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敦煌

2019-11-23 00:40甘肃瓜州县第三中学
散文诗 2019年16期
关键词:驼铃洞窟风声

甘肃瓜州县第三中学/宗 海

1 风吹敦煌。

风,一直在吹拂这片神奇而厚重的土地,仿佛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风声里,有羌戎族的苦涩、大月氏的喜乐、乌孙人的呐喊、塞种人的歌谣、匈奴人的悲伤……这风声浸透边塞之地的荒凉,这风声啊,就是凄婉的胡笳十八拍!

这风声见证了一个个氏族和部落的强盛、扩张、迁徙和消亡……

冷兵器时代,摇晃的历史被系在一条羊毛搓成的缰绳上。

战马的四蹄,敲响隐藏大地的羯鼓,旌旗,在风中猎猎,刀剑闪光,箭矢,在头顶呼呼作响……

将相无种,英雄不问出处。

倘若我早生千年,是否也是一名饮烈酒、啖烤肉,身披铠甲,驰骋疆场,内心鼓荡热血的将军?

哦,当黄昏里,一场猛烈的沙尘暴,席卷过血雨腥风的战场之后,这片土地,是否才得以有片刻的休整和宁静——

可以想象:当夕阳如燃烧的火球,倏然坠入断崖,满天的星斗,必定像今夜这般璨然盛开……

军帐外,无数双含泪的眼眸,定然痴痴凝望如雪的月色,任西风将内心的忧伤拨响;或张目仰望满天星辉,追寻祖先馈赠的不曾消失的荣光。

2 有时,一串脚印,就是一条闪光的道路——张骞出使西域,走出了一条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上,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如天空中的星斗,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楼兰、菇羌、且末、于阗、莎车、姑师、尉犁、焉耆、龟兹、温宿、姑墨、疏勒……

这条路,过敦煌,出阳关,穿越帕米尔高原,直至中亚细亚、罗马帝国……

“不辱君命。”

“持汉节不失。”

没有哪一条路能有如此艰难;

没有哪一条路能有如此辉煌。

鹰飞过大地,鹰自由地飞过大地!

从此,这条路上,流淌驼铃的脆响,流淌瓷器、丝绸、茶叶、文化、和平和友谊……

从此,西域的葡萄、蚕豆、核桃、石榴、苜蓿,在中原大地的沃土上,有了新家。

3 一个叫乐尊的和尚,沿干旱的河西走廊,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游动的沙丘,来到这里,不走了。

“三危佛光”使他内心一片澄明。

从此,鸣沙山的断崖上,诞生了第一个洞窟。继而,第二个,第三个……应运而生。

不要忽略一粒微弱的星火,也不要轻视一眼渺小的山泉。信仰的热情和力量如海浪一样翻卷!

坚硬的石砾被铁器凿出了四溅的火星,叮叮当当的敲击之声让整个河谷沉醉在创造的海洋之中……

在敦煌,在这个连接亚欧版块的大都会,僧侣商贾、信徒香客、达官贵族都想借凿洞朝佛,把自己的虔诚和愿望尽情表达。

汗水和信仰得以坚持,色彩和艺术得以张扬!

一顶洞窟,一座佛宫;

一幅壁画,一个故事;

一尊彩塑,一弘祈愿……

向那些千百年来生活于此的人民致敬,是他们创造了这片土地的灿烂历史;

向那些默默无名的能工巧匠致敬,是他们创造了精美而不朽的真正艺术。

4 多少马匹,奔驰于烽火的路途;

多少驼铃,流淌于起伏的沙丘;

多少信仰,凝固于斑斓的壁画;

多少强盗,醉心于残暴的抢夺;

多少希望,撒播于苦难的土地……

哦,敦煌!

当历史的烟云,一缕缕穿越我狭窄的胸腔之后,我的目光渐渐趋于安详。

我同十月飞翔的阳光一起看到:

金色的大漠、辉煌的洞窟、轻盈的飞天、流动的鸣沙、柔和的佛光和清幽的泉水,正编织出一串串悠远的音符,飞越河西,飞越西部,飞向更远的四面八方……大漠高地上的偏远小城,高楼林立,朝气初现,清风徐徐吹拂郊区茂密的林木;葡萄园、李广杏和风电能源点缀于此,正在唱响一曲发展的边塞新歌。

我徜徉于此,用心贴近每棵小草的坚强善良,用热泪感受每片树叶的慈眉善目……

猜你喜欢
驼铃洞窟风声
驼铃马夫
想念驼铃
沙漠驼铃
柳林风声(节选3)
柳林风声(节选2)
柳林风声(节选1)
梦驼铃
洞窟惊魂
洞窟惊魂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