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9-11-15 03:04李程雨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匠法治道德

■李程雨/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何为“工匠精神”,它是一种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职业精神,它是职业能力,职业品质,职业道德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聂圣哲是工匠精神的最早提出者,他以工匠精神的标准培养出了一流的木工匠士,并且他曾提出要珍惜“中国制造”这个练兵的机会,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精造”是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现如今,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想跻身于发达国家不但需要大力发展创新,也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既是学生的引路者,更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影响。

二、目前教师职业的状况

(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教师是一种长期处于高压下的职业,压力也是来自各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压力是来自于教学上的压力:首先,教师进行教学之前是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是比较复杂的,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熟知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大量与课程知识点相贴切的材料,做好课堂的课件。准备课后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并根据学请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教学中,即使一个知识点教师已经重复传授过无数次,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保持激情。教师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节教学进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学过程中还教师的教学应保持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最后教学过后,教师应当及时更改学生作业,在更改作业中会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问题与学习态度的问题,教师即要更正问题,还要根据学生作业与考试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虽然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但是不管是在课前还是课后,教师都需要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提高教学质量。长期处于这种高压力,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状态下,许多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情况。教师职业倦怠是不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并且与工匠精神相违背。

(二)教师职业不稳定状况

教师分为在编教师与非在编教师,我国非在编教师占整个教师行业比例较大。非在编教师相对于在编教师存在较多的不稳定性,比如非在编教师在职场晋升和工龄方面一般无法保证,基本不能享受社保待遇,并且非在编教师工作存在岗位不稳定性,流动性较强。不稳定性会使非在编教师丧失职业激情,产生职业迷茫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大部分非在编教师的生活压力大于在编教师,因为非在编教师需要担心岗位的稳定性以及需要花费时间准备教师招聘考试。当教师无法专心工作是会对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如果无法专注于工作会导致学生达不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所以应当培育教师具有工匠精神,让教师专注于教学、培育工作,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教师职业道德存在危机

近几年一直有报道教师有违师德的新闻,近期教育部也表示2019年将出台加强新时代师德是师风的建设意见,将持续综合整治,一经发现违反师德行为,将严肃处理,并进行通报。教师的教学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品德更加重要。教师的使命是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孩子应是言传身教的,但是如果教师自身在德育这方面存在欠缺的话,会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德育发展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当教师具有工匠精神时,教师会对自己品德方面提出高要求,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品德有高要求并且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时,方能教育出更优秀的孩子。教师教书育人,在最大程度上就是要把这种工匠精神运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品德和师德的高尚。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只有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认同自己的价值观,以自己作为榜样,才能够真正的起到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三、如何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

(一)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具有敬业的精神

敬业的基础是爱业,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就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教师是一份很枯燥重复,任务沉重的工作,其实不以为然,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虽然种植“果实”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但是每位园丁在收获“果实”时都是心满意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敬业呢,教师应具有尽职尽责,认认真真,全身心投入的职业态度。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应当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一般要面对大量的未知领域,在面对这些未知领域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才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真正的让自己的学习起到助推学生学习以及不断的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作用。教师不单单是需要教书还需要育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多加关爱学生的德育,只要关注了教学与德育时,教师才算具有敬业的精神。

(二)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具有精益的思想

教师应是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也就是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并且通过不断地探索达到完美的境界。教师的使命包括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方面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让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相互适应。教师要不断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的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得到改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的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与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相互适应。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真正的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育人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并且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德育发展状况,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在进行德育过程中不应以偏概全,应具体了解每个孩子的思想状况。当学生思想、品德出现状况时,教师应当第一时间引起关注并且持续关注。教师在育人时,应当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孩子的具体方法,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进行教育。只有不断地探索孩子的学习与精神状态才算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三)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具有专注的态度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专注的态度是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专心致志工作,也要求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应扎根下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专心准备每个教学环节,包括备课,授课,批改作业。教师专心备课,搜集最恰当的资料对课文进行补充,对每个知识点有最准确的了解,有完整的学科知识系统,寻求最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时,教师在授课时才能将知识讲解精准,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整个知识系统有完整的了解。课后教师专注批改作业时,方能发现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找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备课。专注的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所以教师应当以专注的态度对待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何为专注于教师职业?就是教师能专心当一名教师并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许多教师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利用课余期间对学生进行有偿的补课或者开展其他副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当教师不专注于自己的职业时,其教学效果是无法得到保障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当以专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及教师职业。

(四)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具有创新的思维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由于教育的形式过于统一化,从而导致模式单一。所以,在新时代的老师的教学模式下,需要尽可能的并且尽快的将原有的传授方式进一步改革创新。许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十分枯燥,因为教讲课只是将书上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复述,所以要解除这种误解就必须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立足于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给予教材充足的张力,尽量挖掘和开发教材。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提出,教师必须学会整合教材内容,强化教材拓展能力。教师在教学方面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利用PPT、flash及视频等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创新教学方法教学。

猜你喜欢
工匠法治道德
90后大工匠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工匠神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