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更好地把握纪录片配音的几点思考

2019-11-16 14:26蔡雨昕
戏剧之家 2019年28期
关键词:纪录片

蔡雨昕

【摘 要】在纪录片的拍摄中,镜头下的画面有时难以独立充分表达创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且一个画面中包含着许多信息,不同的人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当剪辑顺序发生改变时,整段影片所表达的含义也会不同。这就需要人们运用有声语言去对画面内容加以解释和补充,弥补因画面的局限所带来的信息无法有效进行传播的问题,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节目内容,体会画面所要传达的情绪。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配音技巧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073-01

一、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作用

首先,在纪录片中,解说词一般起到介绍和补充信息的作用,在画面信息对观众而言过于陌生或是难以理解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使用有声语言加以解释和说明。第二,解说词往往可以明确地给观众提示某些画面的细节,对画面进行重点突出,便于观众理解。第三,当牵扯到一些画面所无能为力表现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或是画面本身缺乏自然过渡的时候,就需要解说词来辅助整合并衔接画面。另外,解说词有时也会承担渲染气氛和抒发情感的任务,配合音乐使画面所要表达的情绪更好地传递给观众。

在明确了这些解说词所承担的不同作用后,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解说的目的,

从而在配音时更好地把握分寸,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有声语言的二次创作。

二、配音前的准备

在播音的创作当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备稿六步。即播音员主持人,对将要播出的稿件等文本内容进行准备的方法要求和步骤。在扫清生僻字和拗口句、段的基础上,具体分为划分稿件层次、确定稿件主题、了解稿件背景、明确播稿目的、理清稿件重点以及最后确定播稿的基调。备稿六步其实就是一个解决“播什么内容”“对谁播出”“为什么播”以及“如何播”等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准备在纪录片的配音前更为重要。

首先,在进行有声语言的二次创作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作品的背景,其中包括创作背景和播出背景等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意图。

其次,纪录片有三种风格必须把握准确,即作品风格、文字稿件的创作风格、以及解说风格。其中把握作品风格是纪录片解说配音的重要环节,它既取决于作者的创作个性,也受到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解说者发挥风格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基础。可以理解为不同风格类型的纪录片解说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样式和表达手法。比如在对议论型的解說进行配音时,往往以实声为主,力度较强,吐字比较圆润集中。而在对抒写型的解说进行配音时,往往采用声音虚实相结合的方式,吐字较圆润轻柔,节奏舒缓。

另外,要注意解说者在纪录片中的身份。不同身份、经历、年龄的解说者,其所使用的语言表达在音色、语气以及节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配音前,需要明确自身的身份,以此来确定有声语言创作的风格和分寸。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部分与经济、政治等相关的纪录片都采用一种“高大全”的模式,目的旨在对人民进行教育和宣传。因此当时的纪录片解说大多是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其配音普遍音调较高,使观众听起来有极大的距离感。而近年来,纪录片的拍摄创作风格越来越趋于生活化、平民化,以2012年的《舌尖上的中国》,以及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这两者再配音时,都强调有声语言创作中的温度,讲究生活化和人情味的体现。此时配音者的身份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与观众相互平视,拉近了距离。因此,只有明确了自身身份,配音者才能在配音时对语言的分寸进行准确把握。

最后,在对纪录片解说词进行配音前,还应根据画面确定解说词的段落位置。

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存在是为了辅助画面完成叙事,进行有效信息传递。因此,在纪录片中,解说词往往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文章,而是配合画面内容存在的一些语言片段,甚至是简单的词句。因此找到解说词在画面中的对应位置,是配音前必须完成的一项准备。按照现在的许多大型纪录片的惯例,配音员正式配音前,会先由熟悉片子内容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或是拟录一个范本,以供参考。

三、“内三外四”的技巧运用

所谓“内三外四”其实就是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内三,即情景再现、内在语以及对象感。而外四则指的是配音时的停连、重音、语气和节奏。其中,内部的三种表达技巧在纪录片的解说词配音中尤为重要。一个好的配音能够在短短数语后,就将观众带入到纪录片画面所展示的情境中去,这就是所谓的情景再现。而对象感则是拉近配音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达到与观众交流的效果,配音员的在每个段落的开始前往往会根据身份、目的,以及自身与观众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内在语来增强表达效果,如“朋友”“孩子”“亲爱的”等。

另外,在“外四”的表达技巧中,对节奏的把控十分重要。纪录片的解说不像电影、电视剧的配音,拥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或是丰富的人物情绪。对纪录片的配音而言,其节奏从整体上看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不能有突兀变速产生。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在配音的节奏上有一定的变化,而不是一个节奏贯穿始终,避免节奏过于一致,使观众感到乏味。

参考文献:

[1]播音主持创作基础.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编著.

[2]王明军,阎亮.影视配音实用教程.

猜你喜欢
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谈短时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