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11-13 01:21王国军付伟伟李俊东杨明霞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汉中果品猕猴桃

文/薛 莲,王国军,付伟伟,肖 飞,张 钊,李俊东,杨明霞

猕猴桃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以南及横断山脉以东的地区[1]。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南麓,气候条件优越,是猕猴桃野生资源集中分布区和生产优生区。2015年以来,陕西省实施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汉中市以 《汉中市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为依据,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汉中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笔者先后深入城固、洋县、西乡、汉台区等11个县区,通过进园实地调查、问卷及和企业协会座谈等方式,对汉中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推进汉中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汉中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

栽培面积及分布区域。目前,全市猕猴桃栽培总面积约0.64万hm2,大部分果园处于初挂果阶段。城固栽植面积最大,约0.35万hm2;西乡栽培面积次之,约0.067万hm2;南郑区、洋县、勉县、汉台区栽培面积均不到0.067万hm2,这些平川县区栽培品种以翠香和徐香为主,搭配种植红阳、金福、黄金果等;宁强、佛坪、镇巴、略阳及留坝栽植面积少,主要以野生猕猴桃资源成园为主(见表1)。

栽培品种。除原有的秦美、哑特、海沃德外,近年来,汉中市相继引进20多个品种,有翠香、徐香、红阳、农大郁香、农大金猕、黄金果、脐红、金龙2号、东红、金艳、贵长、华优、瑞玉、金福等。果肉颜色以绿肉为主,黄肉及红肉果实比例较少。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基本摸清了红阳、农大金猕、翠香、黄金果、农大郁香、脐红、海沃德、徐香等品种的种植表现(见表2),其余品种有待进一步调查。调查发现翠香和徐香栽植范围广,栽培面积大,其余品种零星栽培。其中翠香猕猴桃在各县区发展势头较好,主要表现为早熟,果实风味佳,产量高,抗逆性强,果品鲜销售价高,效益突出;徐香作为晚熟品种,表现也较为突出,其果实风味好,长势旺,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红阳、脐红及黄金果在城固、汉台区及宁强栽种易发生溃疡病,高接换头或初挂果后即有溃疡病症状,2~3年可能导致毁园,可能因穗条带菌所致。在西乡及南郑区尚未发现溃疡症状。

汉中猕猴桃栽植历史。汉中猕猴桃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93年,城固县开始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1999年栽培面积达到0.25万hm2,2000年全国猕猴桃行情低迷,汉中猕猴桃产业进入低谷期[2]。2015年,陕西省启动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根据陕西省果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将在关中东部发展猕猴桃0.67万hm2,即“东扩”,在陕南发展猕猴桃4万hm2,即“南移”,以汉江、丹江流域滩地为主的汉中、安康、商洛为目标,形成城固示范,汉中突破,陕南发展的猕猴桃产业带。汉中市制定了《汉中市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因地制宜,适地适栽,稳步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

表1 汉中各县区猕猴桃栽植规模及分布区域

表2 汉中猕猴桃主要栽培品种表现情况

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投入方面,据调研,猕猴桃建园每667 m2投入包括基础设施投入费用和后期管理费用。其中,基础设施投入费用7 480.00元,后期管理费用4 100.00元,总计11 580.00元(见表3)。正常情况下,猕猴桃第4年挂果,第5年开始盈利,则前3年管理费用12 300.00元,加上基础设施投入共计19 780.00元。产出及效益方面,近年来,猕猴桃市场前景较好,价格连年稳中有升。汉中各县区大多数果园处于初挂果阶段(即第4年),产量较低,预计再过2年,果园进入丰产期,中华系猕猴桃每667 m2产量可达1 000~1 500 kg,美味系猕猴桃可达1 500~2 000 kg。连续3年徐香猕猴桃的收购价均在5元/kg左右,若按该价格收购,每667 m2收入约在7 500~10 000元,除去果园管理费用4 100元(肥料、农药、人工费、土地租赁费等),效益可达3 400~5 900元,挂果2年可收回前期投入成本。美味系翠香猕猴桃经济效益尤为显著,连续3年收购价均在10元/kg左右,每667 m2效益达10 900~15 900元。

表3 汉中猕猴桃投入情况(按667 m2计)元

二、猕猴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地方特色品种。汉中猕猴桃栽培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以翠香、徐香为主,果肉颜色单一,多为绿肉,黄肉、红肉占比小,而且大多数品种上市时间集中、货架期短,不能形成良好的早晚成熟梯度,不能与关中猕猴桃错位发展。引进新优品种定点试栽尚在观察,加之地方野生资源收集、保护利用程度低,目前尚未找到值得大规模示范推广的猕猴桃品种。

部分果园缺乏科学规划,投入严重不足,高标准果园占比少。目前,部分果园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存在园区立地条件差,前期深翻改土不到位,株行距设置不合理,授粉树配置不当,排水沟不通畅等问题;一些生产者盲目追求园区规模,基础设施投入和技术投入严重不足,道路硬化、排灌系统、贮藏保鲜库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受地域、理念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果农不注重新技术应用,在果园人力、肥料、农药、架材等方面投入少,特别是有机肥投入不足,致使高标准果园比例少。

苗木混杂,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全市没有一个规范的育苗企业和种苗繁育基地,大多数种苗接穗要外地调运,接穗来源不清且多数带菌,品种混杂,苗木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后期园区问题频发。此外,组培苗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脱毒苗更是没有,生产中仍以传统育苗方法为主。

果品采后处理水平低,加工链条不完善,物流中转中心不健全。全市猕猴桃以鲜销为主,缺乏气调贮藏库及商品化处理车间,分级包装、果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与栽培面积发展速度脱节。目前全市无一家果品加工企业,初级产品不能被加工成果脯、果酱、果醋及果酒等,果品附加值低,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加工果品的需求。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薄弱,缺乏果品批发市场及物流运转中心,致使果品流通体系不畅。

农业技术人员短缺,果农受教育程度低。全市从事猕猴桃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除大型示范园区外,大部分果农缺乏技术指导。同时,大多数果农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新技术无法及时推广应用,特别是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缓慢,严重制约了猕猴桃桃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

果品大小不一,高档果比例少,品牌意识不强。目前,政府尚未出台有关猕猴桃规范化生产管理及采摘标准,生产中滥用膨大剂、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提前采收果品等现象频发。同时,不少果农由于科技知识的欠缺及认识的不足,管理粗放,不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进行生产栽培和病虫害预防,造成猕猴桃果实大小不一,品质差,安全隐患大,严重影响当地猕猴桃区域品牌的打造。

林多地少,菜、果、粮争地矛盾突出。汉中处于秦巴山区之间,山地资源丰富,大多数县林地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不足667 m2,菜、果、粮争地矛盾突出,猕猴桃产业因耕地不足,发展困难重重。

三、汉中猕猴桃产业发展建议

因地制宜,调整品种结构,形成早、中、晚熟品种梯队。根据汉中农业发展规划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整种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丰富果肉颜色,形成早、中、晚熟品种梯队。稳步扩大徐香、翠香等美味系猕猴桃栽植面积,加强新优品种引进及筛选工作,充分挖掘野生种质资源,利用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特异性状多样等特性,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新品种[3]。

加强投入力度,科学规划,高标准建园。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园,适度控制规模,加强投入力度。一是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建园,建园前必须做到深翻改土,填埋有机肥。合理配置园区株行距和授粉树,选丰产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的品种为主栽品种,实行“起垄栽植”和苗木浅栽技术。二是遵照《陕西省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引进一干两蔓树形培育、多芽少枝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栽培管理实用新技术,依据汉中当地自然气候特点,探索总结集成适合汉中地区猕猴桃栽培的配套技术。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大道路硬化、排灌系统、贮藏保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果园基础设施条件及配套服务;同时,引导果农转变观念,加强果园有机肥、架材等投入,提高建园质量[4]。

建立现代化种苗繁育基地,提升种苗质量。建立规范的现代化种苗繁育基地,在重点县区建设苗木试验基地和良种苗木扩繁圃,开展优质种苗的繁育、扩繁和新优品种引进示范。同时,继续加强猕猴桃新优品种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及优化,建设组培苗繁育基地,提升苗木质量。

提高采后处理水平,建立猕猴桃气调贮藏库及物流中转中心,提高产品附加值。制定猕猴桃采后分级标准,提高加工贮藏技术,完善流通技术手段,减少流通环节鲜果损失。新建一批较大规模的贮藏冷库及商品化处理车间,延长果品货架期,适时引进1~2个果品深加工企业,开发猕猴桃功能性产品。比如果脯、果冻、果酒、果汁、果酱、果粉、抗衰老保健品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此外,以物流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营畅通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健全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信息宣传,提高农民利用信息体系进行交易的能力。

壮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培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创新经销模式。政府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同交流”的发展理念,积极寻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壮大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强农技人员在猕猴桃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砧木品种资源研究、良种苗木快繁技术体系、授粉技术、早果丰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搭建猕猴桃生产合作社,猕猴桃协会、猕猴桃产销联盟组织,定期下乡举办果农培训会,重点培育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休闲观光旅游+扶贫”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签订合约或入股,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行产销一体化,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终实现猕猴桃种植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运作模式[5]。

制定猕猴桃安全生产标准,狠抓品质提升工作,打造汉中猕猴桃品牌优势。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陕西省猕猴桃标准综合体》,制定汉中猕猴桃安全生产标准,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引导,规范果品流通市场。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以有机、绿色果品为发展目标,建立扫码追溯体系,实现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贮藏运输等环节可追溯体系的全覆盖,让果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此外,依据法规严格控制膨大剂和保鲜剂的滥用,严厉打击生摘早采现象,充分发挥地方早熟优势,加强品牌塑造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

大力发展山地猕猴桃,建立野生山地猕猴桃产业带。充分利用林地多、耕地少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山坡地仿生态猕猴桃产业带,缓冲果业发展与菜粮争地的矛盾。一方面在山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区实行搭建简易棚架,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改良野生资源,发展林下山地猕猴桃;另一方面,挑选有灌溉条件的坡地撂荒地大力发展坡地猕猴桃,调动山区县发展猕猴桃栽植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汉中果品猕猴桃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汉中石门十三品
提取猕猴桃的DNA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汉中为王(二)
汉中为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