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精神交往现象管窥
——以网络社交中的“夸夸群”为例

2019-11-23 03:04王海璇任彦钧
传媒 2019年21期
关键词:物质生产精神

文/王海璇 任彦钧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提速,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精神交往涌现了一系列新趋向。2019年3月,起初风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大学生社交平台,进而席卷各大电商平台的“夸夸群”就是其中一个现象级例证。“夸夸群”是一种“全方位地用华丽的辞藻疯狂地夸奖吹捧你”的多人群聊。求夸者的句式通常为“我做了什么+‘求夸’”,而夸人者则回应为“夸赞句子+‘夸’”。不少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并将其动因大致归于以下三点:一是当代社会“压力山大”,不少人精神处于焦虑状态,需要释放和宣泄,更需要认同和激励;二是时下猎奇心理、从众心理和娱乐主义盛行;三是豆瓣、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和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的利益驱动。来自红网的一篇署名短文,则引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观,从更高层面阐述道:“夸夸群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希望通过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来满足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心理需求,成为新媒体时代社交网络发展的一种新颖且精致的精神交往方式。”但该文论证不够严谨和深入,因而需要重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观,对这种精神交往方式进行理性的观照和剖析。

一、精神交往观与“夸夸群”本原探究

1.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观的来龙去脉。据我国学者陈力丹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学思想集中体现于他们所创立的精神交往观。此处所谓“精神”主要指意识,具体表现为认识、情感、意志,更强调其中的理性部分——思想、观念。所谓“交往”,是德文Verkerhr的直译,内涵“既指物质意义上的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也指精神意义上的各种信息的传通”。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历史唯物论开山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两个概念,但并没有给二者下过定义。他们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考虑到这段文字常被误读,为此,需要对其前后的相关内容予以适当整合,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其中真意。

在该书中,针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将人的现实生活视为绝对精神的外化或具体化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把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主张人的意识来源于社会生活,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因此,在这段文字里,他们特别强调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最初阶段是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交织在一起的,并指出精神生产、精神交往是“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分工逐渐出现,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被划分为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共存于相互作用的领域。他们随后又指出:“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与此同时,他们还强调,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中,人们所运用的语言也是实践的产物,因为“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作为意识物质基础的语言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从这个角度看,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与语言势必交织在一起。

2.精神交往视域下“夸夸群”的时代烙印。时下,作为求知欲和好奇心最为突出、对新生事物最为敏感、思想最为活跃、个性最为鲜明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在网络社交方面,已经告别了E-Mail、MSN、QQ等,而更多地采用了微信、微博等方式。其中,有按年龄、性别组合的,如“小哥哥群”“小姐姐群”;有按生活节奏组合的,如“占座群”“打饭群”“打水群”;有按兴趣、追求组合的,如“驴友群”“考研群”;有按情感状态组合的,如“失恋群”“发呆群”;“夸夸群”以及与之相对的“喷喷群”,则是按思想、观念组合的。 从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观出发,可以看出以上种种大学生的精神交往方式,都是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媒体融合时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由此催生的丰富多彩的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地覆盖了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与此相适应,人们在精神交往中,对媒体的内容特性也提出了权威性、话题性、趣味性、个性化、年轻化、移动化等一系列要求。以“夸夸群”为例,这种精神交往虽然采用的是一种虚拟方式,却离不开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特别是传播技术的更新升级;也离不开时下大学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复杂的内在精神需求;还离不开语言及其派生的各种网络符号的媒介作用。而各大电商平台随后推出的有偿性“夸人服务”,更使这种思想、观念的互动得以物化,成为一种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个性化产业。可以说,“夸夸群”的发轫和走红,既有坚实的物质生产基础,也有强大的精神生产动力。

二、精神交往观与“夸夸群”价值重估

1.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观的认识价值。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交往的阐释一般都涵盖精神交往和物质交往两个领域,很少分而论之,加上学界对精神交往的分析不够准确,因此,有必要重回《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并结合其他相关论述,对精神交往观的认识价值予以重新评价。

首先,就个体的人来看,精神交往凸显着人的本质特点,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之际,人就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Verkerhr’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再经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等著述,马克思和恩格斯逐渐揭示出:人的最高本质不是其他任何事物而仅仅是人自身,而人自身是肉体和精神的协调统一;人的本质是自由、自主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既有物质生产,也有精神生产;人的本质包括肉体需要和精神需要,前者与动物接近,后者则将人与动物分离开来;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精神交往以人的社会本质推动人的社会交往。由此可见,精神交往是人对自我本质的全面占有,势必会不断促进《共产党宣言》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其次,就整个人类社会来看,精神交往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联姻的结晶,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各民族的原始封闭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1853年,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等著述中,还正式提出了“世界交往”的概念。按照他的观点,世界交往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人的精神财富,取决于世界交往,取决于他和他所生活的地区在世界交往中所处的地位,精神交往本身也投射着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和情感生活,理应把它看作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杠杆之一。

2.精神交往视域下“夸夸群”的实践价值。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来看,可以发现,“夸夸群”至少具有以下三点实践价值。首先,“夸夸群”作为媒体融合时代一种开放性的精神交往方式,反映出时下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已经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从单一关系走向多样关系,从彼此依赖的圈层化走向互相激励的社会化,从地域性走向世界性。这种开放性是对国人数千年来封闭、保守的精神交往壁垒的大突破。而较之生活型的“打饭群”和学习型的“考研群”等仅限于一般性的信息交流,属于事实判断;“夸夸群”直指人的生命深处,传达出交往主体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属于价值判断,其精神交往的质量和水平更胜一筹。其次,“夸夸群”作为媒体融合时代一种互动性的精神交往方式,将双向互动升级为多向互动。往往一个人“求夸”,引发的不仅仅是与另一个人的互动,而且是与一群人的互动。而在这种活动中,用户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交往的双方互为主体,并有意识、无意识地向对方施加影响,这就拓展了精神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夸夸群”作为媒体融合时代一种娱乐性的精神交往方式,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特质。自影片《大话西游》上映起,我国青少年亚文化便开始具有戏谑、解构、反讽的成分。需要指出的是,源于亚文化的“夸夸群”,虽然属于一场青年人自发的精神狂欢,有过度娱乐化的倾向,但它是在“求夸”中互相激励,较之“喷喷群”在“找骂”中彼此攻讦,其正能量显然多于负能量。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夸夸群”作为媒体融合时代一种特有的精神交往方式,虽然“新颖”,却还谈不上“精致”,一阵喧哗与骚动之后,甚至会很快随风而逝,但倘若我们能以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观为指针,对“夸夸群”的本原和价值进行精准考量,不断引领大学生打造高品位、高质量而又为他们喜闻乐见的精神交往方式,无论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还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物质生产精神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拿出精神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