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李立三回故乡:醴陵人才是不少

2019-11-13 01:23
文史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李立三醴陵米粉

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醴陵人李立三(1899—1967),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有一次路过醴陵,我为他担任过两天的保卫工作。现在虽已几十年过去了,可他那平易近人的俭朴作风,依然让人永生难忘。

1954年秋的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下午一点多钟,醴陵火车站徐徐驶进一辆火车,车停稳后,从尾端专厢里第一个走出来的就是当时任全国劳动部部长的李立三。他当年55岁,穿一身派力司衣服,身材魁伟,满面笑容地和前去迎接他的中共醴陵县委书记赵凤祥等一一握手。

走出车站后,李立三笑着说:“我的老家就在附近的福建围,还是先到老家去看看吧!”说着,就踏上往老家的小道。回到家时,恰逢老弟嫂(方言称呼,弟弟的妻子)出工去了。李立三趁人喊他老弟嫂回家的机会,在房屋后转了一圈,弟嫂回来后,他笑嘻嘻地迎上前去喊了一声:“老弟嫂,你出工来啊!好嘛,劳动光荣嘛!”在屋里,李立三只简单地问了一下家庭的情况,并鼓励家里走劳动致富的路。他说:“这次我是路过醴陵,没买什么东西送你们,只扯了两丈土蓝布给侄女。”说着就走出了家门。

李立三十分关心群众的生活,他不顾旅途劳累,下午三点多钟就和秘书到市场察看,他走到这个货摊面前问问价钱,走到那个货摊面前拿着货物横看竖看,边走边说:“现在的物价确实稳定,群众的生活就好过得多了!”

不仅如此,李立三还有浓郁的乡土感情,他问我们保卫人员:“洞庭春还有不有?”我们回答说:“有!”他手一挥,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走,到洞庭春去,我们醴陵洞庭春的米粉是有名的,外地的人来醴陵都要到这里吃一吃的。”李立三边走边说:“到了醴陵不吃碗米粉,那就可惜了!”吃完米粉后,他又笑着问秘书:“米粉怎么样?”秘书说:“好!好!”

晚上,李立三听取了中共醴陵县委关于合作化情况的汇报,他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插话,对合作化问题作了很多重要指示。

第二天清晨,李立三起得很早,洗漱后,他和秘书在县委机关(住五家巷)后院散步。走到一间大房子里时,李立三突然停住了脚步,这是一间木板墙平房,进门靠左边的墙壁上,有许多点点画画的东西,他弯下身在那字迹斑斑的木板上仔细搜寻着什么。忽然他高兴地喊起来:“找到了,找到了!”他指着这间屋说:“这里原来是渌江中学的教室,我在这里读过书,”并指着木板上一个模糊不清的字迹说:“我就坐在这里,坐我前面的是李明灏,他个子不高。”

接着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唉!三十年了。”秘书惊奇地问:“李明灏也是醴陵人?”李立三回答说:“是呀,新阳的嘛!”秘书赞叹地说:“醴陵出人才呀!”李立三自豪地回答:“醴陵人才是不少嘛。”

走出教室,他又指着前面的房子说:“这里原是国民党的司法处,它不知残害了多少革命志士和无辜的群众!我们的好同志孙筱山烈士就是被这班家伙杀害的。”

醴陵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在为寻求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斗争的过程中,涌现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孙筱山就是其中的一个。

吃完早饭,李立三提出要去看孙筱山烈士的家属。汽车开到孙家时,孙筱山的大儿子孙仲章正在门口迎候,见面时李立三抢先介绍说:“我是李立三。”孙仲章紧紧地握着李立三的双手,热泪盈眶。孙仲章母亲眼睛不好,一进屋,李立三就喊了声:“大嫂子,我是李立三啊!”大嫂子连忙起身迎接说:“你回来了!”说着一双颤抖的手紧紧握着李立三的双手,上下打量。李立三无限深情地说:“大嫂子,筱山同志为革命牺牲了,害你们吃了不少的苦,人民感谢你,现在好了,搭帮(方言,多亏)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好日子就来了。”

孙仲章的母亲连忙进厨房用大锅烧茶,本来我们保卫人员早已备好了茶,可他不吃,倒把筱山同志家带有辣椒和油盐味的茶一饮而尽,边喝边询问她家庭情况。

接着,李立三对孙仲章说:“你爹为革命英勇地牺牲了,你要克服困难继承父志,将革命进行到底!”孙仲章赶紧站起来表示:“一定听首长的话。”

李立三问筱山同志埋在哪里,孙仲章推开后门,指着不远处的坟墓说:“就埋在这里。”李立三站在坟前静默了几分钟,接着他发现坟墓周围长满了箭竹,就发火了,说:“怎么不修坟了,不要忘记你父亲是为革命牺牲的啊!”说得孙仲章满脸通红,低下了头。

李立三又转过脸对在场的同志说:“没有革命的前者,就没有革命的后者,没有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停了一会儿,李立三又对孙仲章说:“今后你家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县委,但不要依赖。”他问赵书记:“你看怎样呢?”赵书记说:“应该关心照顾。”

李立三离开了筱山同志的墓地后,驱车到醴陵电瓷厂视察。醴陵电瓷厂当时是全县较大的厂子,完全是手工操作。李立三看遍了所有车间,然后来到试电间,只见火花四溅,秘书担心李立三有危险,李立三笑着说:“工人都不怕,我们怕什么!”看完后他对厂长说:“不错嘛,今后还要扩大规模,要把电瓷工业搞上去,逐步由手工操作改变为机械操作。要办好一个厂子当领导的就要关心工人的生活,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从厂里出来,李立三一行紧接着又去了一中。李立三踏进校门,站在院内向四周打量了一下,向前来迎接的欧阳文道校长说:“这里原来不是有个池子吗?”欧阳校长笑着说:“不错,有一个池子,现在同学们把它填平了。”李立三带着批评的口吻说,填了做什么呢?可惜,可惜,他便讲起这个池子的故事来,他说:“这个池叫瑞绿池,原来朱熹来这里讲过学,池里的水很绿很绿的,传说是专供朱熹磨墨洗笔用的,说也奇怪,池内的水可以蘸笔成脂,挥毫立就,后人把它作为‘醴陵八景’之一。”

李立三对欧阳校长说:“一中是醴陵的最高学府,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提高教学质量。过去湘东中学就办得不错,你们要比湘东办得更好一些。”说完后,他便和赵凤祥等人在校坪的后山石桌前合影留念,然后乘车离开了醴陵。

猜你喜欢
李立三醴陵米粉
沙坊米粉香
兴安米粉趣谈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奶香蔓越莓米粉球
醴陵特色菜小炒肉
李立三:毛泽东的“半个朋友”
毛泽东:家乡的瓷器真好啊
萧红亮 作品
渌江侧畔“红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