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四色”文章 答好脱贫考卷——阳高县脱贫攻坚侧记

2019-11-18 16:49尚振晋睢贵光
支部建设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入户全县贫困户

◎ 尚振晋 睢贵光

11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8349户40031人脱贫,剩余贫困人口456户101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6%……这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是阳高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向全县人民交出的脱贫答卷。

“住进了新房,分到了大棚,真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我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喜摘贫困帽的阳高县吴家河村村民吴战军高兴地说道。

阳高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属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戴上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倾力抓扶贫,但时至2014年全县仍有118个村18805户41040人未脱贫。显然,贫困之根扎得深!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阳高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五个一批”要求,找准路径,靶向定位,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量身定制帮扶计划,以有力举措做足“四色”文章,答好脱贫考卷,稳定实现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擦亮“底色” 强化党建引领

腰包鼓了村民富了,道路硬化了出行方便了,管道重修了吃水不愁了,“危房”清零了住房安全了,村里干净了村容村貌变美了,旱地能浇了生产条件改善了,民风转变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在脱了“穷帽子”的阳高县七墩村,村民自己总结出了“七变”。

说到村里的变化,第一书记郭建军表示:“干部给力,群众才跟着干得有力,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

七墩村的嬗变,是阳高县抓党建促脱贫的一个缩影。该县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挺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用党建力量引领脱贫攻坚。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阳高县委书记冯晓雷在一次脱贫攻坚部署会议上这样说道。

“给钱给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阳高县把实施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作为建强基层组织的有效手段,通过“拉网式”摸排、“清单式”落实、“诊疗式”治理、“驻点式”严抓,对2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深入开展农村党支部“1+6”创建活动,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手里没把米,叫鸡都不来。”谈到发展村集体经济时,阳高县沙河台村支部书记赵凡感叹道。阳高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兴办乡村旅游等措施,全县24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154个,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量。

阳高县教科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微信群出售“绿色鹅蛋”,让友宰村贫困户田述生的1660颗滞销的鹅蛋成了抢手货;鳌石乡龙堡村第一书记刘亚平为了脱贫不落一人,远赴湖北帮助谢俊青老人办理户口迁移事项;大同大学驻村工作队通过不懈努力,圆了四川籍女子夏刚会28年回家梦……看似一件件小事,却都是民生大事。阳高县坚持让最“硬”的干部上最“硬”的战场,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并出台了“三个绝不允许”“三个一律”“三个三分之二”“三责同抓”“三个一批”的“五个三”工作机制和入户工作、入户帮扶、入户对接、入户落实、入户走访、入户宣讲、入户督查的“入户工作法”,切实构建起了干部在一线工作、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锤炼、感情在一线拉近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

提升“成色” 选准脱贫产业

阳高县友宰村2000亩有机旱作酿酒高粱核心示范区给农民带来了火红日子。贫困户孙相杰说,36亩耕地由玉米改种酿酒高粱后,收入可达4.5万元,比种植玉米多收入了1.3万元。和孙相杰一样,依靠此产业受益的贫困户有803户2041口人。

在阳高县鳌石乡寒富苹果套种中药材特色扶贫产业园内,乱石村村民宋喜亮正在忙碌着:“过去我只种玉米,一年忙碌下来,也收入不了多少钱,种植中药材,去年就有近5000元的收入,随着寒富苹果进入盛果期和中药材产量的增加,收入会越来越多,日子会越来越好!”

稳定脱贫,产业是基础。有了产业带动,脱贫人口才能持续增收,易地扶贫搬迁才能搬得出、稳得住。立足县情实际,阳高县坚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精心打造了“4+N”产业扶贫模式。全县累计安排产业扶贫资金4.8亿元,集中发展壮大设施蔬菜、特色杏果、优质杂粮、规模养殖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同步发展中药材、光伏、康养旅游等多项产业,打好“四张牌”,着力实现“产得出”,使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2项产业覆盖。

——设施蔬菜产业,共建成扶贫设施蔬菜基地10个,蔬菜大棚11000栋,带动3532户贫困户增收。

——有机旱作农业,全县共调减籽粒玉米15万亩,新发展青贮玉米3.5万亩、谷子4.5万亩、高粱7万亩,打造出优质小杂粮基地6个,旱作农业总面积达到25.6万亩,带动13231户贫困户增收。

——杏果产业,共发展王官屯、狮子屯、古城东小村3个万亩杏果基地,推广旱作节水、高光效树型改造、抗霜防灾等8项新技术应用,带动2650户贫困户增收。

与此同时,该县特别注重大企业大项目对产业的带动,经过积极争取对接,与正大集团合作建设新型农牧食品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可带动6000户贫困户长期获得资产性收益和工资性收入;与北京新发地、海南佳伟农业集团建设千亩高品质蔬菜种植产业园区,可带动1200户贫困户种植增收……

目前,全县12个乡镇已建成9个设施蔬菜园区、5个千亩杏果经济林园区、2个千亩黄花产业园区、6个千亩中草药基地,发展西门塔尔牛、黑土猪、绒山羊等特色养殖1.2万头(只),发展小杂粮等旱作农业2万亩。

阳高县县长丁国华说:“我们坚持现行标准,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核心要求,把握精准、公开、入户这三个环节,保证把脱贫攻坚的过程做精准做扎实。在产业帮扶上,不仅做到了精准到村到户,实现了‘一户一栋棚,一人一亩杏’的目标,实现了可持续能致富。”

增添“暖色” 实施易地搬迁

住在宽敞明亮、设施齐备的新房里,阳高县十九梁村村民杨吉感慨:“今后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屋子漏水、冬天没有暖气了。”他说,这3间大瓦房,自己一共才花了不到1万块钱,“做了一辈子住新房的美梦,最后政府给办成了。”

“原来老房子年久失修,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这次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危房改造政策,让我住上了想都不敢想的新房子!”阳高县潘寺村村民潘文全老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阳高县紧扣脱贫攻坚围绕“水、电、路、网、房”等贫困县退出的14项指标,保基础、保基本,补短板,强弱项,在乡村振兴中提升农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统筹解决贫困村安全住房方面,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住房提质“三大工程”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头戏,累计投入资金11.52亿元,完成了全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安全住房建设,农村居民人人住上了安全房。

从“穷沟沟”到“金窝窝”,“县里定下了数十项移民搬迁制度,从上到下传递着责任。”阳高县东小村镇干部靳殿祯说,建设新东村移民新村,县领导来工地的次数多得数不清,乡村干部也为此操碎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移民搬迁“人、钱、地、房、树、村、稳”这七个问题,都一一破解到位。大同市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连续两年在阳高召开,国家扶贫办于2018年8月对该县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危房改造进行专项检查后,给予了充分肯定。

除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阳高县对4918户农户实施了住房提质,全县农村危房和土窑洞全部“清零”。还对13562户3万间农村危房进行了改造。全县249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负责人指着眼前一排排漂亮的大瓦房,感慨地说,两年建设21个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79人,7158户15665名集中安置的搬迁户全部分房到户,73户174名分散安置的搬迁户全部实现入住。不论是搬迁规模、投资力度,还是建设速度,绝对空前。

改善“气色” 激发内生动力

阳高县东营村贫困户秦德功,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妻子因残疾没有劳动能力。面对困难老秦不等、不靠、不要,用向亲戚借来的钱养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老秦已有了50多只羊,年收入18000多元,彻底摘掉了贫困帽。

该县立足实际出台了财政奖补政策,拿出1500万元,对自主脱贫贫困户进行奖补,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九牛拉车个个用力”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大批自主脱贫典型:镇边堡村民渠义以勤快为本,靠养羊赚了钱;管家堡村民师占发扬祖宗手艺,靠做粽子发了财;吴家屯村民吴占军身残志坚,坐着轮椅养猪致了富……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靠外力,更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小康。”该县县委副书记庞君这样说道。

把扶志扶智扶德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自主脱贫是阳高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法宝。创新开办“农民夜校”,实施农村“大喇叭”村村通工程,累计培训10.96万人。排演了《大泉山》《热泉》《杏泉沟》三部二人台现代戏,艺术展现了受到毛主席批示的大泉山精神、党的十八大代表李培斌精神以及群众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激发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该县运用县电视台、《阳高周讯》和阳高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报道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典型经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起脱贫光荣的理念,变“要我脱贫”的被动意识为“我要脱贫”的主动作为。

今年4月18日,山西省政府批准阳高县等17个县区退出贫困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全面小康才是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阳高县将继续聚焦夯实全面小康基础,在确保剩余456户1015贫困人口脱贫的基础上,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脱贫摘帽后的成效,打好巩固提升奔小康新战役,奋力开启新时代全面小康新征程!

猜你喜欢
入户全县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入户盗窃的罪与非罪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冬夜听雨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对雪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