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新疆内高班语文校本教材任务群设计

2019-11-15 04:49厦门外国语学校
长江丛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校本新疆素养

■徐 可/厦门外国语学校

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新疆内高班)是国家为了支持新疆教育,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为祖国和新疆培养人才而设立的特殊班级。新疆内高班自从2000年开始招生以来,已经培养了数万人才,为美丽新疆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许多内高班办班学校采用一年预科加三年高中的学制,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跳过预科,直接升入高一。因此,预科一年的基础,尤其是语文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厦门外国语学校在倾心投入和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立足核心素养,以学习任务群为抓手对语文校本教材进行设计,希望能够为新疆预科生提供更加系统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教材和教学模式。

一、设计背景

新疆内高班没有制定统一的预科班教材,各个办班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空间,但无论使用哪种教材,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为第二年的正式高一做好衔接准备。内高班学生来自全疆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导致他们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给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预科班学生在思维方式、语言基础和文化积淀上的巨大差异,因此,学校有必要设计一套符合具体生情的校本教材。在设计校本教材的过程中,不仅要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力求衔接,同时,针对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级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也将成为重要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二、指导思想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其对应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预科班校本教材的设计以课程标准和课程原理为理论基础,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习任务群的理念融入教学,制定更贴合生情的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语文课程学科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的改革方向,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内高班办学宗旨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始终贯彻教育工作的“三个面向”和“四个统一”的要求,为新疆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团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高中毕业生。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考虑知识能力目标,还必须紧扣立德树人,同时针对新疆内高班的具体情况,突显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地位,加强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民族团结思想建设,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对语文学科而言,倡导核心素养能够深度整合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目标,回归语文学科本体,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为此,课程标准修订组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将它们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任务群的提出必然会引发语文课程的诸多转变。预科班校本教材的设计就将在这18个学习任务群中进行选择和组织,整合为预科学生的学习材料。

三、设计方案

对于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从课程设置的要求看:一方面,要考虑学生整体的水平基础,为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突出差异性与层次性,鼓励开展个性探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注重点面结合,又要关注共同任务群不同课程中学习重点、呈现方式和深度广度的差异,力戒简单重复。

预科班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将围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锻炼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加强文化积累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和组织。

(一)在交流表达中实践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核心素养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可以说,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不仅是其他素养的基础,更贯穿其他素养乃至其他学科素养培养的整个过程,这一点对于内高班学生,尤其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只有在预科班突破“语言关”,才能为接下来三年的高中学习扫清障碍。

(二)在多元阅读中实现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材提供的篇目除了经典“定篇”外,更多的是阅读方法学习的“样本”,因此,校本教材在设置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要更多着眼于牵引和延伸,通过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首先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群文阅读。

预科班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与高中衔接,因此,在预科学年渗透高中知识也是有必要的。在研发校本教材之前,笔者在进行预科班文言教学时,参考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配套读本的篇目,选择其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赤壁之战》《石钟山记》《秋声赋》四篇作为补充。读本作为教材的补充,与教材一脉相承,讲授读本不仅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同时,读本篇目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也可以成为教材文学文化常识的先导,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讲解补充,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和掌握。

其次是课堂外的阅读。

坚持诵读培养习惯。编写诵读读本,将古诗文、美文、时文等内容以模块的形式进行组织,让学生利用晨读和晚读的时间进行诵读,形成良好的习惯,诵读的过程也能让学生感受书声琅琅的文化氛围,促进表达。

专题研读探幽寻微。对于文学文化经典,设置专题阅读,如《论语》专题阅读、《红楼梦》专题阅读、鲁迅专题阅读等,并设置具体的阅读任务,组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如读书交流会、辩论会、书内问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精读、细度,深入内化。

跨媒介阅读拓展视野。引导学生了解新媒体及其特点,能够辨别媒体立场观点,整个庞杂零散的信息,适当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阅读思路。

(三)在任务写作中提升思维品质

学生写作的过程就表达思维的过程,写作训练就是训练思维和表达。在表达方面,针对基本生情设置写作训练序列,让学生能够生动地记叙描写,真实地表情达意,理性地阐发观点。

设计写作训练序列。

学生基础的差异,导致写作功底参差不齐,需要螺旋上升的写作任务群。根据不同的文体提出写作要求,从模仿到创造,既能够规范写作,又能够有个性化的表达。示例如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任务1:指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任务2:用同样的修辞手法编写语段。

任务3:用一段文字来描写你最喜欢的音乐,至少运用两种手法。

这样的课堂随笔练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写作的熟练度,提升写作技巧。除此之外,对于名言好句的仿写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质量的提高,为自出创作提供丰富的语料。

加强逻辑思维引导。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正如前文案例中提到的“鲁迅作品能起到作用吗?”这一问题,实际上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体现,校本教材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训练,将逻辑思维训练贯穿阅读与表达。示例如下: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除了对游戏的时间要有严格的限制外,对网络游戏的内容,包括让青少年沉迷着迷的兴奋点,也要注意加以研究。“我朋友夫妻俩,分别是清华北大的学霸,孩子居然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是(因为)打王者荣耀。”

这段话在逻辑上有什么问题?

随后,有网友神回复“你以为学历是世袭的吗?”

你认为网友的回复有问题吗?

通过具体语境,在深入思考与反复质疑的过程中构建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框架,提升思维品质。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演讲稿、辩论稿的撰写,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多角度训练。

写作是表达自我的过程,好的作文一定是个性化的表达。因此,设计多样化的协作任务,依托丰富的形式,倡导个性化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对新疆内高班语文校本教材进行任务群设计和研究,能够帮助预科班形成较好的一套语文教学模式,促进新疆班教材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更能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学习材料,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为新疆内高班学生的高中学习打下基础,助力未来。

猜你喜欢
校本新疆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