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

2019-11-22 09:58刘琪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化学教师研究方向写作

刘琪

[摘   要]中学化学教师需要通过打造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确定的研究课题,使教学研究系统化、深入化。可以通过集中式发展课题、发散式拓展课题、脉络推进式课题以及平行式比较课题发掘出有意义的研究点,加速教研成果的形成与发表。

[关键词]教研论文;写作;化学教师;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9-0077-02

教育类专业学术期刊一直是中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好参谋”,是传播推进教学新思想的好媒体,是发布优秀教学教研成果的好平台。很多教师通过在期刊上发稿(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品牌期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体系,在思想的碰撞交流中,提升了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发文章、评职称的要求下感到困惑和迷茫,不知道该怎样开展教学研究,如何撰写教研论文。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和点滴工作感悟,浅谈中学化学教师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教研方向,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变成优质的教研成果。

其实,每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教学经验和感悟,但一提到撰写教研论文却常找不到头绪,文章内容往往流于形式,认识和分析缺乏深刻性。笔者的导师曾经告诉笔者:“一个学科的内涵太丰富了,如果你希望自己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应踏实地钻到具体的细节中,不断深入,发掘出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由此可见,教学科研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发展自己在某一具体领域的深入研究,确立以具体学科内容为基础的专业研究方向,并对研究之课题有超过常识、超出一般水平的了解,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从具体出发,才更容易找到论文的着力点,从而更容易立论并进行深入的剖析。一般来说,以具体学科内容为基础的专业研究课题有下面几种组织形式。

一、集中式发展课题——以某一学科专题为切入点

“研究”一词的含义是指关于一个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并利用有计划、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研究的基础便是确定研究对象,可以通过逐渐缩小范围的方式,以学科背景为基础,关注某一专业、某一方面、某一细节的研究进展及有待挖掘的方向,按照“大学科——分支学科——某一专题——具体内容”的思路进行撰稿。比如,有机化学——有机合成研究——荧光探针合成研究——某一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规律。相类比的教学研究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如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离子反应——离子平衡及方程式书写。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寻找关于具体知识的研究方向,呈现集中式发展课题的特点(见图1)。

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打造出有自我特色、有独特风格的系列论文。例如,白建娥[1]老师善于从化学史的角度教授具体化学知识;吴文中[2]老师善于运用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热力学与动力学问题;刘怀乐[3]老师善于分析和改进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性创新;等等。

二、发散式拓展课题——以某一教学思想、手段、技术、方法为切入点

教学活动属于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各种教学思想、手段、技术、方法的提出总是会催生教学教研的热潮,从而产生与之相关的教学研究成果。例如,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教师结合自身对核心素养的体会和教学实践,对核心素养下化学学科大概念的理解、化学学科的应用、问题的引入及提出方式、学科本质的理解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这样的课题以教育思想、方法和技巧等为依托,将其与具体实际案例相结合,由总到分再到总,从提纲到具体内容,是思想、方法和技巧的具体落实和体現,引发对教育思想方法的反思,同时教育教学思想又在具体案例中被拓展、加深(见图2)。采用此类思路便于形成关于某一思想与方法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例如,毕华林[4]老师从观念构建的角度,分析了化学教学的设计与策略;林建芬[5]老师以“空气”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将科学论证活动融入STSE教育;王晶等[6]老师以“氯水”为例,阐述了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的整合。

三、脉络推进式课题——以时间、人物或者知识体系为脉络展开

脉络推进式课题往往以时间、人物或者知识体系为主轴,分析某一概念、理论、方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时间为线索,探索化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既揭示了从古至今概念的形成、发展、纠正、完善过程,又体现了科学探索的艰难性、反复性和曲折性。如唐隆健[7]老师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介绍了一些化学概念的演变性和相对性。也可以知识为线索,以“点——线——面”的思路建构知识体系。这类文章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常见于对初中、高中、大学课程的衔接探究及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各模块之间的整合。如张利昌[8]老师的《化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衔接策略》;乌日罕[9]老师的《课改进程中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策略刍议》;尚国香等老师[10]的《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大学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有机化学性质主题的研究》;等等。

四、平行式比较课题——平行比较分析

平行式比较课题往往是将两个或多个对象进行比较、对比以分析出共性的规律及优劣势,为未来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参考。比如,中外教育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外教材、考题的对比分析[11];我国不同地区教材、教法、教风的比较剖析;不同教师的讲授方式、风格对比(常见于说课大赛等比赛总结)[12-13];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分析;教学方法实施先后的教学效果分析;等等。平行式比较课题的研究成果往往建立在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数据和相关材料的收集是论文形成的基础,借助统计工具,深入分析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对未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例如,张哲文等[14]老师的《PBL与L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科的思想理念和发展水平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教育的发展应跟上时代的脚步,而这正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意义所在。文末,借用一段奈保尔的话,向在教研前线积极实践的教师致敬,也与努力学习与思考的教师共勉。

“我没办法告诉你怎么写,我只能督促你写,不要犹豫,尽快写完。把写好的草稿放一边,过两个星期再拿出来修改。你能做得到。现在就写,风格会自己慢慢形成的。去写吧,写作的关键就是去写。”

——《奈保尔家书》

[  参   考   文   献  ]

[1]  白建娥.浅谈化学史故事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Z1):41-44.

[2]  何淼,吴文中.铵根离子对铜氨溶液配制的影响[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11):68-70.

[3]  朱華英,刘怀乐.不知旧 难言新:以新制Cu(OH)2检验醛基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9):50-51.

[4]  毕华林,辛本春.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7):3-5.

[5]  林建芬,陈博殷,李言萍,等.将科学论证活动融入STSE教育的研究初探:以人教版“空气”的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7):17-21.

[6]  王晶,罗吉祥.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的整合:以“氯气”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9):35-37.

[7]  唐隆健.化学概念教学应关注其演变性和相对性[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5):1-3.

[8]  张利昌.化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衔接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6):25.

[9]  乌日罕.课改进程中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策略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138+140.

[10]  尚国香,张欣.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大学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有机化学性质主题的研究[J].大学化学, 2016(2):15-19.

[11]  汤小梅.化学学科素养引领下的大学先修课程的设置与目的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Z1):33-38.

[12]  朱志江.束缚与解放: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常态:基于9节省级优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9):1-3.

[13]  舒长青,于才, 刘志豪,等.由七节同课异构对比引发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21):60-62.

[14]  张哲文, 魏虎来,郝春燕,等.PBL与L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4):32-36.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化学教师研究方向写作
大学生同辈群体研究的三个基本方向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化课堂
基于反思精神的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途径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