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9-11-23 13:45朱莉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朱莉

[摘 要] 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逻辑思维比较强、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知识的传输,导致学生在遇到创新型题目时难以准确地解答。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小学不仅是为学生夯实各学科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小学各项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了“不教”,换言之,教师的教学中不仅需要为学生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培养奠定基础。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被限制,因此必须要改善这种情况,采取相应的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補救措施。

一、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改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是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传统教学理念的余温仍在,分数仍然是家长和老师最重视的内容。

(一)灌输式教育教学理念仍为主导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当前还没有实现完全过渡,仍然处于新旧制度的交替阶段。当前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有所转变,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很多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过于被动,需要接受教师的硬性灌输。教师会明确地告知学生知识内容,然后帮助学生分析知识结构、脉络,整个学习过程完全由教师掌控,甚至最后的结果都是教师告知。[1]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示照葫芦画瓢,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填装的机器,只需要根据问题以及公式等进行简单的回答即可,无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形成惰性思维,在学习上缺乏动力。

(二)传统分数观念的限制

虽然我国逐渐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升学的过程中还是以分数为主,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仍然最看中学生的分数。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家长和教师都为学生安排大量的数学作业和学习内容,希望通过大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理念下,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提升,而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只能机械地做题,而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会降低。

(三)教育中的内生困境影响

新教改对素质教育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做了进一步强调,因此教师也开始逐渐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仍然是教学中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善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再为学生解答整个过程,改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现状。[2]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设置情况来看,内容方面并没有删减,课时也没有增加,这必然会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基础内容进行讲解,同时还需要采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并做好师生互动。而这种情况下会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内容,使得教师的教学负担加大。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能力和模式都尚处于初级阶段,而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数学问题的解答不再是简单的过程。这种教学的内生困境也会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造成影响。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思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比如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答。

例1:比较[6/7]与[3/4]的大小。

部分学生采用化小数的方式,利用分数除法将分数转化小数,[6/7]相除的结果约为0.857,[3/4]相除的结果为0.75,通过小数的比较,0.857比0.75大,因此可以得到[6/7]>[3/4]。

部分学生采用对分母进行化同的方式进行比较。找到分母7和4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分母,然后在将分子与分母同步乘以相同的数,最后得到[6/7]=[24/28],[3/4]=[21/28],通过对分子的比较可知[6/7]>[3/4]。

还有部分学生采用分子化同法、交叉相乘法以及画图法等方式。通过不同解答方式的应用,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3]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深入思考,探索更多的解决方式。

(二)转变教学理念

虽然当前分数仍然是学生升学的主要方式,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当前高校自主招生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所以教师以及家长需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分数,并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虽然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简单,但是抽象内容比较多,小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在知识内容的讲解中采用逐字说明和分析的方式,会使学生觉得学习比较吃力。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

(三)加强学生间交流

小学生的自行探索意识不强,特别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教师“喂养”,从而失去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自主性。同时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引发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效率。比如在“三角形”这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涉及三角形的面积问题,那么三角形面积如何进行推导呢?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发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采用拼、折或者剪的方式转化为学习过的三角形。然后再向学生提问通过转化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并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最后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和验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多种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惰性、独立思考意识不强,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并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28,30.

[2]叶文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当代人,2018,(12):293.

[3]马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思考[J].速读(中旬),2018,(12):106.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