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腾飞模式
——以贵州的后发赶超为例(三)

2019-11-17 07:31叶小文
当代贵州 2019年3期
关键词:腾飞底色王阳明

改革开放,创造了贵州奇迹,唤起了贵州精神,开发了贵州资本,亮丽了贵州底色,使一个曾经在中国排名最末的省份,腾飞了。

改革开放,亮丽了“贵州底色”。

贵州精神有“底色”。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历史人文底蕴,可以说就是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先讲“天人合一”。整个人类文明在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以后开始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工业革命就是启蒙科学、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大工业时期人定胜天的意识意念,确实创造了今天的繁荣。但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一味地索取,搞得人类环境、生态环境高度紧张,搞得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也高度紧张。加上愈演愈烈的恐怖行为和弱肉强食的霸权政治,世界不安宁。人类面临着大的危机,所以人类也要走重新认识“天人合一”之道路,我把它叫做“新的文艺复兴”。时代要创新,要创造性发展,其中就有人和环境的协调问题,就是现在所说的“生态文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贵州的一个重要个性,如前所述,绿色资本,绿水青山,就是今天贵州弯道取直、后来居上的“天人合一”之本!现在发展到这个阶段,贵州靠什么?贵州发展很重要的就是要靠绿色资源,贵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搞好包括旅游、交通、物流等绿色发展,就可以吸引人。

再说“知行合一”。王阳明曾在贵州潜心修学,最终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贵州成就了王阳明,王阳明也给贵州留下了一大片浩瀚的人文星空。

当然,不能简单地以王阳明学说来概括今天提的“知行合一”,应该吸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理念以及紧密的契合当下时代趋势,形成新的“知行合一”观。简单地说,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往返以致无穷,不断的逼近真理,这是其普遍性。毛泽东的《实践论》论述了知和行的统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实践认识、实践认证、主观客观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我们今天说的“知行合一”是创造性、创新型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实践论》《矛盾论》,就是知和行的统一。贵州要冲出经济洼地,特别需要“知行合一”,站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高度。虽然是后来者,但是认识上站在最前沿,实践上走在最前沿,而且在“知行合一”上走在最前面,搞了大数据,县县通高速,这些走在最前面的举措,就能后来居上,就会大有希望。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虽然只是古为今用的一种提法,只是大家认同的一种观点,但观点影响政策、支配行动。正确的观点指导人们走向光明,夺取胜利;错误的观点也会使人误入歧途,导致政策上的失误和工作上的被动。观点想透、看深、把准,理论科学、清晰、彻底,实践中才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更好地组织和凝聚广大群众同心去干。干,就是要能干、苦干、科学地干。“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贵州后来居上,不是搞所谓的“人定胜天”,而是靠“天人合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贵州的“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既是“志智双扶”的普遍要求,也是有贵州“底牌”和“底色”的“量身打造”的特殊要求。贵州之“贵”,尤在有精神。大山里面的人特别能吃苦,大山里面的人特别能干活,只要给一片阳光,就会灿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期间在贵州省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给“后发赶超”已上路的贵州,再次投射了一片灿烂的阳光。周恩来总理期望“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灿烂前景,就在前方。

改革开放,创造了贵州奇迹,唤起了贵州精神,开发了贵州资本,亮丽了贵州底色,使一个曾经在中国排名最末的省份腾飞了。

猜你喜欢
腾飞底色王阳明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绘出教育的温暖底色
卢腾飞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