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几点思考
——以作品《废弃的塑料——白色污染》为例

2019-11-15 03:04王银河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长江丛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大赛信息化评价

■王银河/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2018年信息化教学大赛正式更名为“教学能力比赛”,大赛从侧重考察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拓展为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笔者以2018年国赛入围作品《废弃的塑料——白色污染》为例,具体阐述参加大赛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选题的思考:便于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

参赛的第一步是选题,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选题应便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何为合理运用技术?(1)技术的运用能帮助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2)技术的运用不可替代,能解决设备器材昂贵,学校难以配备或实际操作危险的教学难题。如高成本、高危险、高难度或高污染的教学内容。或能够呈现触摸不到、观察不到的微观世界或某些机械的内部结构。(3)技术的运用不能只局限于教学资源的建设,要能有助于整合资源,联系教学与实际应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具体的方法是筛选出本门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呈现的问题,或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佳的内容。论证信息化技术的参与能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帮助解决教学重难点。

笔者发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白色污染问题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塑料废弃物造成污染的原因涉及塑料的降解原理,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难点,需要借助技术解决。(2)塑料废弃物的处理途径——焚烧实验,学生无法实际操作,需要借助模拟仿真实验观察。(3)微课、模拟仿真实验、课前学习资料和课后学习效果检测等教学资源需要整合在教学平台,方便教师随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率,选择“废弃的塑料——白色污染”为主题。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灵魂。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运用技术一直都是该赛项的核心问题。信息化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与任务。落实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基于准确的学情分析和人才培养需要,结合选题明确教学问题与需求,确定教学任务与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设计的主脉络,目标的确定要有理有据,要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2)制订教学方法与步骤。这个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技术与资源,优化教学要素与过程解决教学重难点。最重要的是,该环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要设计足够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动获得知识。(3)安排教学考核与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过程全面记录和管理。也可远程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考核和评价。教师可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专家评价和课业考核成绩建立综合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合理的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学习。(4)做出教学反思与整改。2018年大赛格外强调教学设计已应用于实际教学,教师需根据上课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能够做到及时反思,与教研组思考解决方案,及时整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笔者的作品在教学设计上也遵循以上几个步骤,在此重点阐述后两个步骤如何落实。“废弃的塑料——白色污染”这个作品的考核与评价包含:学生学习过程,包含学生访问教学平台的累积时长,完成各环节任务的质量,平台讨论回复质量;学生完成课后小测的成绩;企业行业专家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综合这几点内容,给出综合的考核评价结果。另外,笔者在4个平行班上课,开校级公开课,请指导教师和教研组其他教师听课,给出指导建议,不断反思,逐一解决生成性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三、关于作品呈现的思考:以评委为中心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提交的作品包括10分钟教学设计解说视频、教案和解说稿。教案要美观,按照大赛评分指标呈现内容,条理清晰,亮点突出。总之,教案的基本作用就是让评委有兴趣看解说视频,能有新意,有亮点。10分钟教学设计解说视频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要能够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亮点。既要体现教学设计的技术性,体现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必不可少,用的充分有效,又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出教师能合理恰当的应用信息化,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常态。因此教学设计要落到实处,要能在课堂按照设计实际完成教学,并拍摄课堂实录,选取片段,放在10分钟教学设计解说视频中必要的地方,这样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技术性也最能真实体现。

笔者的作品以评委为中心重点体现在10分钟结束视频中,反复精炼语言,练习朗诵;请专业视频音频老师帮忙参考视频配色、背景音乐、教师录音等问题,尽力做到内容精彩、音频动听、画面美观。

四、关于参赛教师参赛能力的思考

从大赛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重点将从考察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拓展到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非常重要,那么教师若有意参加大赛,应该在哪些能力方面做准备呢?

(一)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和步骤上略有不同。强调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应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与日常教学密不可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学习更新教学理论知识,积极参加教研,分析讨论教学设计,不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二)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不仅能设计课程,更重要的是该设计能建立在对教材内容、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基础之上,是切实可行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学实施依托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按照教学设计展开,包括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组织上要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学习。在教学管理上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跟踪监测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评价上,教师能更加高效地分析学情、诊断学习、精准评估教学和学习效果,实现“多维度”的综合性、过程性评价。同时,教师要协助教学环境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使它们能够服务开放学习,满足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三)教研科研能力

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要具备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必须有提出教育教学问题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这项能力包括:①理论层面,有理论指导,实践才不会盲目。教师应该学习理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概念和内涵,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清楚什么是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教学设计。②政策层面,教师要时时关注教育政策,跟上时代步伐,学习理解教育文件精神,并能够落实实施。③实践层面,根据教学设计理论,系统分析教学问题与需求、确定教学方法与步骤、做出教学评价。④环境层面,真实分析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利用现有硬件、软件和人文条件进行有针对性教学。

(四)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要知晓并能应用多项技术,包括:①媒体制作能力。基本的文档制作能力,视频、音频、动画、图像媒体处理能力。这些基本能力对作品的呈现非常重要。②资源设计能力。包括教学媒体设计、网络平台设计、教学软件设计、移动终端设计等,这部分能力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设计出能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的软件或者平台。③技术选用能力。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息成像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种类繁多,能选择最适合学科特点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强调合理地应用技术,不是技术的堆砌。

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直致力于探索借助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认知的分析,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并能重塑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方式。参赛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选题,如何完成教学设计,如何呈现作品这几个基本问题。这必然会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

猜你喜欢
大赛信息化评价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