出要取代大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并且以“一个不同的阶级组合来领导国家完成民主革命。进而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做准备”,但是并没有提出要推翻当前的国家。相反,印共主张利用现有的国家体制完成革命任务。印共指出,“党将充分利用议会民主制推动并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并促使革命向下一阶段转变。”印共认为,“通过发展强大的群众运动以及扩大左翼和民主阵线,进而在这些群众运动的支持下在议会取得稳定多数,工人阶级及其盟友将会战胜反动力量的顽抗,并把议会转变成一个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的机构,从而实现社会的彻底转变。”之后,利用在议会的稳定多数,工人阶级及其盟友可以通过立法确保生产资料转移到人民手中。由此可见,虽然印共也主张发动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但该党寻求的是在当前的体制框架内夺取领导权,进而完成革命任务。这与印共(马)主张的以新国家取代旧国家为前提的革命道路有着明显的不同。

综上所述,从国家阶级性质的认定来看,印共(马)认为印度国家是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地主国家”。而印共则认为印度国家是大资产阶级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国家”;从革命道路来看,印共(马)明确提出革命的前提是取代当前的国家,并将反封建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而印共旨在推动当前国家的转变,而且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由此可见,印共(马)的思想更加激进。

印共(马)与印共的思想差异使两党在合作中难掩分歧和矛盾,从而阻碍了两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印共多次提出的合并主张,印共(马)不仅反应冷淡,而且还在思想上与印共划清了界限。印共(马)明确表示,“印共(马)是在长期反对右倾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就给两党的未来合作蒙上了阴影。由此可见,思想差异给两党关系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如何克服思想上的分歧,进而促进两党关系发展,成为印共和印共(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

猜你喜欢
阶级资产阶级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I Love You, Dear China
“危险的侵略者”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