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的沦没
——评石挥电影《雾海夜航》

2019-11-14 03:41
剧影月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海燕旅客民主

石挥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杰出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电影导演。他在话剧领域卓有建树,被誉为“话剧皇帝”。在电影创作上,石挥也有很深的造诣。石挥导演的电影作品中,代表作《我这一辈子》《天仙配》《鸡毛信》《关连长》都受到了学术界较为广泛的关注,但对改变石挥命运的《雾海夜航》,学术界却研究甚少,相关文献寥寥无几。《雾海夜航》是石挥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作品,代表了石挥最后一时期的艺术水平,因此具有颇高的研究价值,值得进行深入探析。

本文从电影源起、电影技法和电影浮想三个方面介绍了电影的创作背景、大致剧情和艺术特色,提出了“海燕”的相关联想,试图挖掘艺术形象和石挥的内在联系,品味表象之下的深刻内涵。

一、电影源起:“民主三号”事件与《雾海夜航》

1957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雾海夜航》,影片故事并非虚构,而是根据1955年“民主三号”海难事故改编。上海港务局“民主三号”轮船原名“江泰轮”,该轮船1952年首航,固定航线为上海往返宁波。“民主三号”是一艘五层3500吨级的客轮,在当时算是豪华客轮。1955年4月16日傍晚,“民主三号”载1308人、3207件货物由上海驶往宁波,17日凌晨,轮船在航行中触礁沉没。通过船上300余名军人共同维持秩序和中国海军等单位的大力救援,1300余人化险为夷,无一人遇难,“民主三号”事故因此成为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一海难事件吸引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目光,导演石挥随即被派往“民主三号”体验生活进行创作。不久石挥就写成了剧本并于1957年摄制而成《雾海夜航》。影片基本上还原了事件原委,“海燕号”代替“民主三号”,照样是从上海开往宁波,船上也有一百多名回乡参加农业建设的复员军人。民主三号”事件中,由于雾雨天气和失误判断,凌晨3时轮船在镇海口外三十多公里的太平山附近触礁,海军政委李长如和300多名解放军一直在船上维持秩序,保护旅客,直到路过的帆船前来营救。

在尊重事实的同时,导演进行了戏剧化再创作。首先石挥在电影中融入了更多富含人情味的元素和情节——到宁波去结婚的新娘子在众人的围观打趣下羞涩不已;双目失明作医学研究的刘教授偶遇因公出差的王姓海军政委;照料教授的女学生何美娟与海军少尉周大海萌生出了青涩纯真的爱情;老农的孙女在船上诞下一对龙凤胎,船长特意取名为“海儿”和“燕儿”;新来的服务员小辫子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成天追着在海上生活了50年的服务组大组长刨根问底;两位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船上的美好瞬间……人物设置多样化且具有典型性,体现了现实主义特色。人们素不相识但却不论出身和睦相处,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其次,石挥在事件发展上加入了更多戏剧性的情节,使情况更加危急,过程更加曲折。人们在欢声笑语的熟络后酣然入睡,出发时晴朗的天气到了午夜变得恶劣,海面升起了浓雾并伴随小雨,视线及其不佳。船长依仗自已多年的经验,没听劝告继续原速前行。轮船不幸触礁,船身开始进水。睡梦中的旅客惊醒失色,纷纷涌上甲板,顿时引起骚乱。发报机忽然损坏,无法和外界继续联系寻求救援,船头受损严重不得已抛锚,情况十分不妙。船上的复员军人在这时挺身而出,在王政委的指挥下稳定了秩序,并保持住船体平衡。可偏偏又适逢涨潮,众人命悬一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政委率领几个军人乘风破浪划救生艇去找最近的海军基地求援,途中遇上巡逻侦察的炮艇,“海燕号”终于获救,无人伤亡。影片没有详细交代船上人员的获救过程,“民主三号”事件中船上的1300余人从妇女老幼开始分几个阶段陆续被多条船只救走。

《雾海夜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巧妙设置了诸多饱含人情味的情节,在叙述上详略得当,强化戏剧冲突,以电影的形式使“民主三号”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长久流传,实现了纪实性需求和艺术性追求的统一。

二、电影技法:石挥的深厚功力

石挥的话剧生涯奠定了他的艺术功底,虽然电影和话剧在艺术表现手法和思维逻辑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但从舞台走向银幕的石挥凭借非凡的天赋和多年的积淀,依然驾轻就熟,很快即崭露头角。1941年步入影坛后,石挥主演了十余部电影,1950年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我这一辈子》,1955年执导的儿童片《鸡毛信》和戏曲艺术片《天仙配》都获得了高度评价。这些经历都为石挥储蓄了深厚的实力,在此基础上,1957年石挥着手编导《雾海夜航》。

《雾海夜航》的拍摄和剪辑技法精湛成熟,景别丰富、角度多样、构图讲究、镜头调度表现力强。

由于故事发生在大海上,围绕的主体是大型客轮和上千人员,所以要求导演尽可能还原场景的浩大。石挥对大场面的把控能力很强,他在《雾海夜航》中运用大量远景赋予了影片宏阔的基调。旅客们登船前的远景完整展现了“海燕号”雄伟的外观,同时交代了港口环境。“海燕号”航行时的多个远景充分体现了海面的壮阔无垠。遇险后解放军和船员们筑起“人墙”保护旅客,救援船只赶到后甲板上人群沸腾,抵达宁波后众人迎接等场面也都运用到了远景。人们在候船室以及船舱内的活动采用全景和中景,让观众们看到了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触礁后全景、中景的运用显示了人群的骚乱。面部表情、机器齿轮、航海日志、新郎照片、告白情书等特写又刻画出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使影片更加真实细腻,强化现实主义色彩。石挥能够抓住大量细节逼真还原,与其提前在轮船上体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演员生动的表演也为细节加分,即使是老太太、胖子这样的小配角,也把角色诠释得入木三分。

除了景别,影片的拍摄角度也相当多样。仰拍桅杆和飞鸟,俯拍波浪和人群,体现出场景的高远及宏大,增添了影片的层次感。

《雾海夜航》中,石挥在电影构图上的造诣也充分展现。人物交流对称构图,桅杆绳索三角构图,送别背影十字构图,海上航行黄金分割构图,水手观察窗外垂直构图,婴儿降生和旅客熟睡对角线构图等等常规构图技巧随处可见,同时不乏从舷窗外拍摄思念未婚夫的准新娘的框景式构图和通过“人墙”形成的透视构图等新颖的构图方式。

另外,镜头组接调度也自然流畅。开篇一个30秒长的摇镜头从码头停泊的“海燕号”缓慢左摇,中途摇过一个黑色的集装箱,配乐一转进入候船室巧妙完成转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军乐队奏乐送行、“人墙”挺立在海水中的场景内部的特写、中景、远景切换得当,丰而不乱,增强了节奏张力和艺术表现力。解放军们筑起“人墙”后高唱《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歌声淡出,运用声音蒙太奇进行转场,镜头转换至大海上王政委铿锵有力地指挥救生艇“向前,一直向前”。剪辑连贯自然,情绪拿捏到位,富有感染力。

三、电影浮想:海燕的具象表达

《雾海夜航》给轮船命名为“海燕号”,这其中是否受高尔基《海燕之歌》的启发,是否与同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旗下,天马制片厂的孪生兄弟海燕制片厂有关系,均不得而知。

《海燕之歌》又名《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所创作的不朽名篇。这篇散文诗不仅在俄国革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仍被奉为文学经典被人们诵读。文中,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不惧惊涛骇浪、狂风乌云,以预言家的姿态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雾海夜航》中,海燕这一形象在轮船上复员解放军、政委等人物身上也得到了具象化的表达。“海燕号”上的解放军就像是海燕的化身,他们训练有素,帮扶安抚旅客稳住局面,不惧危险,戮力同心,搏击风浪,保卫群众。他们把外套脱给受冻的旅客,肩并肩筑起层层人墙,把旅客们围在中间防止落水。此时海水已经淹至膝盖,海浪拍打在身上,他们不仅没有丝毫退缩,反而高唱《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歌声整齐嘹亮,响彻夜海,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尽显无遗。

在这些军人当中,又以王政委的形象最为典型。王政委身体抱恙,挨过的子弹遗留胸腔,距离心脏很近,肋骨被子弹打断,不能受大的震动,不能做激烈的动作,需要按时服药。在“海燕号”触礁后,王政委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主动组织船上复员军人集合,进行安排部署,指引“海燕号”向骆驼山浅滩航行,把自己的警卫员调配去保护失明的刘教授。解放军们将旅客全都护送到了甲板上,船上断电后,甲板上的人们陷入混乱,船体失去平衡,王政委立即指挥全体军人围护住旅客。涨潮以后,王政委为了挽救船上一千多条生命,不顾自身安危决定划小艇寻找最近的海军基地,派军舰来救旅客。波涛汹涌,大雾弥漫,小艇摇摇晃晃,王政委忍住胸部剧痛,指领水手不断划行。此时王政委和小艇,就像搏击风浪的海燕,不畏艰险,奋力前行。最终,王政委没有辜负全船人的期望,如约带来救援的炮艇,“海燕号”在一片欢呼声中获救。

“请大家相信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首先都会保护你们的安全。就是军舰来了,也总是让你们旅客先上,最后才是我们,不全部脱险,我们绝不离开你们!”《雾海夜航》毫不吝啬地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舍己为人、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崇高品质,通过全船军人的集体描绘和王政委的细致刻画,点面结合,充分诠释。同时也热情赞扬了危急关头人们互帮互助,互相信任,战胜灾难的事迹。

结语

沉没中的“海燕号”得到了救援,“海燕号”上的军人奋勇顽强,高尔基的海燕在海面上欢快地号叫,只有石挥真正沉入大海,永远逝去。相似的处境,却是不同的命运。《雾海夜航》点燃了石挥厄运的导火索,改变了石挥的命运走向,但却也将石挥凝结在作品中的艺术才干以影像的形式留传下来,让后人研究石挥最后一时期的艺术成就有迹可循。

注释:

①朱超亚.论石挥在1935年至1940年间的戏剧观念与演剧理论[J].文化艺术研究,2015,8(03):116-123.

②民主三号[N].钱江晚报,2013-11-12(8)

③安全管理网.上海港务局民主三号轮触礁沉没千余人落 水 [EB/OL].http://www.safehoo.com/Case/Case/Drowned/200810/4639.shtml,2008-10-05.

猜你喜欢
海燕旅客民主
中国式民主
云南:铁路圆满完成端午节旅客运输 发送旅客超96万人次
候车大厅的旅客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我是人
尼日利亚 民主日
Friendship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赏春
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