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女船长的激情人生

2019-11-13 01:43汪茂盛
当代党员 2019年19期
关键词:水手船长长江

汪茂盛

2019年9月5日,渝北区人和街道恒大华府小区。

小区居民王嘉玲一边笑着,一边给CQDK全媒体记者翻看前不久她在船上拍的照片。

照片上的她身着白色制服,身体微倾与副手说着话,一双大眼睛直视远方,腰杆挺得笔直,一只手指着远处航标灯的方向。

王嘉玲原是重庆长江轮船公司总船长,入行已有40余载。40多年来,王嘉玲见证了长江航道的发展与变化,如今虽年逾花甲,但她依然透着一股好奇劲儿和年轻范儿。

采访前,王嘉玲正弓着身子在阳台拍摄一大株水仙花。雨后的阳光照射在她的侧身上,完全消弭了年龄感。她笑道:“我朋友刚刚还说今天下雨,光线不好,拍出来肯定不好看,我不信,别人说不行我就一定行!”这句话正是她跋涉长江航道40余载的真实写照。

激流勇进  “弱”女子上船做水手

20世纪70年代,山城重庆的陆运交通刚刚起步,坐拥两江交汇的长江航运成为物资交换的关键路径。王嘉玲的父亲王治安就是一名日夜与长江打交道的船长。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我妈对我实行放养教育。别的女孩儿喜欢洋娃娃,我就爱轮船、飞机之类的玩具。”谈到自己上船的初衷,王嘉玲表现出对父亲的职业的向往,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自豪。

1976年,17岁的王嘉玲上船当了一名服务生,刚干4个月,她便提出要转为水手。

当时有句老话:“女人不上船,上船船要翻。”王嘉玲偏不信这个邪。家人劝不住也犟不过,王嘉玲就在这样一片不理解声中成为了一名女水手。

不说敲锈、打油漆,把几艘驳船解开又绑起来,单是甩缆,好多小伙子都使不上劲儿,王嘉玲却凭借中学时投标枪、掷铅球的基础,每天操练甩缆,活干得越来越熟练。转眼3年过去,一起上船的6个女生中,只有她一人留了下来。

体力可能天生不敌男子,但是水手这份职业更需要脑子。王嘉玲一边向老船长们学习船舶会让、倾斜、靠离码头的操作,一边开始苦记碍航礁石的位置、斜流、锚地等各类水文术语。除了当班,王嘉玲每天只睡5个小时,她把学习卡片贴在自己的床头天天记、天天背,3个月才回一次家。

王嘉玲全身心投入到水手事业中,质疑的声音也渐渐消失了。15年时间,王嘉玲写下了近50万字的读书笔记,一笔一划都记录了她刻苦学习的时光。

1991年7月,王嘉玲跨上“江渝18轮”船长台阶,成为长江三段航程最年轻的女船长。

稳中前行 女船长亮剑保安全

20世纪90年代初,航运任务加重,当上船长的王嘉玲自然感到压力增大,但她依旧奔走在一线阵地。“那时候长江管理比較杂乱,疏浚整治工作不佳,出事是常态。”王嘉玲说,川江航线滩多水急,礁石密布,但行船16年,她从未出过一次事故,因为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她早已牢记在心。

1992年8月正值洪水期,“江渝18轮”行至巴阳峡入口处,突然舵机失灵,船在江中摇摆,如不及时处理将有触礁危险。

王嘉玲立即引航,冷静指挥,一场恶性事故最终得以避免。

胆大心细的王嘉玲1994年被任命为新组建的重庆长江旅游公司指导船长。从物资运输转行到旅游,多年行船的经验告诉她,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三峡大坝未蓄水前,长江水势流态复杂,尤其是一些险滩道窄处,事故频发。作为船长的王嘉玲亲力亲为,每天早上5点多便起床查看天气,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未有一刻离开过船,离开过江”。1995年,王嘉玲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凭栏远眺 花甲船长再出发

王嘉玲翻着相册,用手扶了扶半挂在鼻梁上的老花眼镜。岁月在她身上刻下了痕迹,但她那干脆利落的谈吐和自信的微笑未曾改变。

曾担任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王嘉玲,多次提出完善长江航道的建议,推动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地。她还带头组建了第一支长江救援队。“以前事故多,我就想搞一支专业的队伍。当时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但诉求无门,我既然有这个能力,就要把这个事情做起来。”王嘉玲说。

王嘉玲的兢兢业业换来了圈内的认可和好口碑。退休后,王嘉玲被重庆长江轮船有限公司返聘为高级顾问,她欣然返回了工作岗位。“和长航有几十年感情了,尤其是一路并肩走来的同事们,看到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更宽了,吃得更好了,我打心底觉得开心。”

“花甲之年的身子骨还是不比青春年少时硬朗了。”王嘉玲笑着说,前不久工作上出了点小意外,导致她脚踝骨折,不得不回家休息。“这点伤跟以前比起来不算什么,我从来都不娇气。”

如今,从1000吨到6000吨,船只的吨位翻了数倍,长江中上游地区远洋船设计也有了零的突破,“两江游”品牌随着重庆的“旅游热”名扬全国。

这背后不仅仅是造船技术的提升,水势流态的改变,更是一个个如王嘉玲般逆水前进的人,用踏实肯干的精神拼搏出来的辉煌成就。

猜你喜欢
水手船长长江
小水手的歌
长江之头
出发吧,船长
半盏——第七话:水手们
幸运的水手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