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视野,建设新时代世界一流科学城

2019-11-20 22:17明星
中关村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学城一流园区

明星

10月17日,2019中关村论坛“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平行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北科智库)承办,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协办。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色列、日本、俄罗斯等8个国家20多位知名科学城或科技园区的建设运营者、著名科学家、智库专家等,对科学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人才聚集、创新生态、学科布局等关键议题展开充分讨论,为新时代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经验借鉴及智力支撑。下面,本刊选取几位演讲嘉宾的观点分享给读者。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合作共赢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要坚持开放创新,以世界一流科学城为平台,集聚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用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体制机制,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推动产生世界一流的成果、思想、企业,使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他接着指出,“北京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三城一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积极拓展与全球各科学城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以开放、创新、包容的姿态欢迎全世界的合作伙伴。”

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作了题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认识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从为什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愿景等三方面阐述了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许强表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落实国家战略任务,二是规划建设“三城一区”,三是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四是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五是发挥领域优势,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同时,要着力补足创新链条,构筑科学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的新生态;要着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实施宽松的人才政策,塑造鼓励自由探索的创新环境。力争到2020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国,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到2050年,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

格勒诺布尔是法国知名的高科技重地。此次,法国格勒诺布尔科学城微纳米技术产业集群主席吉恩·查尔斯·吉伯特出席了论坛并发表演讲,“打造创新中心和创新园区,需要从三个方面提升水平:首先,建立起很好的生态系统,让各方都能进行密切的协同合作,不断地提高园区的影响力;其次,不能仅仅关注科研,还要关注园区商业化价值;再次,不断地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建立一系列联盟,联盟成员包括政府机构、技术研究的实验室、科研院所和创新机构。”

重大战略和机遇面前北京还有进步的空间

“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承担着非常重大的历史使命和国家责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福全强调。

为此,他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北京以“三城一区”为中心,打造科学中心。创新资源要更多地向“三城一区”进行聚集,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的生态。第二,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带动雄安高质量建设。很重要的一点要利用好北京科技资源,教育人才资源,承接北京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第三,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要建立一套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评价机制,要有有效实施的机制。第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要具有全球配置的实力和能力,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中心,而且要更多深入地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第五,加强科学文化教育。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一体两翼,科学普及应该放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加强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大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当我们看到中国优势的时候,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中国科技密集型企业比较少,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层面要提升等,这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机遇。” 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说。

“如何提升呢?首先要有结构性、独特性的创新优势,吸引科技巨头、国际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来此聚集,加强园区硬件设施建设。园区要转变观念,从行政管理转变为行政服务。不要只看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有多少个项目,或者科研预算有多高。而是要关注创业者的梦想和愿景,如何帮其实现梦想。从而简化行政管理,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

“创新是牛津科技园非常重要的语言,要不断地推动协作,园区有很强的社交网络,大家相互熟悉、相互讨论,帮助对方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借鉴其他公司一些最佳实践。这是我们园区生态系统的优势所在。科技园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不是建筑,园区要去响应多方需求。”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首席财务官罗里·兰德曼强调。

促进科技人文交流传播中国科学、创新之声

会上,北京市科委与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签署《“科学·北京科技创新计划”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双方将从“学术交流、推介宣传、素养培训”等多个维度开展战略合作,依托《科学》杂志的品牌优势、高端的学术资源和丰富的国际推广渠道,打造品牌国际学术会议,促进科技人文交流,提升科研人员科学素养,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营造良好的国际学术氛围,进一步在国际学术界传播中国科学声音。

北京科技战略決策咨询中心(北科智库)、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国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创新与技术经济社会研究所在本论坛上联合发布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19》。报告显示,知识创造、创新经济、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和创新引领等5个一级指标得分均大幅增长。其中,创新人才和创新经济两个一级指标得分最高、增速最快,展现出北京科技创新在人才集聚和引领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强大优势。

报告聚焦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构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指标体系,生动诠释了2014年以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建设成果红利不断释放,关键指标领跑全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决胜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科学城一流园区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广州科学城
衡山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