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战略路径研究

2019-11-15 08:03中共许昌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
长江丛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革命价值观

■杜 慧/中共许昌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

一、新时代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对发展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核心价值观中蕴含了先进文化的价值、同时指明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1]。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营养、从革命精神中获得发展动力、从先进文化中明确理论指导的内容。因此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深入的内化于我国人民的内心中,同时外化在人民的行为方式上。

(二)坚守文化安全底线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世界中,威胁到了我国的文化安全。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与影响之下,人们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来成功抵制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避免轻易受消极舆论的影响,曲解我国的文化信仰与革命精神。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维护民族文化安全,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自觉展现优秀的中国文化。

(三)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进行文化输出,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在开展国际哲学社会科学的交流活动中具备有力的话语权,为展现中国形象、彰显大国风采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激励我国人民进行新时代的创新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着新的发展任务与新的挑战,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而增强文化自信可以激励党与全体人民坚定理念信念与发展目标,同时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与智慧,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信心。增强文化自信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以及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基础。

二、新时代增强中国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

在新时代我国增强文化自信时,主要受到了以下四方面因素的阻碍:首先,信息时代的来临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西方国家享乐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价值观冲击与文化渗透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底线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次,优秀传统文化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要求必须进行创新与转化,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产业化发展不规范、传播力、影响力不足以及文化作品质量较差等问题。再次,革命精神受新时代娱乐化、多样化以及形式化等文化表现形式的影响,出现了亵渎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的问题。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度有待加强,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便容易产生人民价值观偏差、理想信念失守、文化自信心不足、易被多元文化支配等问题。

三、新时代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具体战略途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

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原因是党与国家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认识与改造世界、发现并追求真理。切忌不能盲目的追求文化自信,或追求虚假片面的文化自信,需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实现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因此,要深入学习并理解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来解决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地位,并应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党员及人民要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在发展并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留下了丰富且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与人生哲学。因此,新时代增强中国文化自信需要充分挖掘并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应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人民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提供精神动力。并且传统文化属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物,不能被单一国家所占有,我国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世界多样化的文明进行融合进而实现共同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

为了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需要继承并创新传统文化,首先,提高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自觉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教育事业、新媒体平台、综艺节目、影视作品等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传统文化,促使人民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为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提供不竭动力。最后,要将传统文化产业化。在教人育人的过程中,以传统文化为引导,有效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再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传统文化人才,进而使得当代人民具有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为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2]。

(三)继承革命精神并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是艰难的过程,在面对困难、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国人民正是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方可自强不息、奋勇向前。中华民族在大量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并形成了革命精神。随着改革创新与新时代发展,革命精神逐渐衍生出了抗洪精神、女排精神等优秀的中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在不断推动着我国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因此在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方面必须继承革命精神[3]。

为了避免出现追求虚荣文化自信或盲目文化自信的问题,需要应用革命精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将新时代的文化精神与革命精神进行融合,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充分发挥革命精神的经济作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平台是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革命精神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要求必须进行创新,促使现代人民深入了解并正确认知革命文化与精神。例如,为了使人们了解革命文化,可以在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吸引游客到革命老区进行参观与旅游不仅丰富了游客的精神世界,帮助现代人民了解优秀的革命文化与精神,还能够将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同时积极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革命老区建立网络博物馆或纪念馆,利用更加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方法展示革命文化内容,促使人民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革命文化,增强对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创作影视作品方面可以多以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通过形象、生动的影视作品向人民展现革命先辈艰难的战争历程,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有效增强文化自信。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

由于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是价值观的自信,因此价值观是承载并彰显文化的一种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了革命精神,同时在新时代中寻找正确的发展方向。为了在新时代实现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目标,必须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价值取向。因此,要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其中,让人民从日常的学习工作、娱乐生活、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均感受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所以需要重视并加强对青年的价值观教育,避免青年出现价值观偏差的问题,通过在校教育或网络教育等方式帮助青年自觉抵制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在青年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为增强我国文化自信提供不竭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进程,同时激励党及人民坚定创新发展的理想信念。因此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并充分挖掘、宣传、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继承革命精神使其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进而有效增强中国文化自信,促进我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革命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价值观(二)
中国的出行革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