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预期话语标记“真有你的”探析

2019-11-20 14:00曹继阳
现代语文 2019年8期

曹继阳

摘 要:话语标记“真有你的”具有事实、评价、零形式三种语义框架。“真有你的”是反预期标记,具有“赞赏或敬佩”“不满和嗔怪”两种不同的语用功能,并通过共现语言成分表现出来。“真有你的”是词汇虚化的结果。

关键词:“真有你的”;话语标记;语义框架;反预期;情感标记

在现代汉语中,“真有你的”是一种常见的口语表达方式,经常在对话(包括内心独白、自言自语)中出现。例如:

(1)“一大早喝酒,真有你的。”贺雨这样说着还给自己倒上一杯,他可没想过跟这姓陆的客气。(悠闲疯《都市之神级宗师》)

(2) “大兄弟,真有你的。”桑春对知伟竖起了大姆指。(景元上人《洪荒养鱼专业户》)

(3) “小友,真有你的。什么事情都要算计一番,这次出征没有白去。”司马承祯轻声调笑一句。(殷扬《化工大唐》)

例(1)~例(3)中的“真有你的”具有以下特征:在语音上,“真有你的”不能分开来读,是一个独立的韵律词,它后面有明显的语音停顿,可以加上“啊”“呀”等语气词,前边可以加“可”“还”等副词;在句法上,“真有你的”在句中相对独立,不与相邻成分发生语法关系;在语义上,“真有你的”没有明确的词汇意义或命题意义,不具有真值语义;在功能上,“真有你的”具有反预期和情感指示性。由此可见,“真有你的”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

目前关于“真有你的”的研究论著较少,杨玉玲(2007)在《认知凸显性和带“有”的相关格式》一文中,涉及到“真有你的”的相关用法,作者从语义角度对“真有你的”的使用环境进行了阐释。本文主要从语义框架、反预期功能、情感标记及形成过程等方面,对话语标记“真有你的”进行探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语料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人民网等。

一、“真有你的”的语义框架

“真有你的”在句中常常用来表达说话人对对方行为的惊讶。在话轮中往往和客观事实(简称Q)、主观评价(简称P)一起出现,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它由此形成了事实、评价、零形式三种不同的语义框架。

(一)事实框架

事实框架是指说话人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来解释说明“真有你的”所传达的信息。根据“真有你的”与“Q”的共现位置的不同,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

1.真有你的+Q

说话人往往先用“真有你的”表达自己的惊讶等主观情感,然后再在后边描述一个客观事实或理由来解释让自己惊讶的原因。例如:

(4)致庸一把将她抱起,激动道:“太太,真有你的!你从广晋源借到这么多银子,不但救了我的急,还把广晋源的银库掏空了一大块,呵呵,你是用别人的名义借的吧?”(朱海秀《乔家大院》)

(5)“真有你的,把小儿过家家的把戏搬到两军演习中了!”(柳建伟《突出重围》)

在例(4)中,“真有你的”含有惊喜之情,既是对“从广晋源借到这么多银子”的惊讶,也是对“不但救了我的急,还把广晋源的银库掏空了一大块”的感激。在例(5)中,“真有你的”含有说话人对受话人的吃惊和责怪,因为“把小儿过家家的把戏搬到两军演习中了”这种事实是让人觉得不能接受的。

2.Q+真有你的

通常是先描述一个客观事实,然后再用“真有你的”表示自己的惊讶之情。例如:

(6)不料赵子萌听了,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叶陶,看来你还真是将软饭吃到底了!你自己住着沙当当买的房子也就算了,你长得帅嘛!我是真没想到,连你老爸老妈的房子也是她掏钱装修!真有你的!”(李可《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7)“玉龙,以前除了我爸,我还从来没有服过其他男人。现在,你让我彻底地服了。真有你的。不枉我爸对你的评价那么高。”秋梦菡赞道。(血芝《霸途1》)

在例(6)中,赵子萌先对叶陶的一系列举止——住沙当当房子,自己老爸老妈的房子也是沙当当掏钱装修——来说明叶陶的吃软饭行为,最后用“真有你的”表示自己对对方这种行为的吃惊和反感。在例(7)中,说话人秋梦菡先表明自己很佩服唐玉龙这一客观事实,然后用“真有你的”表达自己的佩服之意。

(二)评价框架

评价框架是指说话人在“真有你的”之外引入自己的主观评价。根据“真有你的”与“P”的共现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真有你的+P

通常是說话人先用“真有你的”表示自己的惊讶,然后再追加自己的主观评价。例如:

(8)“真有你的!无耻!”楚无情怒斥一声,又闭上了双目。(雪弈幽灵《流月情·离殇爱》)

(9)萨老大从厢房出来,哈哈笑道:“孟大嫂,真有你的。哈哈,干得好!”(梁羽生《挑灯看剑录》)

在例(8)、例(9)中,说话人都是先用“真有你的”表示自己对对方行为的意外,然后再具体表达自己的主观评价。例(8)表达楚无情对对方的斥责;例(9)表达萨老大对孟大嫂的赞扬。

2.P+真有你的

说话人先具体说明自己的主观态度,然后用“真有你的”表达自己的吃惊。例如:

(10)杜毅哈哈大笑,道:“行,行,兄弟你真行,真有你的。”(独孤红《响马》)

(11)都喻大师道:“呵,好你这个区冉,心胸狭窄到这个地步,真有你的。”(秦红《风云雨雪情》)

在例(10)和例(11)中,说话人都先表明自己对对方行为的评价,然后用“真有你的”表达自己的出乎意料之感。例(10)是表达杜毅对对方的赞许;例(11)是表达都喻大师对对方的失望之情。

(三)零形式框架

零形式框架是指话轮中除了“真有你的”之外,并无其他语言成分“P”或“Q”出现。说话人只是用“真有你的”表达自己的主观态度。

(12)难得一见的笑容终于在他的那张胖嘟嘟的脸上绽开,“你这小子,还真有你的啊。”(刘斌《侧身警界——一个选调生的警察生涯》)

(13)“可真有你的。”艾伯特苦笑着摇了摇头,他刚想劝上齐楚雄几句,路德维希却在这个时候回到他们的房间。(听风吹雨夜无眠《地狱之城》)

在例(12)中,“真有你的”表达说话人对对方的欣赏,而例(13)则用“真有你的”表达说话人的无奈。

二、“真有你的”的反预期功能

如前所述,“真有你的”是反预期标记。人们在使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对象对同一信息量的掌握并不相同。从言谈事件参与者的预期角度,根据新信息与受话者预期信息是否在同一个方向上,我们可以将言语交际中语言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分为三种:即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新信息与预期信息方向一致属于预期信息;与预期相反或不符则属于反预期信息;无预期的新信息属于中性信息。反预期是与预期相反或者不符的(吴福祥,2004)。例如:

(14)“我可连像片都已经准备好啦!”多布里亚克从皮夹中掏出一张他本人的标准照,还放大成6×4英寸,“只要往仪器里一送就行。”“真有你的!什么时候准备下的?”列娜有些惊讶。(孙维梓《必“死”无疑》)

在例(14)中,“列娜有些惊讶”表明多布里亚克已经准备好了像片这件事实,是列娜没有想到的,和自己的心理预期不符。

李宗江(2011)归纳了“真有你的”的主要用法:了解了对方的相关情况后,对对方行为表示赞赏;认为对方的行为有点唐突,表示嗔怪的态度。我们认为,反预期标记“真有你的”主要功能是说话人向受话人传达自己的反预期心理。当新信息和自己的心理预期相反时,一般会让人感觉到惊讶,进而出现两种情况:高预期,即新信息高于自己的心理预期,说话人产生喜悦的情绪,“真有你的”表达说话人对受话人的赞赏或敬佩;低预期,即新信息低于自己的心理预期,说话人会产生失望的情绪,“真有你的”表达说话人的不满或嗔怪。

(一)高预期——赞赏或敬佩

因为新信息高于自己的心理预期,说话人自然会感到惊讶、喜悦,因此,自然对对方流露出赞赏或敬佩的情感,“真有你的”就是这种情感的传递。例如:

(15)听完阿尔宾娜讲的故事,有人惊得合不拢嘴,有人笑得喘不过气。“谢谢你,阿尔宾娜,是你让我们大家开窍儿了,现在我们总算明白了什么是新潮青年的爱情。阿尔宾娜,真有你的。”(里娅·沃兹涅先斯卡娅《女人十日谈》)

(16)沙悟静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了那个满是裂纹的琉璃盏,“当年为救王母娘娘,情急之下丢了琉璃盏,被罚下天庭,我日日夜夜的搜寻洒落在世间各处的琉璃碎片,终于将其补好,只……只差一片了。”“哦,这也能让你找回来,还能把粉碎的盏拼好,真有你的!”(今何在《悟空传》)

例(15)中的“惊”是“阿尔宾娜讲的故事”带给大家的心理感受,它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预期,“谢谢你”“你让我们大家开窍”等,也从侧面表达了说话人的感激和赞赏之情。在例(16)中,“找回玻璃碎片”“还能把粉碎的盏拼好”,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竟然被沙悟静做到了,这一事实让说话人觉得吃惊,此处的“真有你的”饱含敬佩之意。

(二)低预期——不满或嗔怪

当说话人接收到与自己的预期相反或不在自己预期内的新信息时,会感觉到惊讶、失望,从而对对方有不满或嗔怪的情绪。例如:

(17)“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啊!”塞阳的抗议也是无精打彩的,“为我好也就算了,好话里还不忘损损我,真有你的。”“南袭说的是实话,格格以前虽然每天教奴才担心受怕,但总是充满活力,脸上挂着笑容,和你现在的样子真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啊!奴才担心……担心格格会不会是染上什么怪病了……”(简缨《大清格格纵情记》)

(18)嫣嫣迅速地把房门一关便对君凡说道:“你怎么来了。”“任务。”“做任务作到我萧然楼来,还真有你的。”嫣嫣叉着腰冲君凡斥责道。(明月如昔《穿越之明月何须笑春风》)

在例(17)中,“为我好也就算了,好话里还不忘损损我”,表达出塞阳对南袭的话颇为不满,含有责怪之意。在例(18)中,从后边的斥责就可以知道,说话人对对方“做任务作到我萧然楼来”的行为是不满的。

值得注意的是,“真有你的”表面上是“你真行”“你真厉害”的意思,在有些情况下,实际上表达的却是一种不满的情绪,带有嘲讽的语气,这是从第二种情况延伸出来的一种用法。例如:

(19)“我不喝那种苦不拉吉的东西,给我一杯茶吧。”李东生说。“跑咖啡厅来喝茶,老爷子,真有你的。”(余诺尔《私欲》)

(20)“手抽筋了不行啊?”她又瞪他一眼。“拆个东西能把手拆抽筋,真有你的。”刀疤半天才明白过来,悻悻道。(月裹鸿声《素手遮天》)

以上两例均带有嘲讽和奚落的语气。例(19)中的“跑咖啡厅来喝茶”,表现出说话人认为对方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在心理上颇不认可。而例(20)则表达出说话人对对方“拆东西把手拆抽筋”这种事情的不可理解。

三、“真有你的”的情感功能

“真有你的”的核心功能是表达对受话人行为的态度,不过,它本身并不具有情感褒贬的语义特征,而是与语言环境中的共现语言成分有关。受话人往往是通过对共现语言成分推导出“真有你的”所蕴含的主观情感态度,在某種程度上说,共现语言成分就是“真有你的”的情感标记。沈家煊(1989)认为,会话中最基本的单位是“举动”,包括言语举动和非言语举动,会话是由这些举动构成的一系列引发、应答的连续组合。根据沈家煊的这一观点,本文把与“真有你的”的共现语言成分归纳为“言语标记”和“非言语标记”两类。

(一)言语标记

这里的“言语标记”,主要是指能够传达说话人赞赏或者嗔怪感情色彩的词语。与“真有你的”共现的言语标记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直接出现夸赞或嗔怪类词语;二是隐含夸赞或嗔怪的词语;三是具有感情色彩的称呼;四是语气词。

1.直接出现夸赞或嗔怪类词语

(21)我试着给他讲一讲布加乔夫暴动,想看看他对叶美尔卡的反映,加那瓦洛夫对布加乔夫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哎,头号骗子,——真有你的,冒充沙皇作乱……毁了多少人,狗杂种……斯坚卡呀——这,老弟,就是另一码子事了。”(高尔基《加那瓦洛夫》)

(22)秦王眼睛放光,看着周冲,笑道:“周先生,真有你的啊。这主意很不错啊!如此一来,既可以防止功臣乱政,又安抚了功臣,一举两得呀,不错!不错!”(殷扬《大秦帝师》)

在例(21)中,“头号骗子”“狗杂种”等词语,非常鲜明地表达出加那瓦洛夫对布加乔夫厌恶的心理。在例(22)中,通过“这主意很不错”“不错不错”等词语,则可以明显感觉到秦王对周冲的赞赏之情。

2.隐含夸赞或嗔怪的词语

(23)田野看见筱柒的面容有些内疚,勉强挤出笑容对筱柒说道。“都这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开玩笑,也真有你的。对了,你的伤口,怎么回事?”(十面《黑道修神》)

(24)徐承祖一进门,就对着南宫少秋大笑道:“好兄弟,真有你的。才刚到北京,就大大出了风头。如今全北京谁不知道,四公子对出了天然居的绝对,还一次就对了两副!这天字第一院,我早就想来瞧瞧,没想到,还是沾了你的光!”(司马紫烟《游剑京华》)

以上两例中,说话人都没有明确表达对受话人的爱憎褒贬,但是通过某些特定词语可以推导出说话人的情感态度。例(23)中的“都”“还”等词语,均含有不满、不耐烦的意思。例(24)中的“才……就”“沾了你的光”等,则透漏出说话人对受话人的赞美。

3.具有感情色彩的称呼

(25)洛阳在远方的灯火,照亮了地平的天际。几经辛苦,他们终脱离险境,跋锋寒大笑道:“好小子!真有你的。”(黄易《大唐双龙传》)

(26)正在这时,左拉亲王突然出现,笑眯眯的说道:“天宇,你来了,怎么这么开心啊!哦!我知道了,是不是这丫头向你表明了心迹了,好家伙,真有你的。”说着,左拉一拳打在天宇的胸口上。(飞龙入海《困龙升天》)

例(25)中的“好小子”、例(26)中的“好家伙”都是带有褒义色彩的称呼,从侧面传达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一般来说,当说话人觉得对方的行为高于自己的心理预期时,会用“好小子”“好家伙”“X先生”等具有明显褒义色彩的词语来称呼对方,表达自己对对方的赞赏或敬佩。而当对方的行为低于自己的心理预期时,会用“姓X的”“臭小子”“狂小子”等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来称呼对方,表达对对方的不满或嗔怪。

4.语气词

(27)薛建国也走了过来,他也笑着说:“我原本想成立个类似警察局之类的机构,用于督促大家服从指挥遵守纪律。刚才我在路上还和张大夫两人研究这事呢,没想到你倒先想出一个好主意,嘿,真有你的。”(注册洗碗师《我们是传奇》)

(28)终于,D对上了站在水潭旁的迦力禄。“啊,真有你的。”暗水军指挥官露出白牙发出感叹。(菊地秀行《苍白的堕天使2》)

上述两个例句中的语气词“嘿、啊”,均表现出说话人惊叹的语气。一般情况下,“哇”“呀”等往往是具有褒义情感的语气词,而“哼”“哎”等则是表达贬义情感的语气词。有些语气词既可以表达褒义色彩,又可以表达贬义色彩,如“啊”,这要视说话人的语气与具体语境而定。

(二)非言语标记

这里的“非言语标记”,主要是指说话人的肢体语言、语气口吻等,通过这些非言语标记也能够判断出说话人的主观情感。

1.肢体语言

(29)老郎中这时丢开了手上的竹管,哈哈大笑道:“小伙子,真有你的。行了!”果然,就见冷红溪身子霍地反腾而回,向下一落,有如平沙落雁一般,落在了那老郎中身前。(萧逸《红灯盗》)

(30)凤姑娘拍了一下手笑道:“好,真有你的。”(武侠修真《长剑相思》)

例(29)中的“哈哈大笑”、例(30)中的“拍了一下手”,都表达出说话人对对方的夸赞。其他表示赞赏的肢体语言还有“竖起大拇指”“拍拍肩膀”等。表示嗔怪的肢体语言主要有“摇头”“苦笑”“撇嘴”等。

2.语气

(31)这么大只的老虎自己一个人也消灭不掉,不如请大家一起来吃,交流一下感情。看到了这么大只的白虎,夏侯惇惊呼道:“典韦兄,可真有你的。这么大一只白老虎也给你弄来了。佩服,佩服。”(光武纪元《鬼师典韦》)

(32)天仇摊开了双手,唉声笑叹:“真有你的,是这样的……”(天堂羽《春光乍泄》)

在例(31)中,“惊呼”的语气表达出夏侯惇对典韦的佩服之意。在例(32)中,“唉声笑叹”则反映出说话人的无奈。一般而言,具有褒义情感的语气往往伴随着“兴奋地说”“惊叹道”等,而表达贬义情感的语气则常常与“无奈地说”“哀怨道”等共现。

总起来看,话语标记“真有你的”具有事实、评价、零形式三种语义框架。它是反预期标记,具有两种不同的语用功能:即“赞赏或敬佩”“不满和嗔怪”,并通过共现语言成分表现出来。那么,作为话语标记的“真有你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认为,这是词汇虚化的结果。

就目前情况来看,“真有你的”出现的时間虽然较晚,但是已无法对其演变过程进行详细梳理。据笔者推测,“真有你的”应是来源于“真有你的NP”这一结构。最初的“真有你的NP”概念义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动宾结构,是“真有”和“你的NP”的结合。例如:

(33)郑淑明忽然弯下腰,香唇凑在徐子陵脸边上,轻轻地道:“你会怪淑明么?虽然厚颜无耻地要挟你,但其实……淑明心中真有你的影子呢!”(霞飞双颊《拯救大唐MM》)

(34)姚江河问明月道:“你要回去午休吗?”明月点了点头。“你对自己的事情大不关心了,这本书上,真有你的消息。”(热带雨林《妻子与情人》)

从例(33)、例(34)中的“真有你的影子”“真有你的消息”来看,它们具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强调是真的,而不是假的;第二功能是向受话人传达一个对方不知道的事实。反预期话语标记“真有你的”或许就是从第二个功能虚化而来。

参考文献:

[1]董秀芳.“X 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2).

[2]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 2007,(1).

[3]李宗江,王慧兰.汉语新虚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李宗江.“看你”类话语标记分析[J].语言科学,2009, (3).

[5]李宗江.关于话语标记来源研究的两点看法——从“我说”类话语标记的来源说起[J].世界汉语教学,2010,(2).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邵新光.反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 2007,(2).

[8]沈家煊.不加说明的话题——从“对答”看“话题—说明”[J].中国语文,1989,(5).

[9]盛继艳.也谈话语标记“你说”[J].汉语学习,2013,(3).

[10]寿永明.反语的表达机制[J].修辞学习,2001,(4).

[11]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汉语语气词的历史考察[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12]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3).

[13]杨玉玲.认知凸显性和带“有”的相關格式[J].修辞学习,2007,(5).

The Counter-Expectation Discourse Marker  “Zhen You Ni De(真有你的)”

Cao Jiyang

(Faculty of Arts, Xian University, Xian 710000, China)

Abstract:The semantic frame of discourse marker “zhen you ni de(真有你的) ” has three types:fact、comment、zero-from .“Zhen you ni de” is a counter-expectation markedness, has two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 “praise/admire”“discontent/ blame”,and shows through the co-occurred language.“Zhen you ni de(真有你的)” is the process of words bleaching.

Key words:“zhen you ni de(真有你的)”;discourse marker;semantic frame;counter-expectation;emotional m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