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2019-11-18 10:1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韩笑
党课参考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理想信念中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韩笑

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2014 年2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2015 年2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植根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传承着一代代修齐治平的文化理想与治理经验,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个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这既是长期以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因此,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才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聚焦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三个着眼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聚焦“理想信念”,让其成为人们心中灯塔

2015 年2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引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政治方向,也是保证共产党人屹立于世的政治根基。必须把筑牢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认准方向、砥砺前行。同时,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因为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二)聚焦“价值理念”,让其成为人们内心自觉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精神之钙、民族之魂、梦想之舵,是在人心灵里搞建设,立物易、立心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长”“常”二字上下功夫。因此,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持续用力,抓好精神激励、抓活典型引路、抓住重点人群,形成更多亮点,打造特色品牌。

(三)聚焦“道德观念”,让其成为人们心中底线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引导人们注重品德修养,纯洁生活圈、净化娱乐圈、控制交往圈,守住道德底线、不碰法纪红线,用高雅生活情趣育人品、立德行、促廉洁。

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决定》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明确将“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任务。这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增强文化自信是党中央基于红色江山不变色、共产党人不变质的战略考量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时代在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传承好、拓展好、领悟好、深化好,将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增强文化自信是抑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有效武器

一个西方国家的情报官曾说:“把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让他们腐烂变质,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和世界主义者,这样红色政权就会不战自垮。”他们妄图以“政治转基因”替代我们党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借“颜色革命”染黑我们共产党人的鲜红底色,通过“文化掘根”“解构英模”等方式,诱导青年不信历史信“公知”,不信大学信“大V”,企图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失去自信。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敌对势力加紧对我们党进行“西化”“分化”,借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新版“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我们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辈先烈守望信仰、赤胆忠诚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增强文化自信是培育“四有”新时代青年的本质要求

“四有”新时代青年,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青年铸魂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路径的科学设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培养“四有”新时代青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国家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可靠接班人。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融入血脉,打牢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政治基础,我们才不会被敌对势力打倒,才不会陷入迷茫,才不会亡党亡国。

三、增强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源泉,就是对中华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的高度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优秀的价值理念,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我们之所以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主要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传续着中华文明永恒的价值特征和精神品格。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批判性地继承中华传统价值理念,更要弘扬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标准,合理扬弃,转化重构;要以开放、自信、理性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认同,使文化自信更加具有历史的厚度和底蕴的深度。

(二)革命文化的精神传承

我们党在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立足于伟大革命、建设实践,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的集中表达,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示和有力彰显,是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源泉。因此,我们要把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一是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我们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把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二是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树立起新时代的精神丰碑,使之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强大的精神力量。三是学习革命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革命精神品格,这些精神品格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借鉴和汲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文化养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提升和丰富自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价值理念,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四、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文化自信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关键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整合社会意识,确保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社会秩序的有效维护,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从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持续焕发中华文化的发展活力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这一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催人奋进。

1.让中华文化的优秀价值更有活力。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古为今用,有扬弃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使其更具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引领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面向世界、开拓未来。

2.让中华文化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中更有自信。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生活需要为标准,确定优秀传统文化的适用性,并给予其发展的力量。在当今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中华文化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些人鼓吹全盘西化,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中华文化,试图摧毁我们的文化自信,使我们陷入文化自卑的泥淖,从而摧毁我们的国家民族自信。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的重要性,更要在党的领导下,从文化政策、文化方针等方面,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从而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空间。

(二)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1.在价值引领中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形成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

2.在价值整合中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中国当今社会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文化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优秀传统精神,滋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因此,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坚持实践标准,这样才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赶上时代步伐,为回应时代需求和挑战提供有益启迪,为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提供有益启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抓好价值整合,既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中实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也要摒除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对人们各个方面的负面干扰和影响,避免人们思想上的混乱、行为上的冲突,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整合,实现文化和价值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岁月的流淌,抹不去文化的传承;时代的光芒,为传承增添新的风采。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中华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讨论题:

1.为何要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理想信念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