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教学中“对话式”师生关系的探讨

2019-11-15 03:04王义匀扬州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方式美术

■王义匀/扬州大学

美术是门特殊的学科,一直以来没有一种同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语言规整这门学科,无论是在教课、写生、创作,还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师生之间以及他们与素材、艺术作品等之间都要靠这种有声和无声的对话交流来沟通和理解艺术,以达成教学效果。所以美术教育学科更应该建立这种对话式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师生以创作素材、艺术作品为桥梁建立一种促进教学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领导、教学人员、学生的观念首先要得到解放。

一、“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了解“对话”在教学中的含义。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它包括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既使世界成为学生的选择,也是学生灵魂再生的向导?

传统教育理论中强调“授业解惑”和“子尺教鞭下的一言堂”,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是课堂上的权威、主讲者、主动者,学生是非权威、听众、被动者。而后现代课程中对话的建立要求改变传统的角色模式。弗莱雷指出:“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已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一位有着亲和力的教师,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走到学生中间去,不拘泥于传统的一种教学方式,与学生融为一体,打消教与学的界限。尤其是高校美术教育,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寻求合适的教学资源,把本土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美术教育资源纳入美术教学,改善目前书本中的纲要简单体现,内容匮乏这一现状。一方面是设置为学生所渴求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积极探讨合适的教材。在学生的多元个体学习中会生成“启发式”、补充式、反思式的教学反馈,并能完善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不仅使“学”变为一种主动性和开发性,还使“学”开发、“教”延伸。在教学中始终关注美术前沿的科研发展,并主动把教师的课题研究有效地融入教学,开发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上几个方面是教与学对话关系的达成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对话式”教学的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的对话教学

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分优良差异,是实施对话的前提:几千年前,我们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倡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方针,流传千古,影响深远,这是实施对话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不能进行因材施教,对话也就无效。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后现代主义教学理念强调多元化、个体性、创造性,对现代主义中的“统一化、单一性、重复性”提出了严正抗议。统一化导致了对多元化和个体性的压制和抹杀:当然,机械工业化的时代的确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它所生产的产品都是一体式,而在教学中所塑造的学生都是失去了鲜明的个性。倘若我们的教学失去了创作性,教学还有何意义?又如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后现代课程理论专家利奥塔进一步提出了策略,彻底打破那种无谓的重复性、统一化。启动创造性,营造富有鲜明个性的多样化。后现代的教学与课程设置处于一种开放的、平等的氛同中。

在美术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基础知识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进程和方式,建立学习小组,以多元的教学方式实现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不能实施“精英主义”教育,只关注尖子生而忽视了差生。然而有些教师习惯于实施“精英主义”,将会影响或延误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埋下无法抹去的阴影。即便对那一部分尖子生,也是在实施错误地教导,无形中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他们会把这种行为带到将来的工作岗位,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是在育人,从历代的教育先辈到我们熟悉的艺术家齐白石、徐悲鸿、陈师曾、吴冠中,无不身体力行,在诠释着一要人品好,二要素养好,三要画品好,远至马加爵,近至复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事件,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无不震撼着我们,迫使我们深刻地反思当前的教学。在当前房子、工作、养老等社会压力之下,更使得我们的教学责任加重。这是时代的课题,也是几千年来“一撇一捺”做人的道理。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实施对话呢?

(二)教学中的自我对话及其扩展

实施有效地“自我对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自身的对话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二是学生的自我对话及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如何能做好教育下作,这就要求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整体素养、通过自身知识素养的提高以及在工作、实践中教师研究团队之间的探讨,在生活中得到有益的经验、人生哲理等,传授给学生或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学生在知识的积累中得到升华,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对话。

在艺术创作、理论学习与探讨中,只有通过对话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激发新的素材。有些高校实施对话式的教学,通过对话式的研讨、交流,知识得到了扩充、整合,进一步成为自己的知识资源,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在新型美术对话式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几个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首先,教师要拓宽美术课的界限,拓展美术教育资源,为学生营造与艺术对话的空间。美术课的课内课外边缘界线只是人为地给分开,它原本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为学生制定出丰富的“课外”美术教学,透过学生写生、创作、感悟,与大自然、社会生活进行真切的对话交流。学生还可以到小溪边、湖边、大海边去寻找创作的源泉 寻找陈逸明笔下天地间、辽阔海际天边赤脚的惠安女;到耕耘的老农身边再去挖掘类似罗中寺《父亲》、米勒的子部曲那样的素材,体验农耕的辛苦和收获的愉悦。要让艺术教育散发出生活的气息,应用于生活,同时也给我们的艺术教育带来生机,这些都是学生通过不断的心灵自我与外界的对话得来的。

其次,美术教师要与周边的博物馆、美术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把艺术馆教育资源纳入美术教学,使其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资源,有效开发活本教学、在教学实际中,美术教师要与艺术馆人员制定一个严密行序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学习。另外,定期听专业人十的讲座,多参加交流研讨会等相关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与艺术品及专业人士对话式的交流得到艺术的升华 或许某些学生会从富有原创力作品中寻到创作的一丝灵感,会从原始艺术巾找到第二个“亚维农少女”但不管怎样,相信学生会得到艺术的熏陶,较完整地进行艺术史的学习。

(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领导、教师、家长之间的对话

为了做好师生之间的对话,有一个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那就是领导、教师、家长之间的对话。在美术教学中,从领导、教学人员的政策制定到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实施,以及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启示,都可以体现出三者是密不可分并有效配合的、从课程的设置到实施,每一环节的展开都是一个集体的有效契合,领导的支持与家长的理解,硬件的到位,软件的作用凸现,均是服务于教学对话的达成。在高校的有效教学评估中,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实现的桥梁。只有这三方面有效合作才能制定出严密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伴随国际多元化的后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以及美术形态的变异扩展,美术教学应紧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营造出有利于对话式美术教学的种种环境与教学方案,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单一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对话式教学方式美术
美术篇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对话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运用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