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问题与策略

2019-11-22 15:14杨俊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仪器设备实验室

杨俊杰

摘  要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高效维护与管理是高校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国家对于科学技术投入的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对于服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并结合工作实际,阐述新时期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0-0016-03

Abstract The efficient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in colleg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ational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cale of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s also expanding, which puts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ervice management. By referr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work,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the new period and proposed some constructive strateg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b;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1 前言

实验室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基石,是高校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的具体体现。其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烦琐的任务,如何高效、合理利用已有的仪器设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

2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面临的问题

“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沪考察时,对上海提出的发展定位和工作要求[1]。2015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上海正启动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进一步激发高校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科学研究实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主体和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高校实验室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实验环境、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规模颇具历史空前水平。实验室仪器设备是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物质基础,更是向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必备工具。近几年来,随着实验仪器设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前期采购论证不充分、仪器使用效率不高、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维护保养经费投入不足等。这些矛盾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下面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策略及实施建议。

采购论证不充分  当前高校实验室在设置和管理上一般是按学科专业布局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缺乏长期整体的规划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有些经费负责人在购置仪器设备时,只考虑本课题组的实验需求,甚至仅凭代理商的推荐和宣传,草率开始采购流程,从而导致预期投资效益估计不足、招投标不规范和售后维护保养不到位等现象发生[3]。如某实验室购置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采购论证时只考虑仪器品牌和高性能配置,对维修保养费用没有进行综合评判,该仪器在使用一年后出现故障,而维修费用高、维修经费较难落实,导致价值几十萬的大型精密仪器闲置在实验室,影响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信息化管理滞后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建设已逐渐普及到高校行政事务的方方面面,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建立了资产综合服务平台。但是,目前该平台功能比较单一,缺乏整体设计思路,尤其是对仪器设备采购期、使用期、处置期等环节尚未开发出涵盖管理全过程的软件操作系统。数字信息化的滞后降低了工作效率,使仪器设备相关信息闭塞,缺乏信息共享,加剧了仪器重复购置现象,阻碍了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

仪器使用效率不高  大多数高校在购置仪器设备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不注重仪器设备的具体价值和使用效率[4]。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校二级学院、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采用的是“自己管理、自己使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在大型精密仪器购置过程中,多以某个部门或者某个课题组申请采购,没有对学校同类型仪器数量和使用率进行综合评估,往往会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如有些实验设备只是为了完成某个课题或者某个项目,项目结束后就经常闲置,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资源的浪费[5]。此外,有些部门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够重视,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频繁出现故障,降低了使用效率。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内容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进了更高端更先进的仪器设备,这对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当前,大部分高校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员定义为教辅人员,他们面临薪资待遇低、职称评定困难、地位尴尬等处境,使得许多人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和倦怠感,导致管理人员流失情况较为严重,这对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6]。除此之外,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仪器设备培训和进修,先进仪器管理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的顺利开展。

维护经费投入不足  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是保证教学实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保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发挥仪器使用效率,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开展,学校购置了一大批先进大型仪器设备,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这些精密仪器保修期内,厂家能提供免费上门维护和保养;过了质保期后,若仪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额外收取上门服务费、维修费和材料费等。在实际工作中,这项工作往往会被忽视,而学校在这方面的经费也甚微,严重制约了仪器设备自身价值的发挥。

3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策略

良好的秩序是管出来的,解决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使用、维修和保养等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必须依靠相关规章制度。作为资产服务管理部门,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问题摆清楚、琢磨透,把切入点放在查找现存的主要问题上,主动跨前一步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前期调研,可以采用优化现有管理体制机制、深化互联网技术运用、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加大经费投入等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  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和完善仪器设备购置、验收、入库、使用、维护的操作流程,为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7]。就上海中医药大学而言,当前一是要重视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如购置的必要性、前景估量、总体投资估算及投资效益等,而不是简单的大多数评审专家同意即可;二是建立资产管理处、科学技术处及仪器设备使用部门的协商机制,从源头上根治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三是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清点盘点工作,全面动态地掌握仪器设备使用信息,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效能。

深化“互联网+”,提高使用效率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可以有效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管理机制中,更好地做到实验室资源的共享[8]。现阶段可以优化和完善现有仪器设备网上预约系统,将各个学院、研究所的公用设备汇总到互联网上,注明仪器所在位置、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使用者可以通过预约平台预约使用时间和使用机时,打破传统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开展仪器设备归档工

作,把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情况、外借情况、损坏情况等通过互联网存档,实现对仪器设备动态化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及时的参考信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增强责任意识,提升专业素质  重视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室运行效率和发展前景[9]。首先,学校应充分尊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员的工作和贡献,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薪资待遇,优化和完善职称晋升体系,让设备管理员有更多的获得感;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进修,让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和结构性能,及时处理常见故障,提升管理水平;最后,积极培养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核心競争力  各级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应大力推进专项经费划拨力度,主要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尤其是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护,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其次,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仪器工程师来学校进行大型仪器设备交流活动,促进一线设备管理员对大型仪器设备前沿技术和最新动态的了解,提高维护保养技能,实现精细化管理;最后,对于新购置后的大型仪器设备,可派仪器负责人前去相关厂家进行调研、培训和学习,对于仪器性能、操作规范及日常维护有更深入的了解。

4 结语

如果说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那么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就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象征。实验室仪器设备是进行一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其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本文对工作中常见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深化互联网运用、培养高素质管理队伍等措施和手段,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立德树人、打造一流中医药学科、协通创新、传承中医药优秀文化及加深国际合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9):2.

[2]刘晓波.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268-269.

[3]唐少阳,刘昆,肖凯.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2(9):62-64.

[4]陈华东.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化工管理,2017(3):197.

[5]郑丽敏.高校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22):129-130.

[6]杨桂臻.高校实验室仪器有效利用的管理对策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1):78-79.

[7]田峰.浅谈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16):26-27.

[8]朱伟.“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开放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4):176-177.

[9]周莹.谈如何搞好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5):6-7.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仪器设备实验室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