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2019-11-15 03:04张翠翠吕冯琼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中华教学效果

■张翠翠 吕冯琼/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与思政课密切联系,对具有较大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研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指示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容上,融入还不够系统全面。以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除第三章和第五章对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外,其余仅仅局限于对一些历史著名人物的言论进行简单引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往往仅仅立足于教材,没有系统认真的规划和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碎片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是方法上,融入还不够灵活多样。一方面,目前思政课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比重不高,方法也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多数仍停留在知识灌输、理论讲解上,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另一方面,课外的培育还不够。“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学习…超过50%的当代大学生认为身边没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播氛围,使其不能很好的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效果上,融入还不够明显有效。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因缺乏深厚的文化意蕴而显得苍白无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高,对经史子集深感陌生,对传统节日缺乏情感认同,对传统美德态度冷漠。种种情况表面,思政课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效果还不明显,学生对思政课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度还不高。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主要内容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这无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提供基本遵循。下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主要内容做一分析。

(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重点在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和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相关内容,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二)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重点在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间和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融入社会关爱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三)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重点在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和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中融入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当然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三者之间也不是割裂的,三者也不能包含全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实际灵活调整融入的内容,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措施

(一)在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是进行教学的基础,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能否成功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搞好教学准备是基础。

一是要把准方向。一方面,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传统文化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意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是因为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思政课教育实效。因此,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以思政课教学目标为着眼点,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为落脚点,来考虑是否需要融入传统文化,融入什么内容,怎么融入等问题,而不能本末倒置,盲目地添加传统文化进课堂,否则会在增加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负担,影响教学效果。

二是要选准内容。要围绕教材体系选融入内容。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教学的基本遵循。这就要求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按照教材体系来融入思政课,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教材基本原理的内涵及其延伸内容,据此选择相对应的传统文化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选融入内容。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这必然要求传统文化根据教学目标来融入思政课。即教师在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基础上要细化分解每堂课的课堂目标,并根据细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来选择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传统文化内容。要结合学生特点选融入内容。本科和专科、文科和理科等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在选取融入内容时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或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查摸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是要科学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是决定教案课件的关键,选定教学内容后,要对如何引入新内容、以什么样的内容和情境来呈现、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进行科学设计,才能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阶段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过程中,课堂教学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抓好课堂教学,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关键。

一是要讲深讲透,忌泛泛而谈。通过多年的学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已具备一定的理性认识,如果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知识灌输,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坚决贯彻习主席“四个讲清楚”的指示要求,把传统文化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真正魅力,达到弘扬传统文化,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是要注重启发,忌单打独斗。要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展启发式教学,增进学生理解认同,鼓励、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通过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之间的比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辨析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是要活用手段,忌呆板单一。思政课教师可运用故事教学法和微课、慕课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专题讲座、课堂讨论、观看视频等形式增强教学感染力,强化教学效果。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可以综合利用图片、视频、动漫、音乐等资料,通过视觉、听觉综合刺激,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学生记忆,提升综合教学效果。

(三)在课外培育阶段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过程中,课外培育是重要环节,对于培育大学生传统文化,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用好新媒体。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谈到:“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从网上获取”。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个现实,利用好这个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可以通过搭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思政教育专题网站,也可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等传播传统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数字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如开设传统优秀文化论坛、制作传统文化小视频、微动漫,开设专题公众号等,通过这些举措,结合学生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细化分解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调动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润物细无声地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是开展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结合教学过程、当前热点问题等拟定相关传统文化命题,利用校刊、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小征文。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思考探究、认真撰写征文,深化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也可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人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另外,也可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调查民俗民情, 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并撰写调查报告,心得感悟等,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三是校园文化熏陶。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设,在宣传栏、走廊、教室、食堂、宿舍等悬挂张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名言警句、书法语录、诗词歌赋等,使学生能够时时处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熏陶。其次,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活动中,挖掘中华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重要纪念日的思想内涵,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认同。如在传统节日,介绍节日起源,并根据各地习俗开展相关纪念、庆祝活动,将爱国思想、感恩理念、敬老孝亲等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注释:

①程为民,熊建生.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状况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4):68~71.

②李国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07).

③谢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16(23):56~58.

猜你喜欢
思政课中华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