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设计中图像暗示的主要修辞方法

2019-11-15 11:01上海师范大学200234
大众文艺 2019年21期
关键词:明喻榴莲长颈鹿

(上海师范大学 200234)

一、暗示性图像

波兰艺术史家扬·比亚洛斯托基将图像分为“解释性的图像志”和“意图性的(或暗示性)图像志”。借用扬·比亚洛斯托基的说法,绘本中的图像也可分为“解释性的图像”和“意图性(暗示性)的图像”,前者可以理解为:作者运用相对纪实的图像来配合文字叙事且图像与文字传达的信息内容并无两样。后者则是作者在图像设计中,基于故事本身的合理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对事物的意念与情感注解到图像中,使其既“服务”于文字又“脱离”于文字,达到传递故事深层意义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绘本中的暗示性图像提供了文字所没有传递出的一部分内容,其目的除了给读者留有空间自己去寻找和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之外,同时也是为了图文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而有趣,自始自终,阅读是读者与书本内容之间的互动行为,而不是作者一个人在自说自话,因此,图像的信息如何表达、如何传递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使图像具有暗示性且运用哪些修辞方法,正是笔者接下来要具体探讨分析的问题,通过阅读分析,笔者总结了大概五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下面通过一些例子具体分析。

二、主要修辞方法例举与比较

1.象征与夸张

相关研究者提到:“黑格尔指出,‘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1例如一幅鸽子图像象征着和平,然而鸽子还有其他象征含义,如使者等,象征和平的也可以用其他图像符号表示,形象和意义并无完全一致,因此在这里我们是就象征所暗示的一种普遍性意义来看。

图1

《Opdevlucht》(《在飞机上》,图1)是一本以战争为主题的绘本,但整本书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士兵、枪火等战争中会出现的事物,而白色鸽子与黑色大鸟贯穿始终,经验认知则告诉我们:白色的鸽子象征和平与正义,黑色的大鸟象征凶残与邪恶,从色彩角度讲,白色象征纯洁与希望,黑色则象征黑暗与绝望,黑色与白色的对比同时也暗示了正义与邪恶的碰撞。由于战争题材本身具有的暴力性、恐怖性,其场面不太适合具象表现给身心正在发展的儿童,因此,作者通过在图像中运用象征的手法暗示战争正义与邪恶的两面性以及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人们时刻紧绷的状态。故事最后,小女孩被解救出来,图像右半部分却站着三个拿着报纸的人,报纸上绘有一些黑色的大鸟形象,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墙面上的投影,都跟大鸟的特征不谋而合,象征着黑恶势力。相信这一点也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其目的也许是暗示和平的环境里也有危机的存在,这一手法的处理使得故事更具现实意义与真实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绘本的部分图像中,作者还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例如图像所呈现的比房屋还大的鸟、巨大的笼子等,在某种程度上此手法也具备暗示的功能,图中小女孩的渺小与巨鸟的庞大形成对比,暗示了女孩的弱小无助与邪恶势力的强大,强调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紧张与压迫感。作者颠覆传统习惯,用违反经验和逻辑判断的方式来创造出奇制胜并使人印象深刻的艺术效果,在下文提到的绘本《大家来听音乐会》同样也运用到此方法。

2.明喻与反复

“明喻是明确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影像、想法或相似点。它的使用,可能是一种不自觉中的频繁。”2在图像语言中,为了表达情感或涵义,通常会使用明喻来表示。例如眼睛里冒着爱心,表示爱,脑袋旁出现感叹号,表示惊讶或震惊。绘本创作者们经常会发掘新的明喻手法,运用事物之间的共有特质或相似性去组织图像。“反复”是作者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意思或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图案或符号等,在绘本《好想吃榴莲》中,作者就多次使用了这一手法。

图2

绘本《好想吃榴莲》(图2)讲述的是一只小老鼠突然想吃榴莲,榴莲是什么味道呢?它问遍了所有的动物,却也只得到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最后它鼓起勇气尝试了榴莲,虽然味道难闻,但吃起来味道却很不错,小老鼠顿时爱上了吃榴莲!作者在绘本中将文字图案化,不断重复“好想吃榴莲”五个字,通过反复重复这五个字来暗示小老鼠对于吃榴莲的渴望之大,相信画面外的读者也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当小老鼠尝试后,其他动物也纷纷加入到想吃榴莲的行列,作者再一次通过文字(图案)反复重复的手法来暗示其他动物对吃榴莲的迫切、渴望之情。文字和心情本身是没有联系的,反复重复的文字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急迫的心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作者运用了明喻的手法,运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重复”与“急迫”来表达情感。

图3

同样的方法在《鳄鱼爱上长颈鹿》(图3)也有所体现,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小矮矮的鳄鱼先生,爱上了挺拔美丽的长颈鹿的故事。故事开始描绘的是鳄鱼先生心神不宁与不知所措,读者都知道他肯定是因为爱上了长颈鹿,因为书名已经告诉了我们,然而,画面中并没有出现长颈鹿!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图像,在某个不起眼的位置就会发现“长颈鹿”的身影。如图3所示,第一幅图中鳄鱼盖的被子的花纹像长颈鹿的斑纹一样,第二幅图连天空都是长颈鹿的斑纹......花纹既是被子的图案也是长颈鹿的斑纹,作者利用两者的相似性构成了图像。这样的处理方式和《好想吃榴莲》不太一样,尽管都是明喻的手法,但前者是一种更具抽象性的表达方式,需要读者调动感官去感受,后者则更直观具象,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作者的小“心机”。

由此可见,作者在细节中通过明喻的方式给读者以暗示,不论是具象的画面,还是独具代表性的图形符号,都留有读者自己去发掘的空间。并且,对于绘本的主要受众来说,这样的构思不但会让他们更有参与感,还会使作者在主题的传达上时刻保持统一感与清晰性。假设图像中没有这些暗示,故事情节虽然不会受影响,但也缺少了趣味性和细节性,整体故事的发展也过于平铺直叙且单一乏味。

3.暗喻

与明喻不同,“暗喻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是一种隐晦的比喻,是将两种对象加以暗示性的比较。这两个对象可能相似,也可能不相似,但它们都具有某种相同的物质。”3视觉图像的暗喻通常是指图像中出现两者及以上,看似毫不相干实际却具有相似物质的图像元素,它们共同建构图像,使人产生联想并指向同一情感诉求。

图4

以绘本《奥莉薇——拯救马戏团》(图4)为例,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奥莉薇在马戏团大展身手,无论是走钢丝般的惊险,还是凶猛的狮子,她总是勇往直前,自信乐观……并以此拯救了整个马戏团。如图4所示,画面上一片狼藉,墙上贴着醒目的被誉为“世界第一夫人”的埃莉诺·罗斯福的照片。照片的纪实风格与画面风格显然不是统一的,也和故事内容没有相似性,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如果你了解照片的主人公,就会知道她拥有女性少有的独立、冷静与自信豁达,因此我们可以猜想作者是想借照片上的人物告诉读者,奥莉薇也有与埃莉诺·罗斯福相似的性格,不论从风格还是造型上,两者是毫无关联的,但人物的共同性格却使得它们有了联系。

正如前文所说,作者将看似毫不相干实际却具有相似物质的图像元素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共同建构图像,正是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暗示了主人公奥莉薇自信、乐观、勇敢的性格特征,后面故事的发展也印证了这点。另外,整本书的图像都以黑白为基调,只有奥莉薇的衣服都是红色的,通过色彩象征,也暗示主人公奥莉薇是一个自信活泼、积极乐观的女孩。

以语言来形容造型和色彩是很难的,用语言来形容声音也无法让人感知声音的特别。在《大家来听音乐会》(图5)这本绘本中,作者很幽默地将每一位演奏者夸张扭曲的形态,与其所演奏的乐器在造型上相呼应,让读者从视觉上感受到这场音乐会的悠扬动听。小提琴的演奏者穿着燕尾服,身体成流线型,似乎暗示着琴声的委婉多情;圆号由矮矮胖胖的绅士演奏;长笛的演奏者身姿瘦而修长。另外在整体的人物运动流线上,图画绘制者也巧妙地利用了流线型运动线,随着人物的不断增加,音乐也随之飘扬,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场音乐会中。

尽管人物本身和音乐是没有关系的,然而人物造型经夸张后的变形及人物的动线都具有音乐动感,这样的变化造型与音乐的韵律无疑是相似的,因此可以说是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同时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共同暗示音乐的悠扬与美妙绝伦,以致所有演奏者都沉浸在音乐会的表演中,包括观看的读者们。

图5

三、结语

正如日本著名图画书艺术家松居直曾说过的那样,绘本不是简单的“图+文”的关系,而是“图×文”的关系,图像的作用是确认及强化文本,以期达到文本所没有涵盖的含义或其他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以上是笔者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分析罗列出绘本图像中常用到的几种修辞方法,希望对从事绘本设计和创作的人能够提供一些思路,相信在其他优秀的绘本中还有更多的修辞方法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借鉴,而合理地运用一种甚至多种修辞方法来达到图像暗示的目的,不但会使绘本的图像语言更加丰富、立体,而且带给人们的思考也将更有价值和意义。

注释:

1.段钢.图像时代的符号和象征[J].天津社会科学,2006(04):27-31.

2.刘和海.符号学视角下的“图像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刘和海.符号学视角下的“图像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明喻榴莲长颈鹿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功能对等视角下明喻句的翻译研究
——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
不要小看长颈鹿
长颈鹿的烦恼
臭榴莲,香榴莲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明喻翻译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译为例
“一个榴莲三只鸡”
长颈鹿
长颈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