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黄大年》叙事文本的文化型塑与传播价值

2019-11-20 04:26刘玉琼新疆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电影文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叙事文黄大年价值观

刘玉琼 (新疆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电影《黄大年》由长影集团和北京忠石影业联合出品。据该片导演成科介绍,影片的全部拍摄时间50多天,实景拍摄结束后,还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特效制作,黄大年生前参与的许多高端科研项目都通过特效形式在影片中充分展示。黄大年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战略科学家,作为“千人计划”项目的引进人才回国从事科研项目,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带领深地资源探测项目组为国家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和国防安全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不幸去世,年仅58岁。黄大年同志去世后,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国科协、科技部追授黄大年同志“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黄大年的生平事迹,在大众传媒中被复制传播,对我国精神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并参与了文化的形塑过程,发挥了大众传播的价值。

一、黄大年的叙事文本

电影《黄大年》采用回忆性的单线程叙事模式,比较完整地呈现了黄大年从少年到晚年的人生脉络。影片开端,是黄大年妻子的内心独白与对黄大年的追思,随着黄大年形象在雪地中日渐清晰,导演也引领着观众走进了一代科学巨匠的生活。影片是从黄大年在英国的工作与生活开始讲述的。利用黄大年为客户搜寻失踪船只事件和其英国同事对他的挽留与不舍,侧面交代出黄大年在地球探测科学领域的地位、影响力和其人格魅力。对于黄大年的爱国情怀,影片也早早埋下伏笔。在异乡的家中,黄大年抱着大提琴,独自拉奏着《我爱你,中国》,收音机里播放的是祖国的广播,广播里讲述着祖国对于科技工作者的迫切需要。透过这几组镜头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镜头背后身处异乡的黄大年对祖国深厚磅礴的感情,也为之后黄大年在母校吉林大学的邀请下毫不犹豫地决定回国奠定情感基础。

为了回国工作,黄大年违反与英国公司的合约,赔偿了巨额违约金,并且被禁止带走与工作有关的任何东西;黄大年的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诊所,二者彻底割断了与英国工作生活的联系,仅仅把女儿独自留在英国继续读大学。黄大年偕妻子回到长春后,立即投入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育工作和国家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之中。影片选择黄大年对项目工作的忘我投入作为重点叙事要素。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中,黄大年担任直接负责人,并协助国土资源部完善战略部署。对于国家的信任与重用,黄大年用科研成果予以回报,他带领的项目组经过5年的时间取得了多项重大的科研成果,在无人机探测方面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为我国深地钻探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基础。项目验收结果显示,项目研发全面提高了我国在深地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将研发速度与国际领域缩短了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20多年的科研探索,使我国在深地探测方面的科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说黄大年是用生命完成了国家的重任。

影片为了增加叙事文本的戏剧效果,安排了一些反面的冲突情节。如在项目研讨会中,部分项目人员对黄大年临时更改项目相关数据的不认可,项目组成员因个人原因对项目研讨会议的消极怠工情绪,城管人员对无人机库违章建筑的强硬态度等。显然,影片中的矛盾与冲突仅仅是黄大年真实工作生活的小小缩影,技术难关、人员配合问题,甚至外部环境的种种因素都为项目的推进带来阻碍,但黄大年都凭借一腔爱国热情一一克服了,最终凭借个人魅力和精神信念的力量突破各种难题,完成了他为祖国设计的深地探测追赶计划。

除了国家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黄大年还在吉林大学担任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和本科班主任。影片设置了以下两处情节:为班级的每一位同学购买笔记本电脑提高学习效率;送自己的妻子去乡下照顾学生患病的母亲。这两处情节的设置表现出黄大年在专注于科研之外,还有一颗温润博爱的心。对于黄大年个人的感情生活,影片着墨不多,却有一个情节设置令人感动,妻子为黄大年打扫办公室时无意发现了黄大年柜中的数幅绘画作品,眼神温和感动。在后续情节中,交代了这些画作的由来,是黄大年为了鼓励初到国外生活的妻子为她寻找的寄托,他谎称她所作的画都拍卖出去,却只是自己保存着。情节虽然简单,却体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细腻情感,将人物形象生活化细腻化,拉近了与观众的情感距离,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然而,对于黄大年的个人生活描写仅此而已,但也正是如此,让观众感受到黄大年在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抉择,感受到黄大年生命里没有个人、只有国家的态度。

二、时代楷模的文化型塑

电影《黄大年》的叙事文本,虽然在细节上做了部分改编以增强戏剧表现效果,但也在整体上再现了黄大年的生命轨迹与情感脉络,让观众能够对他的一生有所了解,并通过改编设置了符合电影艺术表达方式的戏剧冲突要素,为影片展现黄大年的爱国情怀与敬业精神提供了内容要素。通过观影,我们可以看到黄大年对国家的赤子之心、对科研工作的拼搏热情、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博爱和对家人的细腻真挚。电影《黄大年》的叙事文本,塑造出了饱满真实的现代科学工作者形象,这正是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折射,也是当代社会文化的合格体现和载体。《黄大年》的电影叙事文本,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形塑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型塑是特定主体根据特有的目的按照规定的方式塑造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传播手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影作为当代大众精神生活的重要一环,在大众传播中地位逐渐提升,电影所表达的主题精神、所塑造的时代形象对精神层面、价值观层面和主流意识形态层面的社会文化型塑起到重要作用。

在电影《黄大年》和主流媒体传播文本所塑造的形象中,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是爱国者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精神,是科学家黄大年“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赶超精神,是知识分子黄大年“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也是教育家黄大年“教书育人,博爱真挚”的传道授业精神。地球深部的秘密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人类探求,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对地球深部进行初始探测,占据了地质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而我国在21世纪初才刚刚起步。国家战略的实施,急需科研工作者的加入。黄大年,就是“千人计划”引进的深地探测领域的战略科学家,“他的回国,能让某国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科技背景的交代使黄大年的战略科学家形象瞬间建立并饱满起来,在当今社会追星潮流之下,将黄大年打造成科学界的明星形象,引导大众对黄大年精神的认可与膜拜。

2016年黄大年在朋友圈发表了归国的感慨:“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强大后盾,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从未言败,也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只要大家团结和坚持,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黄大年义无反顾的报国之心和强国之志正是社会所弘扬主流精神,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爱国精神的弘扬,能够在文化型塑过程中夯实大众的爱国热情与忠诚度,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甚至进一步鼓励大众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电影中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在项目推进遇到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时,黄大年也产生了无奈和愤怒的心理,他独自驾驶汽车在雪地里快速前进转弯急停,从而发泄心中的怒火;项目组成员消极怠工,黄大年赌气暂停工作回到家中,却在与女儿的电话中落泪。这让观众看到了黄大年神话般的精神意志的背后,也有常人一样的脆弱情感,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阻碍的时候,也会产生和我们一样的消极情绪,然而不同的是,黄大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在女儿的提醒下,黄大年清楚忆起自己曾经的豪言壮语,“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什么都难不倒我黄大年”。在困难阻碍面前的焦虑情绪拉近了大众与黄大年的距离,获得大众思想上的认同,不忘初心的拼搏精神促进大众的思想提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内化。黄大年精神的弘扬,在大众心中播下了当今时代进步精神的种子,带领观众在爱国报国、创新拼搏、淡泊奉献的思想下受到感染、获得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黄大年的叙事文本所塑造的形象,正契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彰显着时代所弘扬的种种精神和态度,引导大众对爱国、敬业、创新等价值理念产生认同感,并在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价值观念的内化。

在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被称为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黄大年》的叙事文本,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其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清正作风能够为主流意识形态注入强化剂,巩固当前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正面精神力量,从而固化夯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精神力量的弘扬,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再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夯实固化,黄大年的叙事文本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中完成了文化型塑的过程。

三、精神力量的传播价值

《黄大年》所完成的文化形塑,在宏观上提升了精神文明的应有高度,也将在未来长期内促进物质文明的进步;在微观层面中,黄大年精神力量的传播还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产生积极作用,发挥了大众传播的价值。在黄大年科学家身份的承载下,“地球物理科学与技术”“深地探测重型装备”“无人机航磁探测”“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等科学词汇随着黄大年的故事文本一起进入大众视野,将距离普通大众较为遥远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神秘面纱掀开一角。在黄大年带领团队利用5年时间取得20年的科技进展的成功喜悦中,大众除了感受到科学工作者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赶超精神之外,也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崇尚之情。科技的进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作用力,而崇尚科学的文化无疑将对社会总体发展产生更加强大的推动力。

在黄大年科学家身份之后,他还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硕连读试验班“李四光班”的本科班主任。虽然黄大年惜时如金,甚至挤压休息锻炼的时间用于出差和科研,但是他却从没有在学生身上吝啬过时间。对学生,他不仅从科研学习方面予以指导和传授,还对学生的生活与感情关怀备至。黄大年塑造起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形象的典范,无论在知识传授的专业性,还是为人处世的人格品质方面,都深刻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内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方面,教育工作者具备先行性。社会文化的形成,是一代代意识形态与精神文化的积累过程,而青年阶段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主张,对青少年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从以上两个微观层面来看,电影《黄大年》的传播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和价值。

四、结语

电影《黄大年》在叙事文本上力图最大限度展现黄大年的精神与思想境界,完整客观地呈现了黄大年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并形象地塑造出当代社会弘扬主流精神文化所需的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形象。黄大年的时代楷模形象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合格的载体和典范,其爱国敬业廉洁创新的人性光辉,能够让观众获得情感上的触动与共鸣,并引发观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完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从主体到个体的传递和内部转化,从而进一步完成个体社会主观意识形态的构建,由浅入深地完成文化的型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之一传递了黄大年精神层面的正能量,无论对宏观层面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对微观层面的科学文化生产力和教育工作的开展等都能起到推动和启示作用,发挥了大众传播的应有价值。

猜你喜欢
叙事文黄大年价值观
在相关领域吸收与剥离中自张一军——中国叙事文化学第二生长时段的学术背景
科学家公益宣传
——黄大年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黄大年——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论诗歌叙事语符对诗歌叙事文本语义的结构主义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