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育法规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2019-11-15 03:04金灵巧三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行政化法律法规教师队伍

■金灵巧/三亚学院

教育是百年大计,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现代,对于教育的重视始终贯穿整个时代。去年,钱学森之问更是引发全社会对于教育的大讨论。依托《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民族的发展,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要求。汉代杨雄《法言·学行》中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有信仰,坚定理想,业务水平高超,爱护学生,忠于职守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面临教学态度多元化、队伍年轻化、待遇低位化、生涯盲目化,压力极限化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从教育法律法规入手,剖析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用教育法律法规来规范整个教师队伍,解决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我们既有在灾难来临之时将学生护在身下的教师,也有地震来了自己先跑的老师。尤其目前曝出一些老师抄袭、潜规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教师队伍的声誉。人民教师这个职业肩挑重担,通过自己辛勤的授课,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但是目前受教育环境日新月异,一部分教师处在较为封闭的圈子里面,思想较为保守,在精神思想以及教学模式上出现与社会脱节的情况。一些教师感慨世风日下,推崇“师道尊严”,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他们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未能平等对待学生,听取学生的想法。这些都容易引发学生逆反心理,也极易造成外界对教师队伍僵化保守固化的印象。

(二)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双高、三高教师人数缺少,青年教师科研、教学发展产生瓶颈期,高校行政类别教师短缺,没有达到师生合理配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工作效率及教学质量。而教师与辅助人员的合作亲密度低,对彼此工作的理解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相互之间对各自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合作层级没有得到优化。

(三)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情况

青年教师人数居多,正副教授等高职称教师人数偏少,从师资比看,整体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存在差距。高职称教师老龄化严重,精力和体力不济,跟不上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青年教师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对学术科研时间投入不够。教师队伍面临着不同层面的挑战。

(四)教师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教师薪资水平中等偏下,待遇方面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在制度上有工资封顶的情况存在。根据各地物价和房价水平,教师工资不能与消费成正比例。高校教师尚未达到国务院要求的教师工资要与公务员工资持平的目标,薪资方面存在改进提升空间。

二、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质量跟不上社会需求的步伐

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剧增,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对文化、教师的需求。但就目前师范学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报考教师的意愿偏低,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毕业生都将教师行业视为最后一碗饭,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从业教师的质量,拉低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二)教育投入偏低,导致教师薪酬偏低

长期以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对教育的投入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比例,甚至还一些发展中国家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师的薪酬水平达不到社会的中高水平,教师无法过上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方面优选其他行业,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三)高校行政化导致师生崇尚权利和地位,学术反而成为权力的附庸

高校的行政化导致教师无心学术,醉心于权术,荒废了本业。行政化使教师沉溺在权利中,无法精心钻研学术,这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士气,也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展现不好的示范。

三、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主要推手,解决教师队伍困境

(一)教师要带头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要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增强教师遵纪守法的意识,以免在教学以及科研过程中行差踏错,给自身和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麻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条文中指出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之一是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只要心中有敬畏,就不会行差踏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我们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但教师也享受更多的社会尊荣。教师作为我们国家人才培训的重要媒介,他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很大,容易被学生仿效,责任重大。由此作为教师要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遵守宪法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既要坚持学术自由,又要保证课堂讲授合法合规,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以法律为准绳,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建设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评制度,将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作为学校考核教师以及评先评优的重要标志,对师德败坏的予以惩处,实现一票否决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发动广大师生,对那些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在社会中影响恶劣者按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予以严肃惩处,必要时撤销教师资格。只有严格教师准入门槛,甄别优劣,佳者上,劣者汰,才能维护教师的利益。

(三)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环境日新月异,这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处在较为封闭的圈子里面,思想较为保守,难免出现与社会脱节的情况。要不断加大对教师多方面培训,让教师接受学术熏陶,创新思维,开拓眼界。同时可以依托学校的有利条件,把教师培训与在职学习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自觉提高学习意识增强,不断更新自身学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四)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步伐,营造学者治校、学术为尊的校园生态

高校行政化弊端很多,要让学校回归学术为尊,学者治校。要让教师工作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必须去行政化;由此能激发出教师昂扬向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工作热情,让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才能。不能以刻板的行政化制度去管理教师,要制定高效、合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去规范教师的行为,在要求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该提供并允许教师有自己独立空间,不去干涉教师在自己领域的决定。

(五)强化教师保障机制

目前,国务院也下发文件,要求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从而保障教师能够尊严体面的生活。这就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地方财政要有专门配套资金,学校要建立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根据教师平时的表现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在征求广大社会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甄别优劣,末位淘汰,建立良性互动竞争机制,促进教师队伍不断良性发展,充分激发出教师昂扬向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六)建立科学的、人性化的教师管理制度

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尤其目前年轻教师都是独生子女,正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现状,学校要多关心他们的需求,解决对他们遇到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尤其注重要多做实际工作,不流于形式。这样他们就会心无旁骛,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教育当做自身的事业,更加努力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教师的管理较为严格,限制较多,很多政策搞一刀切,没有充分考虑教师实际的需要,往往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七)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处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法律和高校之间的操作规范,建立符合法律标准的惩治措施。另一方面,要广开言路,呼吁知情人士积极揭发举报,并在教育网站上向大众公布,在此过程中对举报内容公开,达到阳关照进象牙塔的目的。这样就能够符合法律法规,有效依托现有的监督惩治体系达到惩处不端的目的。

教师是国家教育的基础,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是我们实行人才立国、科技立国的基本保障。在这个问题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教师队伍发展蓬勃向上,教师素质不断提高,那么我国教育发展以及教学水平都将跨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行政化法律法规教师队伍
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劳动关系的嬗变及其规制——派遣与行政化的因果视角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刍议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