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动滑轮时的机械效率再分析

2019-11-16 04:10马连杰
中学物理·初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动滑轮条件

摘要:动滑轮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斜拉动滑轮时机械效率是否变小?很多学生不明白,部分教师各执己见,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通过对动滑轮工作时功、能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厘清斜拉动滑轮时机械效率变小的原因,以供广大师生参考.

关键词:动滑轮;省一半力;条件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20-0022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马连杰(1987-),男,河南商水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滑轮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但可以省力.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斜拉动滑轮比竖拉动滑轮费力.由于一些条件和使用场景的限制,有时也确实需要斜拉动滑轮.我们都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斜拉和竖拉也不例外.但是,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不同的拉法对机械效率有没有影响呢(如图1所示)?很多学生不明白,部分教师各执己见,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1,2].笔者尝试另辟蹊径,通过对动滑轮工作时功、能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厘清斜拉动滑轮时机械效率变小的原因,以供广大师生参考.

1问题背景

目前,关于“不计绳重和摩擦情况下,斜拉动滑轮时机械效率是否变小”的问题存在较多争议,原因无非是它描述的是一种理想情况(不计绳重和摩擦),不能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只能进行纯理论的分析论证.目前对该问题的解释主要有如下三种.

解释1有用功W有用=G物h,不计绳重和摩擦,W额外=G轮h,W总=W有+W额.有用功和额外功都不变,因而总功不变.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可知,机械效率不变(参见菁优网“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第13题和“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12题解析).

解释2斜拉动滑轮与竖拉动滑轮相比,斜拉时,拉力可以分解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两个力——竖直方向的力起提升重物和动滑轮的效果,水平方向的力不起提升重物和动滑轮的效果,但仍做了功(如图2所示),并且是额外功,额外功变大,有用功不变,根据机械效率计算公式,可知机械效率变小[1].

解释3斜拉时,绳子对动滑轮的力可等效简化为一个作用点在动滑轮轴心,大小等于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力,方向竖直向上的力.因为动滑轮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与力的方向垂直,没有做功,斜拉时的总功大小与竖拉时完全一样,两种情况机械效率相同[2].

2症结所在

解释1该观点认为额外功只是克服滑轮重力做的功,未对拉力做功情况进行分析,存在遗漏部分额外功的可能,说服力不强.

解释2尝试从拉力做功情况的角度分析,提到了拉力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做了功,但未指明水平分力是对绳子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解释2也未说明水平分力做的功转化成了什么能,从而导致了解释3的反驳.

解释3该观点认为拉力做的功(即总功)等于克服物重和动滑轮总重做的功,并论证了竖拉和斜拉时拉力做功不变的理由,对解释2进行了反驳.然而解释3忽视了一点,绳子虽然不计重力,不能获得动能或重力势能,但可能获得弹性势能.

3再分析

我们重新来审视一下这个问题: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竖拉和斜拉将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时,机械效率是否变化?目前的共识是:有用功(G物h)相同;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是额外功(G輪h).分歧在于总功是否等于以上两部分功的和,即是否还有其它额外功.

从做功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难免要用到力的分解、合成等高中相关知识点,初中学生不具备对应的知识储备,难以理解,而且容易故此失彼[1,2].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功能转化角度来分析.功和热量类似,都是过程量,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或转移)[3].这个问题中,由于都是匀速拉动,重物和动滑轮的动能都不变,有用功转化成了重物增加的重力势能,动滑轮增加的重力势能来自额外功.是否还有其它物体的能量发生改变呢?这个问题中涉及还有绳子,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子没有动能、重力势能的变化.分析到此,看似合情合理.然而,还有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绳子的弹性势能.绳子在拉力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斜拉比竖拉时的拉力大,绳子的弹性形变会变大,弹性势能也就会增大.绳子增大的这部分弹性势能显然来自额外功.

综上所述,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竖拉和斜拉将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时,由于斜拉比竖拉时多做了一部分额外功(转化为绳子的弹性势能),根据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和机械效率计算公式可知,斜拉比竖拉时的机械效率低.

参考文献:

[1]刘勇.斜拉动滑轮时的机械效率分析[J].物理通报,2018(09):39-40.

[2]徐正.一道动滑轮机械效率实验题的思考[J].物理通报,2017(09):49-50.

[3]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收稿日期:2019-05-29)

猜你喜欢
动滑轮条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不可轻易忽略的动滑轮重力
寻支点,求本质,培能力
由易到难识滑轮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探索构成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让我们一起“玩转”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