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勇者
——论《斯通纳》中的反抗主义精神

2019-11-15 03:04罗李彤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斯隆凯瑟琳

■罗李彤/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斯通纳》这本书在世人眼中的变化或许和书中的主角斯通纳在我们心中的变化一样,它最初并不受人重视,甚至就像是一张看似被随意扔进街道上的传单,过路的人连看都不想看一眼,因为发传单的太多了,多到根本就让人提不起看一眼的兴趣。可是这张灰扑扑的传单突然就在某一天被某个人捡到,他擦了擦传单的扉页,发现那居然是一张藏宝地图,并且把地图宣扬出去,于是这张“地图”成为了宝藏,它仿佛成为了某种引领,引领了一场冒险,冒险终点的宝藏是自己。所以《斯通纳》这本书在最初被7次退稿,蒙尘50年后,它终于掀起了一场波涛,就像是一个普通人沉寂了许久的呐喊,正是因为在沉默中积蓄的力量,才具有撼动人心的能力。《斯通纳》扉页上那段话很好地概括了自己——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正是这种自我式的反思,更赋予了这篇作品极高的文学价值。这本小说完美展现了小说艺术的要素,它的叙事节奏与情节构架均堪称完美无缺。

笔者认为,书中所使用的人称虽然是“他”这个第三人称,但实则是用一种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出斯通纳这个普通人的一生,他的看法,他内心的转变,他的感受,他的痛苦都在里面,这种切身的感受同时也感染了读者,仿佛正是自己在经历斯通纳这漫长的一生,而这其中最具有价值最能够带给人启发的,无疑是书中主人公在寻求完整的自己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反抗精神,这种精神是对自己道德的遵守,是忠于自我的表现。

一、反抗主义的引路人——斯隆

斯隆在《斯通纳》中扮演的是一个引路人式的人物,一个自我牺牲式的先行者,他从未停止反抗,反抗自己反抗这个世界,但却也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的反抗以最极端的死亡为终点。斯隆最开始的出场是在一场文学选修课上,他的出现也是一个普通人式的出场,“他总是摆出一副不耐烦的姿态;手指不断插进一团蜷曲的灰色乱发里。他说话时语调平板单调,声音勉强从活动的双唇透出来。”一个平缓刻板的形象,一个灰扑扑的出场,但是这个形象的转变就在一瞬间,在读一首商籁体的十四行诗歌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柔和,好像吐出的词语、声音和节奏顷刻间变成了他本人”,这就是他打破现实壁垒与自己交融的一瞬间。也正是一瞬间把斯通纳的内心壁垒融化了,“他感觉到了光明从四处散发,他惊奇与指甲已经妥帖地嵌进粗壮的指端那种复杂的结构,他感觉从指尖到整个身体微弱又随意地颤动着”,就像是小鸡从内部打破蛋壳,而斯隆是借给小鸡锤子的那个人。

正是这一刻自我的相互交融,斯隆敏感地察觉到了斯通纳,后来斯通纳在学校读文学硕士的决定,教书的职位,都是斯隆给他的。可以说,斯通纳的人生是被斯隆引领的。而斯隆,当那场美国和德国的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就注定被击垮,当斯通纳去找他的时候,他微微笑着说“不能请求学者去毁灭他拿出生命去建构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正是一个民族心中存在的东西,从这之后,斯隆就开始飞快地老去,这种衰老不仅仅是外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他枯燥的阅读讲义,对学生置之不理;他把课都交给别人上;他自己一个人躲在书桌后的椅子上扭曲地痛哭。这种自我封闭式地反抗只是加重了斯隆肩膀上的负担,加剧了他的崩溃和衰弱。所以当斯隆被发现僵硬地坐在椅子上垂着头的时候,都是预料之中的,这甚至是斯隆自己期望的,“好像以最后的沉默的姿态来表达对这个深深地背叛了他的世界的爱与蔑视,他简直难以忍受在这个世界生活”。与此同时,斯通纳的另一部分正在黑暗中悄然没去。斯隆带着自己的骄傲,对这个世界的爱,以及被背叛的痛苦离开了,僵硬的身体呈现一种反抗的姿态。

二、凡人勇者——斯通纳的自我完整

(一)对命运束缚的挣脱

斯通纳出生在一个小农场里面,父母都是农民,他从六岁器每天都有很多的活儿要做,挤奶,鸡窝里收鸡蛋,以至于斯通纳才十七岁就在生活的重压下驼背了,他其实早就知道命运从他出生起就已经定了,没有意外的话,他注定要像父母一样把自己献身给这片荒凉的土地,泥土也一定会钻进手掌的缝隙洗也洗不掉,这在一个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年轻人看来,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父亲向他提出希望他去密苏里大学的时候,他有点惊讶,但却并没有改变命运的觉悟,因为去读大学也只是意味着能够更好地回来劳作。可是大学的那堂文学选修课却成为了命运转向的十字路口,当斯隆站在讲台上用柔和、低沉的声音念着那首诗的时候,当斯隆同时把自己念出来了的时候,他就知道,有些东西改变了,他自己体内的某些东西也被斯隆牵引出来了,原来这些东西是一直存在的,而以后也将一直存在着。后来斯隆建议他从农学转为文学,拿到了文学硕士的文凭之后,一边教学一边攻读博士学位。 “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他还从未以这种方式感知过自己”“有时,他回想自己几年前的样子,被那个陌生人物的记忆搞得惊诧不已,那个人像土地般发黄,逆来顺受。”在这样的自我认知下,怀着对父母的歉意和愧疚,怀着生活的压力,他向着自我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朝圣,抛弃过往的人生和过往的自己,他就像是被洗涤过一样好像变得崭新了。

而随后的战争又将他的人生推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当学校里群情激愤都嚷着要去应征入伍的时候,斯通纳却沉静而冷漠,“他憎恨战争对大学造成的撕裂”他恨的只是自己的栖息之所被搅得不得安宁,归属感不是对国家,而是对自己所处的一方天地,虽然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他感到非常地痛苦和棘手,并且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空洞和不足,但他还是不顾外人的眼光,选择了留下,只是因为这个决定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人而做的,而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哪怕之后注定要吃很多的苦头,但他还是选择了这么做。当命运朝他挤压过来的时候,他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选择顺从,而是沉默地迎击,用他微驼的的肩和坚硬的手去承受。

(二)对原则的坚守

在任职的过程中,因为斯隆的离开,英文系不得不新聘一个系主任,新来的这位系主任就是劳曼克斯,他曾以为他们两个人是很像的,即便谁都不承认,但那种相同的领悟状态仍然让斯通纳对他报有一种隐秘对的亲密感。可后来发生的事非但没有让两个人成为朋友,反而成为了宿敌。起因是一个叫沃尔克的人,劳曼克斯认为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并且推荐了他选斯通纳的一门研讨课,正是这门研讨课让斯通纳认识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懒惰和不诚实,所以这门课他给了他F。在后来的答辩中,劳曼克斯想方设法帮助沃尔克掩饰他的缺点,帮助他通过,这一切都被斯通纳识破了。虽然他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但是他并有像其他人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认为沃尔克必须“为自己的懒惰和不诚实以及物质忍受痛苦”,其实这并不是针对沃尔克这个人而做出的某个决定,而是为了守卫自己的这方天地——大学,而所做的努力的抗争,大学是他最后的底线,他必须要坚守,哪怕过程再艰难,都不允许被这种怜悯或者关系所阻碍。而事实是他失败了,他仍然没有抗争成功。也正是从这一刻起,生活的压力开始在他身上鞭出一条又一条的痕迹,“他还是能够辨认出由于一场轻微的打击而窜到身上的这些变化”。

(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像所有人一样,斯通纳也迎来了结婚生子的阶段,虽然他并没有刻意地去寻找,但是这个时刻却还是猝不及防地击中了他,就像闪电一样快速而富有冲击力。初见伊迪丝的时候她是年轻美丽的,大而苍白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他感觉到自己在她的注视下有一种腾空的神秘状态。虽然之后伊迪丝的某些表现会令斯通纳吃惊,但是伊迪丝那种本能处发出的自我求救却还是打动了他,于是一切都很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可是婚后的生活却不如预想中的那样甜蜜和让人满足,斯通纳很快发现这其实是一场失败的婚姻。尽管如此,“他仍然向这个世界,这个他很快漫步穿过的世界,敞开心扉,并且从中寻找着些微快乐”。后来,在伊迪丝的强烈要求下,他们有了格蕾丝这个女儿,格蕾丝也给了斯通纳莫大的安慰,甚至是这个艰难世界的精神寄托,妻子再也不能引起他的痛苦,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某种顿悟般的理解,新的著作也正在逐步完成,一切都好像井然有序,人生似乎进入到了一种不完美但是仍然满意的阶段。然而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父母相继去世带给了斯通纳一种隐秘的哀伤,伊迪丝也因为父亲的去世,仿佛父亲是心上的一道锁,而现在这把锁被撬开了,之前压抑着她的某样东西被拿开了,她不屑于再掩饰什么了,毫无顾忌地把自己尖锐地暴露出来。妻子的这种叛逆式的反抗与他产生了尖锐地冲突,他失去了自己的书房领地,他也和女儿疏远,好像之前的美好被瞬间打破。

后来他遇到了凯瑟琳,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开始明白爱情的真谛,他明白了爱情不是绝对的存在状态,也不是虚幻宗教的天堂,而是人类的行为,“一种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他会突然在某个时刻想起凯瑟琳,会被内心的情欲折磨地焦躁难安,与凯瑟琳在一起的时光甜蜜而温柔,仿佛在两个人遇到之前从没有好好地生活过。很奇怪斯通纳在做出这项举动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过伊迪丝和格蕾丝,好像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做了,遵从最自然的感受一般,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生活的重负,这段时间或许是斯通纳人生中最满足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然而像是命运的捉弄一般,凯瑟琳不得不离开,他们试过反抗,他们试图沉默以对,甚至试图逃避来抵抗外界的压力,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而凯瑟琳的离开,也宣告了他生命中某个部分的结束。他一点点变得脆弱,像是在生活的重击下不得不一步步走向衰亡。就像迪克斯坦 (Morris Dickstein)说的那样:“在斯通纳的生命里, 爱和学术是仅有的两个重要嗜好。而在某种意义上,他对两者的追求均以失败告终”。

最后,在生命的轨迹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候,他开始看清这个世界,就像斯隆曾经看到的那样,他意识到了抗争的无力,但与斯隆不同的是,斯通纳通过缩回一点小小的距离来怜悯,来爱,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没有和斯隆一样被现实这条洪流击垮,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柔软,中和了他的坚硬,才让他更加坚韧。在生命的尽头,他会想漫漫人生,拥有过了爱情,为事业抗争过,憧憬过智慧也懂得了无知,他还找到了什么呢?啊,还有他的自我。

猜你喜欢
斯隆凯瑟琳
特别条款
特别条款
不公开批评下属
天罚铁帅
天使的微笑
伦敦24小时
微笑着比什么都重要
斯隆的用人艺术
完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