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勤工俭学

2019-11-15 04:09陈浩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在校生顶岗校企

■陈浩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一、研究背景

勤工俭学对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项目。在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减轻家庭负担,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也可以在未来的就业中提高竞争力,并促进学校的建业建设及发展。

二、勤工俭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校生勤工俭学已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是一种潮流。与以往不同,不仅仅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勤工俭学贴补家用,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经济独立,同时为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而兼职赚取“零花钱”。

传统的勤工俭学的类型主要分为校内与校外两种。

校内勤工俭学主要是由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设立一定的岗位,如:图书管理员。由于岗位范围狭窄、岗位较少、工资低、时间固定等原因,近年来在总比例中所占份额逐渐减少,基本保持在12%以下。

校外勤工俭学主要是企业和商家为了降低招聘成本,通过传单等途径直接招工,如:促销员。较校内勤工俭学相比工资更高,双向选择,时间更灵活,所占份额高达51%。但此类岗位发展空间较小,与专业相关度较低,且维权困难,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新型的勤工俭学模式。很多在校生通过线上平台与甲方建立直接联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或者以微商或代购的身份进行物品买卖。与上述两种传统的勤工俭学模式相比,此模式能在短期内能够稳固该生的专业知识,对未来专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其维权困难的弊端与传统校外勤工俭学极为相似。

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相关立法不够完善

1995年劳动部出台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专门否认了大学生的劳动者地位,使得大学生勤工俭学不能适用劳动法,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此也没做明确规定,但并没有限制大学生的劳动关系主体身份。

(二)在校生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相对薄弱

在校生勤工俭学很少于用人单位签订相关劳务合同,一旦发生劳务纠纷很难提供有力证据。

(三)就业指导缺乏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学校和相关部门组织的相关就业指导活动吸引力欠佳,且很难在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纠纷中起到实质性作用。

三、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当前,我国针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有主要两种定位倾向,第一种是将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进行“泛化”处理,既:职业教育就是所有培养去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教育;另一种是将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窄化”,即:职业技能的教育训练才是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

四、顶岗实习、企业内训与勤工俭学

企业如果面临着技能短缺的时,现如今可有以下三种投资选择:一是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或企业办学;三是市场外购或企业内聘;在面对交易不稳定的专用技能时,企业一般只进行非实质性投资。只有面对技能专用性程度高、需求稳定的技能短缺,企业才会进行实质性技能人力资本投资;而企业内训以提升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文化为重点,相对缺乏综合技能的培训。

大部分中高职学校顶岗实习模式已经日趋成熟,但学生任务完成率低、频繁更换实习单位、实习单位未提供实习工资等情况依旧以较高频率出现。

五、校企合作中的勤工俭学的适用及例外

(一)学校方面

1、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投资建立相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及时沟通,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

2、加大支持力度

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在校期间参加勤工俭学有关工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积极落实在校生勤工俭学方面的政策方针,组织各类受益学生召开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勤工俭学、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受益勤工俭学。

3、完善管理办法,为推进勤工俭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在15-25周岁之间,应对想要勤工俭学的学生做好登记,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为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和安全险,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

4、企业的选择

应对不同学生推荐不同岗位,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企业。

(二)企业方面

1、工资标准

企业与学校应对学生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并以考核结果作为工资的参考依据之一。

2、工作强度

校企合作中,学生最容易被企业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权益得不到保障。学校应与企业对接,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规划,避免学生学习与工作压过大。

3、工作内容

企业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配与其相适应的工作,而非机械生产性的重复劳动。

4、安全保障

学校很少能保证够在有限地域范围内与多个企业进行无缝合作,很多学生需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勤工俭学。需要企业和学校保障学生路途及工作中的人身财产安全。

5、避免形式主义

育人为主,双重效益并重,运用“新学徒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避免僵化。

6、人才培养,避免人才流失

企业与学校多沟通,实时更新勤工俭学学生的工作状况,并进行重点培养,争取在学生毕业前签订三方协议。

目前很多企业本着“淘金”的心态校企合作后发现,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后跳槽率过高,很难留住人才。但勤工俭学,尤其是家庭条件欠佳的学生较其他职业院校学生比更吃苦耐劳,有较高的发展前景,且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因此人才流失率较普通的顶岗实习低一些,且学生任务完成率低、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的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

猜你喜欢
在校生顶岗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数说高教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