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与工作网”的多结构互馈机制对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培养的支撑体系建设与实践创新

2019-11-17 04:05王端藓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高校

王端藓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显著,为解决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化的问题,以辅导员的思政工作方法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化与工作网”的多结构互馈机制,构建了面向“学校-家长-辅导员”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素养的有效途径,最后,结合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培养要求,探索出了基于“基础-关联-品牌”工作网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实现对辅导员工作的实践创新。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信息化;工作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6-0163-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背景

随着大数据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日新月异,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负责合理地引导和管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立足于协助学生解决思想和生活问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结合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利用好信息化的高校管理形式,成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当前时代的科技发展局势,使高校身处一种及时、多动态、快捷、思想杂乱的信息环境,在这些信息中,不乏与正确价值观念相违背的思潮言论,对于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经历不足的高校学生,加之其价值观念尚不完善,对于这类困惑没有辩证思维,极易产生另类思想,高校辅导员在这一环境下,工作也有着巨大变化。

1.1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日益尖锐化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和具体行为。如今,争夺大学生思想领域阵地的时期已经全面到来,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不实的歪曲宣传,利用文化渗透推行“普世价值”,所以在高校建立思想教育阵地尤为重要。高校学生接触世界的方式多样,也更迅捷,但不准确、不全面,网络中呈现的观念冲突明显,这就导致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意识形态斗争成为现如今影响思想教育阵地的主要方式,并且斗争日益尖锐,矛盾明显。

1.2 大学生网络行为更加多元复杂

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普遍较强,特别是对于新生技术,更是能快速吸收。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学习新的知识、进行通讯、购物、娱乐。大学生不出学校便能从网络得知各类新闻,利用网络看新闻,上微博,了解天下、探寻身边事并且他们乐于进行网络信息传播,张扬自我个性。大学生身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观点和意见并不成熟,但是对信息的传播具有及时且全面的特点,在网上发表言论大胆,并且言语中包含着其时代青年的特性即创新性、时代感、满足感。

1.3 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育人的任务十分繁重

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进来,要推进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成效。因此,尊重网络传播规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网络舆论和多元文化,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创建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网络文化育人。

2 基于“学校-家长-辅导员”多结构互馈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2.1 学生信息管理新系统的构建思路

高校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普遍较为繁重,若未能以创新、高效、精准的方式实现自我情绪的调节与管理,则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此外,辅导员多受自身专业背景限制,故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亟待提升。为加强学生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合理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需要基于目前广泛应用的信息管理技术构建学生信息管理的新系统。以往的学生工作结构属多级管理,即学校-学院-辅导员-学生,学生信息的管理和跟踪方式相对滞后,无法实现互馈。将学生信息的输入→存储→分析相结合,基于信息管理软件和手机APP软件,可构建基于“学校-家长-辅导员”多结构互馈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1)。这种学生信息管理的新系统不仅可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职能,而且具备快速、高效、灵活、便捷管理优势。基于这种新系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将以往的垂直化部门体系逐渐演变为横向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在事务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上,实现学生工作的智能系统模型化;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重点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学业发展,依照“分级负责、按块管理”的模式,逐渐形成学生自律、纪律严明,依法监督的信息化传播秩序。

2.2 学生信息管理新系统的应用

基于“学校-家长-辅导员”多结构互馈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可由线下工作逐渐转变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学生工作管理的内容也由纸质版存档逐渐转变为电子版存档,管理内容的信息化虽然更加便捷。

不仅如此,这种新系统可使学生工作服务手段也趋于数字化、智慧化、网格化,以信息管理技术为载体,通过手机APP软件的终端实现电子实时动态的情况反馈,这对学生工作服务手段的合理运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工作也因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拥有了数据化的属性,以往以定性分析为主,具体视学生事务具体情况分析,而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数据汇总的便捷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会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才会更加准确。

3 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素养的有效途径

3.1 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作用,将网络科技优势作为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相结合,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达到双向互动。辅导员作为教育的主体和学生客体之间要增强互动,网络的平等交互性可以促进外化与内化协调发展,外化即主体对客体的教育,内化即自我的提升。但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所以要注重学生的“自对话”作用,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

3.2 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内涵

不断学习网络科技发展的领先技术,掌握科技发展技能的基本技术,探索科技发展在学生工作中的基本规律,故可将网络科技的吸引性和体验性运用到学生工作中。以丰富、及时、真实、便捷的网络技术特点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性,可以降低学生工作者的携带率,提高学生工作的活性;以互动、可视、虚拟、低成本的科学技术增强学生工作的体验性,可以提升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减少学生的排斥性。发挥优势,增强吸引性和体验性,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强化内涵,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内涵。

3.3 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落实高效工作的根本理念即“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做好网络育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实效性。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本着大学育人的本质属性,利用网络思想教育工具,形成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网络思想教育内涵建设理念,提升学生政治素质、人文情怀、科学素养、艺术理念,这是形成网络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特色理念,不断提升辅导员信息化素养。提高工具理性:把网络信息化作为技术工具手段,将网络的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好,把网络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工具或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运用,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工具运用的精确性和规范性等;提高价值理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信息化的目的、意识和价值的合理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信息化的主导和引导,以工具理性提升价值理性,以价值理性提升工具理性,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追求信息化运用价值的自觉性和有效性。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不断改变落后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4 基于网络技术的学生工作实践创新

4.1 推进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目前,网络课程学习已经普遍在学生中展开,但有不少学生存在学习任务的刷屏和反刷屏现象,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将教育资源上传共享尤为重要,故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等网络课程,内容包括校史校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校纪校规。让学生未到校,先入学,获得大学的一个学分。将《校史教育》作为入校前必修课程以增强爱校教育,缩短新生的大学适应期。另外,对境外的交流、交换或赴外省外出长期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跟踪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4.2 推进学生网络信息的互动与互联,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利用两微一端、学生网络信息学习课程和学生网络学习社区,通过辅导员、思政教师、班级导师、离退休教师等与学生的“一对一”发展辅导,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体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网络数据信息动态查询:通过门禁系统、一卡通、上网管理、请假信息、舆情监控五个方面来及时了解学生晚归未归、电器收缴、消费异常、不在校、非正常上网、假期留校区域分布、假期留校预置、在线上网等等情况。通过预警信息统计图的反馈,及时掌握低消费、失联预警、旷课、成绩预警,对具有某类明显问题的学生做好针对性的舆情监控、建立预警机制。

4.3 推进新媒体优势发挥,加快教育的传播与转化

辅导员可组织开展“微博之夜”“网络创意文化节”“自媒体建设优秀成果展”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活动,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为本体,充分借用自媒体优势,寻找契合点。既要不断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要不断地对传统的、一些好的思想政治活动进行网络的升级再造。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例如,院长午餐会、系主任午餐会、辅导员午餐会等等,通过新媒体平台征集午餐会的议题、征集学生的意见、征集参加的学生代表。通过新媒体直播平台增强场内外互动,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信息加图片的形式进行推送,扩大效果增强全员参与性。使传统活动变得有声有色、喜闻乐见。

5 基于“基础-关联-品牌”工作网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探索

5.1 “基础-关联-品牌”工作网构建

基于基础工作网、关联工作网、品牌工作网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图2)。基础工作网是最基本的信息化平台和资源,如辅导员个人及所带学生群体共同的网络空间、微信微博等;关联工作网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平台和资源,如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对接、与校园新媒体的信息专递、与学校专业机构的在线沟通等;品牌工作网是具有品牌带动效应的信息化平台和资源,如辅导员的名微博、名微信、名网络文章、名网络课程或视频等。三层工作网层层递进,对辅导员来说,这三层工作网都必须掌握,亦可因材施教,选择建立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工作平台。

5.2 以用好网络工具为抓手

社会化的网络工具存在广泛,但思想政治网络工具几乎没有,辅导员应该加强创新工作并且高效工作,利用手机APP等与学生互动、布置作业、提问、分放资料、讨论积极度、学生到课、课业辅导,减少“上课低头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以组织好网络活动为载体

通过开展辅导员的微访谈和网络主题班会将时政大事、对学生讲的话等等通过平台表达出来,将个别教育与普遍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建立网络理论学习栏目,把理论思想通过多媒体软件,用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深入浅出;或者建立时事与大学生专题论坛,以学生角度分析报道国内外大事,让学生对实时动态能有个准确了解,能够明辨是非,通过相互讨论,自觉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5.4 以制作好网络教育资源为特色

大学阶段尤其是新生,离开了父母的监督,在一些行为习惯、生活能力或学习自觉性方面难免会出现问题,而家长其实也希望能够经常了解到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即时动态。那么,通过网络视频家长会、答家长问的方式,我們可以开通班级家长直播交流互动的平台,并且会后将文字推送给未参加的家长,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拟采用中小学模式)辅导员本身专业背景各不相同,还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制作网络视频,加强创新性和创造性,开发网络课程,与现实选修课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爱校教育。

5.5 以建好稳定的网络阵地为保障

建立相对稳定的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利用个人空间长期进行学习心得或感悟分享,形成稳定的教育阵地。让学生能够时刻找到辅导员,辅导员也可以组成团队,与思政课教师联合打造,例如: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肖铁岩微博、北交大的“现人现语”,都是利用个人网络空间长期进行学习心得或感悟分享,形成了稳定的教育阵地,吸引越来越多的粉丝或听众参与互动。辅导员可以运用网络,建立自己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的专题网站,利用学生喜欢并且熟悉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朋辈互助,也可使其自主性的设计活动、栏目,相互接触,增强自我能力,分析问题,价值引导。

5.6 以利用好网络推送为渠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辅导员徐川利用个人手机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主题既结合国家的时事热点,也紧贴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节点,为学生答疑解惑,深受学生喜爱;大连海事学院的曲建武,一年120多万字的短信微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将爱注入学生的身边,成为全国辅导员学习的典范。

5.7 以写好网络随笔为经验性评价

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写好随笔,例如日记、笔记、总结等等,一方面可以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可以对其做出经验性评价,对今后的学生工作,也对其他辅导员起到警示作用。个人工作中的积淀通过网络,个人工作的总结,未来工作的启示。例如:上海复旦大学包涵日记70多篇、中国教育报首页专题报道《50多万字内容中满是80后辅导员的细致关爱 90本寝室周报为90后解惑》和《“芬姐”的3200封“家书”》。

6 总结

为解决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化的问题,以辅导员的思政工作方法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结论:

1)基于“信息化与工作网”的多结构互馈机制,构建了面向“学校-家长-辅导员”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2)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素养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推进学生网络信息的互动与互联,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推进新媒体优势发挥,加快教育的传播与转化。

3)结合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培养要求,基于“基础-关联-品牌”工作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郑香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信息化社会背景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36): 134-135.

[2] 张明媚.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J]. 广西教育, 2017(39): 130-131.

[3] 刘琳. 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观探要[J]. 现代教育科学, 2017(9):59-63.

[4] 贠婷婷.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多维路径[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7(8): 117-118+150.

[5] 钟华丽.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朋辈榜样传播现状调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99-102.

[6] 劉宏达.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5):84-89.

[7] 王睿博.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7(14):100-101.

[8] 刘宏达,许亨洪.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升与工作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6):60-65.

[9] 薄丽娜.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的分析及其重要意义[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1):15-16.

[10] 廖远琳.浅论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36-37.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