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19-11-23 02:51
浙江经济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产业链协同体系

浙江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成为重要战略任务。由于美国贸易战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经济下行压力也明显加大,了解经济下行趋势和企业经营困难的实际情况,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企业发展转型冰火两重天。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转型比较顺利,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快速发展,增长质量和创新效益显著提升。而一大批层次低、附加值低的传统中小型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要素价格大幅度变化,生产经营困难,加上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上升、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增加,不少企业严重亏损,目前一批企业仍然坚持亏损经营,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有一批传统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如何通过创新型龙头企业的培育、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通过大企业带动、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高浙江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分类指导与重点扶持、整合资源与优化机制相结合,以创建“名企、名牌、名家”为载体,以具有龙头骨干作用的大企业为核心,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能力和创新效益,促进浙江经济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有利于企业从无序竞争向有序发展转变。协同发展是指系统中子系统之间通过合作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形成有序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协同的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发展。协同是合作的科学,协同使复杂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在运行过程中的协调、同步,表现为整个系统的有序变化过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向有序竞争转变。

有利于形成产业链的自组织体系。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是指中小企业通过与行业龙头大企业协作配套,在大企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带动下,小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大企业协同提升而形成自组织体系。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在配套合作中形成协同产品创新体系、协同技术创新体系、协同市场创新体系、协同管理创新体系。大企业引领的协同创新体系使小企业从低水平、低附加值、低质量能级跃迁到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水平能级,从无序的产业发展状态过渡到有序的产业发展状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链的自组织体系,成为促进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加快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大中小企业协同作用所产生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效果称为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条件下,围绕产业链或产品系列发展目标,按照协同方式进行互相配套、相互合作、相互影响,逐步实现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一致性和互补性,从低端无序竞争向高端有序合作转变,从简单低级有序到复杂高级有序变迁的演化效应。协同效应主要反映在大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和市场定位的和谐一致性。大中小协同效应主要有三种协同效应:技术创新协同效应、管理创新协同效应、产业链协同效应。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程度可定义为协同度,协同度和协同效应可以通过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有利于提高创新竞争的重要支撑。大中小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套、相互影响的能力可以称为协同发展能力,企业相互联系的能力组成了企业协同发展的能力系统。企业协同能力系统能够提升合作企业群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能够增强企业创造新产品竞争力,加快拓展产业链体系。企业协同发展能力系统包括企业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实行与外部企业合作配套能力,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提升市场竞争中动态能力,持续开放创新提升发展转型的能力。企业协同发展能力系统是企业创新能力、转型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在创新竞争和转型发展中能够保持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可行性调查分析

课题组对杭州制氧集团、杭州汽轮集团、杭州齿轮集团等50多家浙江制造业企业有关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很有必要。调查中认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是很有必要和必要的企业占95%。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很有必要的原因(按必要性排序)主要为:有利于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有利于技术创新,有利于节约成本,有利于形成市场势力,有利于产品质量提升,有利品牌提升,有利于形成供应链金融体系。

大企业具有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动力。调查中85%大企业对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体系建设有动力,35%大企业有很强动力。有动力的原因是通过大中小企业配套和协同发展可以更好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应,加快大企业发展速度,发展供应链体系能够节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部分企业没有动力的原因是目前政府对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部分大企业认为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配套合作的动力,原因是大企业与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差距大,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小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合作诚信体系等会影响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合作动力。

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具有可行性。调查中75%企业认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具有可行性,原因是: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大企业并购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或与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配套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互动融合的深化,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部分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协同发展体系已经并取得良好成效。

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与模式选择

(一)指导思想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分类指导与重点扶持、整合资源与优化机制相结合,以创建“名企、名牌、名家”为载体,以具有龙头骨干作用的大企业为核心,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能力和创新效益,促进浙江经济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加快浙江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大力实施名企带动战略,培育一批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协同创新企业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完善中小企业零配件与大企业成品质量标准配套体系,创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区域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群,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与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家战略,打造一批由知名创新企业家领衔的企业管理创新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

(二)基本原则

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有效调动企业积极性,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愿参与兼并重组。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消除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积极引导和激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自主、自愿参与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取消限制企业协同发展的不合理规定,积极解决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创造宽松发展环境。

(三)协同发展模式选择

在市场竞争进入以创新竞争为主的环境下,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支撑。因此,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模式选择也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等方面考虑。根据对目前企业协同发展的调查,提出选择技术创新协同、管理创新协同、产业链发展协同等三种协同发展模式。

技术创新协同,即以大企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发展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协同的模式。行业龙头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能够带动与其配套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以行业龙头大企业技术研究院或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是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系统,关键是要建设一批开放型的协同创新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建议加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研究院支持,对具有研究院建设条件行业龙头企业,要求地市政府配套投入,要求行业龙头大企业持续加大对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技术开发投入的基础上,逐步要求大企业技术研究院对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开放,开展有偿技术创新服务。建设一批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开放型创新研究院,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大企业技术研究院的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使大型企业技术研究院具有技术创新服务收益,为大企业持续创新投入产生一定经费来源。另一方面大企业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与中小企业技术人员共享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开展产业链系列的创新合作研究,既可以提高大中小企业产品和产业技术水平,又可以节约大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形成大企业带动下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

管理创新协同,即以大企业管理创新为核心,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管理创新的模式。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企业已进入适应互联网技术和机器换人的管理创新的重要转型阶段。目前企业管理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企业战略管理从原来价格竞争战略为主向创新战略、环境保护和市场竞争并举的综合性战略转变;企业制造技术从大规模生产到特色定制化生产的转变;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从有明晰的边界到边界的模糊化的转变;企业成长从自为积累型成长为主向自我积累成长与并购重组发展相结合的转变。

企业管理模式重大变化不仅要求大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使大企业管理体系能够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快速反应,还要求配套的中小企业进行协同管理创新,以同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目前浙江中小企业创新管理体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解决低、小、散的企业组织状态,如何通过协同发展使大中小企业配套体系从原来的低端无序转变为高端有序状态。二是企业之间缺乏高效、安全、敏捷的协同管理信息交流平台,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信息交流成本高、信息共享度差。三是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普遍比较传统落后,通过大企业管理创新带动形成协同管理创新体系,通过与大企业管理合作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因此,大中小企业协同管理创新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在转型发展中必须重视的战略任务。发展大中小企业的协同管理系统将成为提升浙江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重要支撑。

产业链发展协同,即以块状经济向产业链发展转型为核心,建设大中小企业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的模式。浙江具有块状经济中产业集聚的优势,大量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集聚获取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然而,多数块状经济中产业集聚缺乏从产业链层次上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协同发展,产业集群缺乏战略协同、信息协同、研发创新协同、品牌协同等。浙江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条较短,纵向协同不深入,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从而导致块状经济中产业集聚的不稳定。

块状经济中的产业集聚如何围绕产业链进行深层次的协同发展,对块状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通过以块状经济中延伸产业链为核心,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产业创新体系,积极发挥产业关联效应和协同效应,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块状经济中产业集聚向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体系转变。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块状经济中的产业创新战略协同、基于区域物流中心的物流协同和区域营销的区域品牌协同。

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对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主体和政策支持体系的调研中,企业普遍认为大中小企业配套和协同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大中小企业配套体系主要是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中形成的,企业之间协同发展的最根本推进力量是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合作共赢的机制。但是,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加快推动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目前浙江还缺乏支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配套政策。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加快制定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把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积极发挥行业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领导作用和中小企业的配套作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明确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中的扶优扶强政策,实施大中小企业协同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质量创新、标准创新和产业链建设的试点工程。制定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在重点产业领域确立行业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建设、产业组织创新和产业链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政策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制定大中小企业协同制造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协同制造体系,实现产品设计、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协同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大中小企业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提高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规范行业准入标准,引导大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兼并重组。对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供应链与价值链,对以制造业为基础、协同省内配套企业开展协同制造的龙头企业,并在著名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给予优惠税收政策支持。对协同制造的成效显著企业优先给予人才、金融和土地等要素保障支持。

制定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鼓励省级技术研究院和国家级技术研究院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有偿服务,建设一批开放型省级技术研究院和开放型国家级技术研究院。研究制定龙头大企业技术研究院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优惠政策和考核评价体系,对发展开放型省级技术研究院的龙头大企业给予重大技术专项的支持政策。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型龙头企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的巡回法庭体系。

支持大中小企业协同管理创新政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共同制定管理创新协同发展规划。深入开展产业集群示范区区域国际品牌创新、产品质量创新和标准创新试点,推进区域名牌和专业品牌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区域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和技术升级改造,加强管理创新,鼓励龙头大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进行管理人才挂职锻炼和管理创新交流政策。鼓励地市政府加大对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管理的培训投入,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可以视同研究开发经费支出;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协同管理创新的培训。

支持大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政策。在块状经济和产业集聚区,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战略和规划研究,鼓励大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发展协同创新体系,鼓励资源共享的资源协同发展支持政策,制定大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协同建设的大数据和信息协同服务的政策。加强块状经济建设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支持产业集聚区建立物流协同发展政策。

猜你喜欢
产业链协同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筑牢产业链安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