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与探索

2019-11-22 07:07蔡松涛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乡镇攻坚农村

蔡松涛

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容易产生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容易出现偏差;二是帮扶力量容易减弱;三是剩余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四是工作推进落细落实不够全面均衡;五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路不够清晰。围绕这些问题,兰考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

一、一条主线统揽全局

作为县一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现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做好相对贫困的持续帮扶工作,循序渐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统揽要落实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统揽。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提高脱贫质量,有效减少返贫和防止新致贫,确保如期实现“不落一户、不掉一人”全面脱贫的目标。二是在组织力量上统揽。强化“书记县长负总责,四大班子齐上阵”的工作机制,完善“支部连支部”帮扶组织架构,强化行业扶贫部门和乡镇专职扶贫力量。三是在发展实践上统揽。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作为指导县一级科学发展和有效治理的根本遵循与方法论。

二、两个重点夯实基础

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发展产业和充分就业。我们聚焦产业和就业两个重点,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稳步提高群众收入。一是选准做优带贫产业,鼓励能人和贫困户抱团发展,解决群众销售难题,形成自主创业型产业。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构建“外出务工就业、产业体系就业、乡镇产业园就近就业、居家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模式,覆盖所有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就业条件的贫困家庭。

三、三个落实稳定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县摘帽后,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我们的做法:一是分层明责促责任落实,对脱贫攻坚所有参与者进行岗责明晰,让每名干部帮扶有方向、有重点,确保帮扶到位。二是对标整改促政策落实,在严格落实中央、省级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县级政策,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三是建章立制促工作落实。持续开展“支部连支部、干部联到户”、领导干部“百日住村”等活动,集中攻坚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四、四个强化提升本领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面临的困难更艰巨、更复杂。乡村振兴更是一个全新课题,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下深功夫、真功夫提升本领。

(一)强化基层基础,提升政治领导本领。一是健全乡村两级治理机制。围绕聚焦主责主业,完善乡镇运行架构,党政正职牵头抓总,村党支部书记主抓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二是建设过硬村级组织。坚决淘汰完不成脱贫任务、不称职、不尽责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三是完善争先创优机制。在干部层面,持续开展“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标兵”评选,以典型激励争先创优。在村级层面,围绕稳定脱贫奔小康、基层党建、乡风文明、美丽村庄开展“四面红旗村”评选,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在群众层面,开展“文明户”评选,通过积分奖励引导群众主动改善户容户貌,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二)强化人才培育,提升学习本领。一是加强乡土人才培育,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致富能手等。二是在乡镇(街道)建立在外创业人才信息库和微信群,引导人才返乡创业。三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兰考“三农”学院建设,开发实用课程。

(三)强化谋划规划,提升科学发展本领。一是精准谋划项目,重点实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项目,解决短板问题。二是突出规划引领,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的规划意识和业务能力。三是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强化规划落实。

(四)强化要素激活,提升改革创新本领。一是提升县级资本运作能力,推进国有投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革,调整资产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二是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主要是做好农村耕地、乡村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和闲置土地“三块地”改革,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三是完善普惠金融“一平台四体系”兰考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乡村发展的金融产品,支持涉农银行、保险机构在乡镇设立网点,完善村级金融服务站功能。

五、五个衔接深入推进

脱贫之后,要做好與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从培育特色产业向产业兴旺推进。一是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品牌家居制造、绿色畜牧、循环经济三个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夯实强县和富民基础。二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围绕“三品一标”,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绿色食品为重点,培育一批本地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强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从基础设施提升向生态宜居推进。一是把厕所革命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二是坚持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合理选择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推进农村污水在村内实现综合利用。三是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推进农作物秸秆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四是以城区绿化提升为重点全面推动城市园林化,以高速公路绿化为重点全面推动廊道林荫化,以围村林和村庄绿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乡村林果化。五是按照“十无一规范一眼净”“五净一规范”标准,打造美丽庭院;开展农村“三清一改”“清零”行动,清理村庄大街小巷垃圾、杂物,改善农村环境。

(三)从激发内生动力向乡风文明推进。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百场道德模范进基层”宣讲活动,加强“四德”教育。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强乡、村两级文化阵地,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村”。三是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倡树文明新风,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四是积极创建文明县、文明乡镇、文明村,全面开展“兰考文明户”创建活动,引领社会新风尚。

(四)从依靠各级帮扶向治理有效推进。一是构建“一中心四平台”县乡治理体系,建成覆盖各乡镇(街道)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系统,提高城乡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二是深化“一约四会”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各村制定“一约四会”制度(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推动以村民自治的方式治理不良风气。三是实施“一警一堂一中心”建设法治乡村。

(五)从“两不愁三保障”向生活富裕推进。一是持续保障充分就业。探索“支持能够发展产业的群众发展产业,帮助没有产业发展能力的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稳定就业,鼓励没有稳定就业能力的群众勤劳致富”的工作思路,保障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就业。二是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加大创业培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商、民宿经济、家庭农场等,开发农业农村资源。三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完成100人以下教学点合理撤并,新招聘的教师全部安排到乡村,解决农村教育不平衡问题。四是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对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全面实施困难群众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全部开通“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群众、减轻负担。五是持续强化住房保障。加快老城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推动棚户区改造,消除农村D级危房。六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新建改建乡镇敬老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院内有干净食堂、有活动室、有服务人员,老人养老有好去处。

(作者系中共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

猜你喜欢
乡镇攻坚农村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今年起3年内新增财力全部留给乡镇
攻坚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