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彩蛋”的作用研究

2019-11-16 14:26鲁玉琦潘婷
戏剧之家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互文性

鲁玉琦 潘婷

【摘 要】电影彩蛋在当下越来越成为许多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分成许多的类型。但就其根本内涵来说,电影彩蛋属于电影的副文本,它有时构成了电影重要的互文性因素,它使电影和其他的文化内容产生关联。正是基于这种特性,电影彩蛋也发挥着诸多的功能。

【关键词】电影彩蛋;副文本;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056-02

“彩蛋”一词并非电影专属,它源自西方复活节找彩蛋的游戏,寓意为“惊喜”(Surprise)。很多西方人会在复活节当天玩一种找彩蛋的游戏,彩蛋里面藏着未知的小礼物,由此,我们把设计者藏在软件、游戏、电影、DVD 等中的隐藏内容,也称之为“彩蛋”,指那些不仔细寻觅,会被忽略的有趣细节。有时较为狭义的电影彩蛋是指片尾花絮。国外将在电影片尾附加片段的手法称为“斯丁格”(stinger)。[1]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彩蛋”不再局限于片尾这一种形式,而是广泛出现于影片的各个角落,形成了诸多的彩蛋类型。

一、电影彩蛋的类型

(一)彩蛋分类。目前并没有系统的彩蛋分类方法,但我们可以依据彩蛋在电影中出现的位置,分为片头彩蛋、片中彩蛋、片尾彩蛋三种。

片头彩蛋在影视作品中并不常见,因为电影在开头就蕴含着极深的意味,除非是受众对这部电影内容有过大致了解,否则普通受众可能一开始就会看得一头雾水。正因如此,片头“彩蛋”有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的作用,同时也奠定了情感基调。在受众半知半解的状态下看过影片后,便能感受到导演在电影开头下的功夫,了解后再回味,往往能让人会心一笑。

片中彩蛋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广泛,并且表现形式多样,由于它位于电影正片中,所以其发生作用不能影响到电影的正常叙事。有时片中彩蛋可能隐藏较深,在一般观影中不会被发现,同时不影响理解电影内容。有时片中彩蛋也可能较明显,彩蛋构成了电影的重要表达效果。如电影《功夫》中一个血水喷涌的镜头,是在模仿《闪灵》中的场景,构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彩蛋情节。

片尾彩蛋即是狭义上的“彩蛋”。其在电影的片尾,伴随着字幕出现或是等字幕结束后出现。这些彩蛋或是和电影有较为直接的关系,比如对某些情节结尾的补充交待;或是拍摄电影时的“幕后花絮”,这些画面可以强调剧组拍摄时的愉快、搞笑,有的甚至会让观众直观地看到剧组和演员拍摄过程的艰辛。有些片尾彩蛋和电影的关系更加疏离,导演可以通过此类“彩蛋”向观众传达某种情绪、说明某种话题,或呼吁大家关注社会实事。如《悲伤逆流成河》在电影结尾请出许多遭受过校园暴力的人来解读自己内心的感受,倡导大家关注校园暴力事件,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二)呈现形式。电影彩蛋也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画面是最常使用,也是我们通常所提到的“彩蛋”形式。大到短片、预告、VCR,小到电影某一画面中的细节,都属于画面类彩蛋的范畴。比如迪尼斯的动画片,经常会出现相互引用的细节。当一个彩蛋在画面中的位置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也就越容易被发现。电影《无问西东》作为清华大学校庆献礼片,在片尾设置了长达7分钟的彩蛋,主要以画面和文字的形式致敬了23位清华名人。

除了画面之外,彩蛋也可以表现为文字或声音的形式。电影中的文字彩蛋,可能会涉及到人物或事物的命名,演员的台词或者一些文字说明。像电影《星际特工》中的一段台词“我会找到你,并且我会杀了你”就是《飓风营救》中的经典台词。同样,《蚁人2》的电影结尾显示了“蚁人和黄蜂女会回归吗?”一行字,留下了多重含义供观众想象。与文字类似但稍有差别的表现形式是声音。声音如果想要达到彩蛋的效果,必须是极具辨识度的。比如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韩红友情客串了电台深夜主播,她温柔的嗓音既符合剧情的需要,又给观众带来了惊喜。

特定人物也能构成相关的彩蛋,人物形式的彩蛋即特别出演或客串,出演者既要和剧情或角色有一定联系,又要出其不意,才能引发观众的情绪。比如电影《西虹市首富》男主角请女主角看演唱会的情节,镜头一转出现的是歌手王力宏的个人演唱会。此处王力宏的特别出演令人惊喜,且与前面的剧情相互呼应,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二、电影彩蛋的内涵

彩蛋作为电影的一部分,现在已经是经常出现的元素。如果我们将电影本身视为符号文本,那么电影彩蛋在这一符号文本中就有着特定的内涵,一方面它构成了电影本身的副文本内容;另一方面它展示了电影的互文性,构建了不同电影间的关系。

(一)电影副文本。电影本身作为符号文本,并不是一个封闭内容。任何符号文本,都携带了大量社会约定和文化聯系,这些约定和联系不一定显现于文本之中,而是隐藏于文本之后、文本之外,或文本边缘。当我们观看一部电影,在理解故事剧情所需求的主体文本之外,始终存在大量的副文本内容,比如电影的开场片头、片名、结尾演职人员表等,而且更进一步,与电影相关的海报、预告片、剧本等都属于电影的副文本之列。

电影副文本与电影主体的关系就在于,它本身不影响电影的故事情节讲述,但事实上又和电影有一定联系。副文本是完全显露在文本表现层上的框架因素,甚至可以比文本更加醒目,对符号文本的接收起到重大作用。它们只是被文本顺带牵连出来,却积极参与了文本意义的构成。[2]彩蛋本身也就是一种电影副文本,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影响电影剧情的。但有时彩蛋作为副文本甚至可能比文本有更多的意义。彩蛋使电影文本成为一个浸透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复杂构造。

(二)电影互文性。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了“互文性”。“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文本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即联系和对话是文本意义得以呈现的关键。[3]安贝托·艾柯曾说:“每一本书都在谈论其他的书,每一个故事都在复述一个已经被讲述的故事。”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早已出现这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修辞手法[4]。

具体到电影中,电影彩蛋一方面可能和电影主体产生互文性效果,比如幕后花絮就将电影的故事文本和电影外的现实文本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许多彩蛋还会进一步将电影主体和其他电影联系起来。例如电影《头号玩家》中运用了若干彩蛋衔接成紧密的电影剧情,这些细节全部来自经典的游戏、音乐和影片,电影在与其他经典作品的联系和对话中诠释了本片的情怀,引起了影迷、游戏迷、音乐迷的共鸣,达到了一场“门槛”内的狂欢。

三、电影彩蛋的功能

作为电影的副文本,彩蛋事实上能够发挥很多的功能,这也是电影彩蛋在当前电影行业内被不断使用的原因。就其功能而言,可以分为艺术、文化、传播三个方面。

(一)艺术功能。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电影彩蛋同样发挥了某些艺术功能。有时电影彩蛋可以制造悬念,甚至设置一种开放性的结尾。例如《盗梦空间》结尾的彩蛋,并没有说明陀螺有没有停下来,使观者可以进行不同的猜测。电影彩蛋另一个重要的艺术功能是致敬,通过对经典电影的模仿,对某些要素的植入,来对特定的导演或作品表示尊敬。但同时,如果这些模仿是变形的,带有戏仿性质的,则构成了一种解构的效果,例如《疯狂动物城》中动物城的黑帮头目大先生就是模仿了《教父》中的教父形象。但大先生本身是一只个头非常小的鼩鼱,这就解构了原本严肃的黑帮电影,使动画片更具喜剧性。

(二)文化功能。电影彩蛋之所以存在,是在电影制作中被有意加入的,所以它本身就带有电影制作者的意图,这有时也就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功能。例如迪斯尼公司在制作电影时就有着非常浓厚的彩蛋文化情结,尤其是在动画片制作中。一部动画片中既可能出现已上映电影的形象细节,也可能预告性地植入未上映电影的细节,甚至一些画面形象会重复性出现在多个动画电影之中。

彩蛋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参与者就是影迷,影迷会对电影产生比普通受众更浓厚的观影兴趣,这使他们可以主动介入影片,更加關注电影“彩蛋”。由于“彩蛋”本身具有的悬疑性、趣味性、多样性,在电影结束后,受众们会聚集起来讨论电影的“彩蛋”,分享自己对“彩蛋”内容的独特见解,这样大大提升了影片的文化内涵,形成一种共享式传播[5]。

(三)传播功能。电影“彩蛋”也具有商业性。当观众被电影中的“彩蛋”吸引,观赏完电影后,可能会将影片中的“彩蛋”内容甚至是整部影片推荐给其他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引发社会热点、制造出话题来激发受众兴趣,从而使更多人愿意花钱去看这部影片,达到更好的媒介收益[6],同时也相当于对这部电影进行了二次宣传。另外,有些系列电影会通过前期的彩蛋,来吸收观众期待后续电影的播出。比如《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就常常会留下彩蛋,来预示着下一部影片的存在。有时彩蛋所展示的内容并不会和后续电影产生直接的内容关系,但它使影迷的期待为后续电影带来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法国文论家吉拉尔·热奈特对文本和副文本的关系定位是有主次、有中心边缘区分的,他说:“副文本只是辅助物、文本的附件。没有副文本的文本有时候像没有赶象人的大象,失去了力量;那么,没有文本的副文本则是没有大象的赶象人,是愚蠢的作秀。” [7]同样,在电影的创作中也需要明辨主次。彩蛋确实给电影增添了不少韵味,电影外也带了很多利益,但彩蛋始终是整部影片的“副文本”而非主体,如果太注重彩蛋的创作而弥盖了电影主线剧情,那么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电影创作者的努力方向仍应该是追寻作品的固有意义和原创性,这也是更好达到电影传播和获利最大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詹娜.当前国产电影“彩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2]赵毅衡.“全文本”与普遍隐含作者[J].甘肃社会科学,2012,(6):145-149. [3]闵云童.当代视野下的互文性写作[D].湖北大学,2005.

[4]段德宁.试论语图修辞研究——兼谈两种语图互文修辞格[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04):138-144.

[5]赵呈晨,郑欣.共享式传播:青年同辈群体中网络语言流动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04):72-80.

[6]曹琴,王妍蓉.跨媒介改编与媒介经济学——以综艺电影为例[J].今传媒,2018,26(11):99-101.

[7]原小平.副文本的理论内涵及文学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2-96.

猜你喜欢
互文性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互文性与身份建构研究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再议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高年级古诗词教学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杰克·伦敦的《海狼》的互文性
注释、参考文献与新闻类学术语篇的互文性研究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