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场域结构要素的释解与厘清

2019-11-15 04:09殷进红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场域资本时代

■殷进红/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①新时代意味着新的社会框架与规范,意味着新的历史使命与任务,但新时代绝不是凭空而起的新的历史方位,它以历史所取得的惯习与资本为基础,进而形成新的更高水平的新惯习与资本,并依据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模式简要公式:[(惯习)(资本)+场域=实践,呈现出动与静的螺旋式上升模式,促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因而,以场域理论为视角,探索新时代场域的结构要素,发挥其1+1>2的优化功能,对于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布迪厄场域理论核心概念释解

在布迪厄看来,场域理论可以以[(惯习)(资本)]+场域=实践,这一简要公式来分析与理解,即场域中的主体以自身所取得的资本与社会(个人)惯习为依托,在权力场中争斗,从而形成场域,并通过周而复始的权力争斗实践,不断促成新规范的实现与贯彻,具有发展的动态式。故而,场域、惯习与资本构成布迪厄场域理论的核心。

(一)场域

布迪厄指出,“一个场域可以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者一个构型”,②通过占据于位置之间所构成的场域网络,因为其占有位置而对其中的行为者与惯习、资本等要素发生影响,界定此时行为者、关系与资本所处社会背景的结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界定其要素的性质与结构,以及运作方式。反之,此时的行为者、关系与资本构成此时的社会背景网络,而非彼时或者其他时间的社会背景。因而,要素与系统彼此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生存于此时社会背景系统中的行为者、关系与资本,一方面深受其特定现实条件与未来现实可能性的作用,只能以此时的社会背景为依托与时代烙印,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使其只能是以与其同构的要素为一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同时,场域又是具有高度抽象性与实践性的。在布迪厄看来,人的行动场域构成社会空间,而场域是人的活动相互作用结成的关系网络,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由于社会大分工,形成许多形形色色的领域,这些领域又具有独立的运作规则与方式,以子场域的方式组成整个社会场域。因此,场域既可以是知识场域,又可以是高等教育机构场域、网络协商场域等等,它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

(二)惯习

布迪厄在1966年对惯习的界定是:“持续的、可以转换的定势系统,它把过去的经验综合起来,每时每刻都作为知觉、欣赏、行为的母体发挥作用,依靠对于各种框架的类比性的转换(这种转换能够解决相似问题),惯习让各种不同任务可以得以完成”③,后来又将之界定为:“一种可持续、可转化的定势系统,它作为结构化的、客观统一的实践的发生基础而发挥作用”④,其后更常使用的定义是:“可持续的、可转换的定势系统,倾向于使被结构的结构发挥具有结构能力的结构的功能”⑤。

定势是布迪厄惯习观念所常用的一个核心概念,结构化与性格倾向构成惯习概念的核心要素。结构化是一种经过社会经验而沉淀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制度或者主流价值观;性格倾向更侧重于个人的嗜好、爱好、秉性、倾向,是一种以结构化了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为背景,经过个人的内化而形成的个人行为规范。二者的相同点在于定势,即是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可转化的定势系统,以外在与内在对行为者施加影响。

(三)资本

“资本是(以物化形式或“合并”、具体形式)累积的劳动。当资本被某个人或某群人作为私人(亦即独有)财产占用时,它能使这些人以实际或现行劳动的形式来占用社会能源”。⑥资本具有增值性,作为“经济资本”,资本以货币资本的形式购买生产资料,投入到生产中转换为生产资本,生产出产品,当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中进行买卖时,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通过商品销售而获得盈利后,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实现货币资本的增值,如此周而复始,获得经济利益;作为“文化资本”,资本首先是一种经济投入,而后经过教育培训,获得文凭,使文凭转化为文化资本,以文化资本获得经济收入;作为“社会资本”,资本首先是社会地位与权力的象征,运用所拥有或取得的社会地位与权力,占有社会资源,以社会资本赚取经济收益。

二、新时代场域存在合理性的释解

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关于新时代的研究就逐渐火热起来,但大多集中于研究新时代的内涵、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关于新时代框架分析的研究略少,因此,以场域理论为视角,从场域理论与新时代两方面,来研究新时代如何场域存在的合理性,有利于对新时代场域进行框架分析。

(一)布迪厄场域理论内含实践性

布迪厄认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其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空间”。⑦同时,在布迪厄看来,场域概念也可应用于社会阶级生活方式研究、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文学研究以及家庭政策研究等领域。由此可知,场域并不是指某个特定的空间或网络,而是涵盖着诸多子场域的存在,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合体。作为世界观的场域理论,影响着人们的主观世界,指导人们界定何为场域及其结构要素;作为方法论的场域理论,通过对一系列具体方法的研究,提出具有一般性的方法论原则,即布迪厄所提出的分析模式简要公式[(惯习)(资本)]+场域=实践。但是,集世界观与方法论于一体的场域理论,终究只是一种理论体系,它以实践为目的,以实践来检验,具有实践性。

(二)新时代具有稳定性与范畴性

范畴性是理论的某个基数的模型都同构的一种特性。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是”概括了新时代的基本内涵,即新时代的五项使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做贡献。这表明新时代蕴含着国家、社会、个人等多主体,而且各主体之间依托自身的惯习与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共同为“五项”使命与目标而服务,这便是新时代的范畴性,即它蕴含多要素且这些要素都具有新时代烙印的特征。新时代的稳定性即新时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真理性与确定性。稳定性与范畴性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纵向与横向距离,是新时代场域理论成立的因素之一。

三、新时代场域结构要素释解与厘清

布迪厄认为,场域标识社会空间中各个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是一种具有开放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网络,呈现为动态式的发展模式,内含诸多要素。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新提出的一个概念与范畴,以纵向范畴来看,它含涉多阶段;以横向范畴来看,它包括多要素。因而,新时代与场域的结合具有合理性,即新时代场域的存在具有合理性。新时代场域即指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总目标,由新时代国家、社会与个人等所构成的新时代网络,主要包括新时代主体以及新时代相关的规章制度。

(一)新时代场域的主体

主体即主要的部分,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新时代场域的主体是指新时代场域中,以总目标总任务为奋斗目标,以新时代规章制度为戒尺,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新时代新人,即新时代国家、社会与个人。

新时代国家是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的集合体,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为建设目标。具体而言,即经济上以新发展理念贯彻为导向,推动经济体系现代化发展;政治上以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健全为依托,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文化上以文化自信为核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社会上以民生水平提高与改善为目标,推动社会治理发展与创新;生态上以改革生态文明体制为先锋,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新时代社会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必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体表现为:“把教育事业放在发展的第一位;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⑧。新时代个人是国家与社会的组成部分,以国家与社会的基本方略为总体指向,同时又独具个性,即热爱祖国,拥护国家统一,尽职尽责,诚实守信,与人友善。

(二)新时代场域的惯习

惯习是指一种可持续、可转化的定势系统,它构成人的意识的一部分,对行为产生影响,由此可得,新时代场域中的惯习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它从宏观层面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应然追求,具体表现为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发展与社会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表露了中国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教育、就业、法律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公民个人所做出的价值要求,它既代表社会主义中国对公民个人的殷切期盼与规范要求,又体现为公民个人的价值追求与检验标准。

(三)新时代场域的资本

资本从本质上而言来源于劳动,是一种潜在的价值。新时代场域的资本即至新时代以前以及新时代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以赋值的形式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具体来看,表现为经济成就、文化成就与社会成就等等。

新时代经济建设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总目标,既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展望,也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成就,主要包括:指导理念观、经济发展质量观、协调性发展观等等;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性与人民性观、主流意识形态观与文化自信观等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教育事业观、就业与收入观、社会保障观、社会治理观等等。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7.

②[法]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133.

③Bourdieu Pierre.Intellectual Field and Creative Project[A]. M.F.D.Young.Knowledge and Control:New Directions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C].London:Collier- Macmillan,1971:183.

④ Bourdieu Pierre.Algeria 1960[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⑤Bourdieu Pierre.The Logic of Practice[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⑥Bourdieu Pierre.The Forms of Capital[A]. A.H.Halsey,Hugh Lauder,Philip Brown,Amy StuartWells.Education:Culture,Economy and Societ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46:58.

⑦[法]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133~134.

⑧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7.

猜你喜欢
场域资本时代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中国影视资本“拥抱”海外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