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塑民族之魂

2019-11-21 21:37金民卿
人民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舆论中华民族价值观

金民卿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文化自信 文化建设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优势不断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出发,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精神指引,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为政治保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为重要举措,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具体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并明确将“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任务。这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内在要求

思想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比如,《决定》指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高度重视和突出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石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因此,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将全体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激发全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社会实践的精神凝结,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决定》提出,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想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就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提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一,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他表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第二,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内涵,使之与现代文化相互融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第三,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基本原则。他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第四,要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在不断汲取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形势日益错综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一系列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的宣传工作、新闻舆论工作、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等方面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导和部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和完善。《决定》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阵地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正确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理论武装,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同时,《决定》还指出:“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理论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多数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因此,要切实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坚持理论自主性,创造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扭转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倾向,加快构建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不断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加强舆论阵地建设

《决定》强调,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新闻舆论工作尤为重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因此,必须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牢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要掌握互联网战场的主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因此,必须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扎实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对“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和网络阵地建设、开展网上意识形态斗争、净化网络生态空间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合社会共识、使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存在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同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要求。以此为基础,《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并指出要“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舆论中华民族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季札挂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