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路径

2019-11-23 21:51苏祎群
就业与保障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田县大田景区

苏祎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全域旅游创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发展方向,大田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奋力推进大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上新台阶。

一、大田县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大田是“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洛神花之乡”和“中国高山硒谷”,八十年代被誉为“闽中之秀”。县域内“山、水、泉、茶、堡、台”资源各具特色,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有着“南方天山”之称的象山、福建省水域面积最大的闽湖、丰富的温泉资源、十多万亩高山生态茶园以及风格迥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田土堡群,洞穴、山寨遗址众多,是入闽连氏、萧氏、郑氏台湾同胞的祖籍地。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板灯龙、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坂“阔公戏”、迎铁枝、舞狮、高甲戏、提线木偶、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东方美人茶、大骨头肉、烤兔、太监鸡、九层粿、腊鸭、米粉、红菇、雪山萝卜等地方特色产品,大田县已成为厦漳泉等闽南沿海地区居民休闲旅游地之一。

二、大田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大田县先后建设了石牌大骨头美食城、闽中工委旧址、中央红军村、集美学村旧址、中国高山茶城、大仙峰·茶美人景区(AAA)、灵动济阳景区(AAA)等景区(点);开发了桃源蓝玉、畲寨东坂、仙峰漂流、五彩大石、五龙山公园、广平银杏山庄、谢洋坝水一方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城区白岩公园、仙亭山森林公园、中央苏区公园、大田绿道、体育中心、均溪河栈道、翰林泉运动中心、高山百公里骑行道,为外来游客提供休闲运动好去处。

先前编制的大田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休闲、养生的概念,仅立足大田县旅游资源调查的“大旅游”“全旅游”,特色不鲜明、亮点不突出、卖点不吸引人,没有结合当前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没有详细规划和分区规划,至今未能真正深入有效实施,旅游业效益仍未能显现出来。

三、大田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明确,特色旅游未挖掘

大田乡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多样,但是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现有景点大多以单体点状开发为主,系统整合和灵活组合包装较差,给人视觉上的刺激和震撼力相对较弱。旅游资源未能成为观光旅游的优势,在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和旅游产品组合包装方面,缺乏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没有形成能够代表大田旅游形象、有特色的“拳头产品”,缺乏大型的旅游度假区和著名旅游景区,与高端游客的需求尚有较大的距离。

(二)重视程度力度不够,部门合力尚未形成

大田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比例偏低;分期分步实施的乡镇和项目计划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资金投入没有针对性;加上大田县财政较紧张、招商引资宣传力度不够、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对景点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口较大,旅游产业配套能力低,综合效益差,造成大田县旅游业发展速度较慢。

(三)文化底蕴不深厚,深度旅游未凸显

大田乡村旅游总体上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一些乡村旅游项目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农家乐、休闲游阶段,项目分散、规模小,有的道路交通受限,缺乏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加上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和收效甚微。文化旅游提升不够,大田虽然拥有体现闽南文化的高甲戏,有起源于漳州的布袋木偶戏,有传承于陕西的汉剧,有起源于浙江嵊州市的越剧,还有大腔戏、小腔戏等民俗文化活动,却没有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中,缺乏能体现大田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无法让游客来旅游后能够形成大田印象。

(四)营销方式单一,品质旅游不高

目前,旅游企业在宣传策略上,缺乏重点突出、灵活多样、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在宣传手段上,没能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缺乏对旅游品牌特色的塑造。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服务质量不高,旅游相关的“商、养、学、闲、情、奇”等拓展要素产业链更无从谈起。

(五)旅游龙头企业缺乏,品牌效应后劲不足

目前大田县旅游业没有龙头项目,无品牌主题旅游产品带动效应。旅游龙头项目一般投资巨大,利润回报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许多企业对于这样的项目在投资时持谨慎态度,使得在项目招商、建设等环节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目前正在建设的中国·桃源里项目,建成后或许能够带动大田旅游发展。

四、大田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途径

针对大田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将科学把握大众休闲旅游时代的发展机遇,以项目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品牌战略,创新旅游营销,打响“仙峰古堡·茶香大田”旅游新形象。

(一)抓策划规划

按照多规合一、多规融合的规划编制思路,将旅游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深度疏理大田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挖掘闽中地脉、闽学文脉和闽台人脉共同形成的“三闽”脉络独特景致,按照南茶、中食、北酒以及东西两带东渔樵、西耕读的大格局,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促进内外协调发展,以科学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以全域旅游统领产业发展,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体验首选地和全球最大富硒农业公园。

(二)抓项目落实

狠抓当前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集中精力推进中国·桃源里度假区、灵动济阳·马力小镇、中国(大田)高山生态茶休闲旅游开发、龙创生态度假区、高山百公里骑行道等项目进度,早日投入运营使用,成为大田县新的旅游产品。

(三)抓品牌创建

在完成大仙峰·茶美人和灵动济阳国家3A级景区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茶美人景区,丰富游乐体验项目,创评国家4A级景区,实施五龙山景区、琵琶古堡景区、梅岭十八洞景区、花海乐园景区、章公禅茶景区、五彩大石等景区提升工程,植入文化体验项目,丰富其业态功能,争创一批国家3A级景区。同时,积极引导和培育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特色村、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水乡渔村、森林人家、“绿野乡居”特色民宿等旅游品牌。

(四)抓营销推广

围绕“清新福建·悠然三明”宣传主题,大力宣传“仙峰古堡·茶香大田”旅游形象,在完成“大田高山茶海跑”活动的基础上,继续策划举办晒猪节、高山茶文化旅游节、山歌节、稻草人艺术节、高山骑行节、草根药膳、银杏节等旅游节事活动,积极开展推介、宣传、营销。

(五)抓机制创新

千方百计吸引旅游人才,着眼大学生回乡创业、乡贤回乡投资、农村劳动力回流等途径,吸引本地大学生、本地能人和理念新、能力强的外地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投入旅游创业;增加旅游管理部门人员,科学有效运营县旅游协会,创新旅游工作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困难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保障全域旅游有效实施,真正做到以全域旅游以及“旅游+”为抓手,促进大田县三次产业高度融合,打造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

(六)抓要素保障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做好旅游景区和旅游乡村的道路、水、电以及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智慧旅游工程,新改扩建一批旅游厕所,提升乡村旅游景点,努力构建旅游综合要素体系,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七)抓队伍建设

学习借鉴旅游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组织培训地方讲解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训导游员,实行导游跟踪管理制度,做优旅游服务,提高市场满意度;加强大田县旅游协会管理,发挥行业规范引导作用,并建立导游分会、民宿分会、伴手礼分会、旗袍分会、养生分会等,组织参与各种旅游宣传活动。

猜你喜欢
大田县大田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摘牌』
“摘牌”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大田县赤岩小学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某景区留念
大田县桃源镇东坂畲族村:安良堡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