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之水》同名

2019-11-16 02:15李铭泰
艺术大观 2019年34期
关键词:形式内容

李铭泰

摘要:《诗经·国风》里有三篇《扬之水》,分别在《王风》《郑风》《唐风》。这三首诗不但在音乐、艺术和情感基调上是一致的,就连它们的内容和主题也应该是统一的。它们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相通之处,这正是它们同名的原因。

关键词:扬之水;内容;形式;相通

关于《诗经 · 国风》篇章的题目一般是取段首或文中的若干个字组成。《王风》《郑风》《唐风》都有篇目诗题为《扬之水》。这是因为这三首诗在音乐形式、情感基调以及主题上具有一致性。

一、从音乐性看《扬之水》同名

《诗经》自从成集后,就有人开始研究它的分类情况。前人们对于风、雅、颂的分类标准也各自有自己的说法,今人多同意风、雅、颂是按照音乐和演唱方式为标准来区别的。《扬之水》是《国风》之中的三篇同名诗歌,属于“风”这一类,自然我们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去研究这三首同名诗。

赵敏俐在《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从〈诗经〉到元曲艺术生产史》写道:

最初的乐歌是依诗配乐的, 一旦定型之后就成为固定的曲调, 如鼓吹曲中的《有所思》, 横吹曲的《折杨柳》, 相和歌中的《陌上桑》, 以及词中的《念奴娇》《何满子》等。《诗经》的乐歌中虽然我们还没有发现这类明显的例证, 但是却有许多同题之作, 如《扬之水》《谷风》《柏舟》等等。以往人们往往认为它们仅仅是采用了相同的比兴手法, 其实, 古老的手法往往源于同一首古老的歌谣, 它们虽然还没有形成典范的法式, 在各地还会形成不同的变体,但是还有一个大致相同的乐歌的传统在起作用。①

由此可见,三首《扬之水》同名并非偶然,就从音乐这个角度说,它们很可能来自同一首歌谣,它们的演唱曲调也可能是一致的。我们就这三首同名诗从音乐的角度,对它们的结构做一个分析。

《王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郑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唐风·扬之水》

揚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②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王风《扬之水》共三章,每章六句;郑风《扬之水》共两章,每章六句;唐风《扬之水》共三章,两章六句,一章四句。《王风·扬之水》共三章, 每章六句, 各章字句多有雷同。我们假设把《王风·扬之水》分三段用同一种曲调演唱,《郑风·扬之水》共两章, 每章六句, 两章字句同样多有雷同。我们假设《郑风·扬之水》是分两段演唱, 用的是同一种曲调。李炳海认为“如果同名歌诗的两篇作品每段歌词的句数相同, 那么, 它们就有很大可能是用同一种曲调演唱。如果两首同名歌诗每段歌词的句数不等, 那么, 它们就很难用同一种曲调演唱。”③《王风·扬之水》与《郑风·扬之水》每段歌词都是六句, 这两篇同名之作在歌词、章句方面的同构不应该是偶然的巧合, 而是由于是用同一种曲调进行演唱的结果, 《王风·扬之水》用同一曲调分三段演唱,《郑风·扬之水》用和《王风·扬之水》相同的曲调分两段演唱。曲调相同的歌可以有不同的段数, 这是正常的现象。《王风·扬之水》和《郑风·扬之水》不但每段歌词的句数相同, 而且所用词语和句型也多有相似之处。《王风·扬之水》各章开头两句分别是“扬之水, 不流束薪”;“扬之水, 不流束楚”;“扬之水,不流束蒲”。两首诗歌的每段开头所运用的句子是相同的,只是排列次序有所不同。但是完全可以用同一曲调进行演唱。

《唐风·扬之水》共三章,第一、二章每章六句, 第三章四句。从第一、二章的结构来看,和《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基本相同, 完全可以用同一曲调进行演唱。至于第三章的四句,我们把后两句重复就可变为六句,这样在节奏上就形成了对应和统一。完全可以用同一曲调演唱。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从音乐的角度来说,这三首同名歌诗有着同样的曲调和演唱方式。

二、从艺术形式和情感基调看《扬之水》之同

这三首《扬之水》都运用类比的思维,反映在《诗经》的艺术形式上就是兴。《诗集传》对《王风·扬之水》第一章注“兴也。兴取‘之‘不二字,如小星之列”④,第二、三章皆注“兴也”。《郑风·扬之水》第一章注“兴也。淫者相谓、言扬之水则不流束楚矣。终鲜兄弟、则维予与女矣”⑤第二章注:“兴也 ”⑥。《毛诗正义》对诗《唐风·扬之水》的艺术手法作如是评价:“兴也。兴者,喻桓叔强盛,除民所恶,民得以有理也⑦。可见这三首同名诗在艺术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从眼前的景起兴、类比作者所指之事和情感。对于这三首同名诗的形式和章法上文已经提及,都以三言开头,接之以四言、五言,章与章之间句式相同,只改变个别字,使全文形成复沓之势。

对于三首诗的情感基调,我们可以从它所兴之物入手。三首诗开头都用“扬之水”起句,作者为何不分别用他物起兴?这实际上已经暗中为诗歌奠定了感情基础。《诗集传》中:“扬,悠扬也。水缓流之貌。”程俊英《诗经译注》把前两首诗前一二句分别翻译为“河水慢慢流过来,水小难漂一捆柴”⑧,“河水悠悠没有劲,哪能飘散一捆荆”。⑨由此可知这三首诗的开头就形成一种不够明快、堵塞忧郁的情感。结合全诗其他的部分可知《王风·扬之水》的情感是怨思、痛苦。诗中充斥着对戍守于外的不满。《郑风·扬之水》作者那惴惴不安的心绪异常清晰,诗中弥漫着一股凄凉忧伤之气。《唐风·扬之水》展现了诗人的不安和凄凉担忧的心境。总之,这三首诗共同的情感特征就是焦虑、担忧,这是这三首同名诗统一的情感基调。

三、《扬之水》相同的主题

上面我们论证了这三同名诗在音乐、艺术形式、和情感基调上的统一。本文认为这三首同名诗在主题上也是相同的。《诗经》中的两首同名诗歌《谷风》其思想内容就是一致。《诗经·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诗经·小雅·谷风》

习习谷风, 维风及雨。将恐将惧, 维予与女。将安将乐, 女转弃予。

很容易看出《邶风·谷风》是一首弃妇诗, 是弃妇的自诉, 有怨艾、有不平。从“女转弃予”看《小雅·谷风》也是一首弃妇诗。这两首诗, 不但题材相同, 格调一致, 而且用语多有相似, 在思想内容上也是统一的。可见,《詩经》中的同名诗歌在题材和内容主题上很可能是相同的。这三首《扬之水》也是如此。

这三首《扬之水》都是涉及君王、诸侯的政事。《诗序》认为《王风·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⑩这是比较中肯的。周平王母亲为姜姓,其与娘家相亲的诸侯国申受到楚国侵扰,周平王帮其屯兵戍边。引起戍卒幽怨。《郑笺》《孔疏》也持此种观点。

《郑风·扬之水》也是一首言政治的诗歌。《诗集传》认为“兄弟,婚姻之称,礼所谓不得嗣为兄弟”由此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这是不确的。《礼记》当中确实有把“兄弟”当作夫妻讲的地方。《礼记·曾子问》中:“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这里把夫妻比为了兄弟。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情况。不能就因为“兄弟”二字可能含有“婚姻”之义,就武断把这首诗解释为爱情诗,而忽略“兄弟”一词更多的是指男子之间的称呼。其实这首诗讲的是郑昭公。郑昭公忽是庄公之子。先为祭仲拥立,后奔卫。后又因为国内矛盾取代兄弟突复位。这一首诗写的当是昭公复位之后的事情。《毛诗正义》认为“忽兄弟争国,亲戚相疑,后竟寡于兄弟之恩”这一解释是合理的。

理解《唐风·扬之水》关键在于“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这两句的解释。“襮”朱熹认为“襮,领也。诸侯之服,绣黼领而丹。朱,纯也。”孔颖达在《毛诗注疏》中说“《尔雅·释器》云:‘黼领为之襮。孙炎曰:‘绣刺黼文以为宴领。是襮为领也。《郊特牲》云:‘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大夫服之则为僭,知诸侯当服之也。绣黼唯诸侯乃得服之耳。”陈奂《诗毛氏传疏》中:“素衣,谓中衣也。礼谓诸侯中衣则然,大夫用之则为僭”,由此可以断定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这不可能是女子穿的衣服,而是诸侯之服。此诗有关大夫僭礼,据桓二年《左传》和《史记·晋世家》可知,此诗即是揭露桓叔既得封于曲沃,而又阴谋叛乱,是一首典型的政治讽刺诗。

综上所述,《诗经·国风》三首《扬之水》它们在音乐、艺术及情感基调上,甚至表达主题上都是一致的,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这或是它们同名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孔颖达.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阮元校刻本,1997.

[3]程俊英.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李炳海.上古的祓禊风俗与《唐风·扬之水》[J].中州学刊,1988(3):95-96.

猜你喜欢
形式内容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透视反意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