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绘本促进小学生能力发展的方法

2019-11-23 13:45陈亦丽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绘本教学小学

陈亦丽

[摘 要] 绘本已经引入了小学语文课堂,在推广绘本阅读的今天,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绘本的内涵和价值,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绘本的特点与优势,科学合理地开展绘本阅读实践,通过深情导读、指导看图、巧妙设疑、创设情境、迁移经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体会和感悟绘本阅读的快乐,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绘本实践创作,使学生学会阅读并爱上阅读。

[关键词] 小学;绘本教学;语文能力

在我国小学教育界,对绘本教学的接触和研究要比国外晚得多,所以离绘本教学的成熟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不过,随着国内学者、专家对绘本教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我国小学教育界对绘本教学的探索范围也渐渐扩大,由最初研究绘本本身的内容以及后来的亲子共读绘本,逐渐向绘本教学方面过渡。优秀的绘本图文并茂,画面具体形象、生动有趣,配图文字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和学习,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

一、绘本的构成和特点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封面是不可错过的。绘本的封面一般显示书名、出版社、获奖信情况、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等相关信息。通过封面上的图画,读者还可以猜测绘本的大概内容,根据封面的颜色、亮度猜猜测绘本故事的基调。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封面就采用温馨的米色调,上面画着两只漂亮的栗色兔子在对话,整个封面温馨、和谐、明亮,让人感觉很舒服。

绘本的封面之后,通常有一张衬纸,内文之后还有一张衬纸和封底相连,这就是前后环衬,也叫蝴蝶页。环衬不易引起孩子们甚至教师的注意,但它却往往有独特的作用。许多绘本故事的讲述就是从环衬开始的,或者环衬在整个绘本里有暗示作用,它们的颜色往往与契合绘本故事的内容,是作者经过精心选择并加以处理的。

扉页又叫书名页,通常在环衬之后出现,通常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除了文字信息外,还会有图画,这些图画有时会告诉我们绘本中主人公的一些信息。

正文是绘本的核心内容,也是阅读的重点,一般由文字和图画共同组成,甚至有时候只用图画就可以讲述一个故事。正文一般篇幅不长,内容短小精悍。

绘本的封底不像我们平常读的书本,相比较而言,绘本的封底更加活泼有趣。很多时候封底是绘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延续着绘本中的故事,升华着绘本主题,是绘本阅读教学延伸拓展的一个重要参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绘本中的每一幅图,从图画中看故事,读故事,想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绘本是完整的、连贯的、一体的,它通常包括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这些上面的图画都有它自己的作用,都包含着很多有用的信息。它们就像一串项链上的一个个珍珠,缺少一个,项链都不完整。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绘本的图画该怎么看,引导学生注意图画的连贯性,要从封面一直看到封底。这样,整个绘本才能完整地被学生认识,学生才对绘本有全面的理解。比如绘本《大脚丫跳芭蕾》的封面画了正在跳芭蕾舞的贝琳达一脸陶醉;封底画着鲜花簇拥下的贝琳达光彩动人,一脸满足……然而,这一切来得并不顺畅,整个绘本讲述了从贝琳达喜欢跳舞到受打击变得沮丧,然后又受到鼓舞重新奋起取得成功的故事。绘本的封面、正文、封底不可分割,完美一体。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绘本的故事通常贴近儿童日常生活,儿童很容易产生代入感,非常容易进入到故事中去。在实际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作者设有悬念的或者大家觉得看完之后意犹未尽的绘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揣摩,自由想象故事是如何发展的,并让学生试着自己猜一猜,画一画。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出色的创作者,他们一定会创造出非同一般的动人的故事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轻松阅读,学会阅读。

许多绘本讲述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友情来进行的,比如《大卫系列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朗读活动,比如可以角色扮演,可以单人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全体学生一起朗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的情感可以被激发,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低年级小学生大量识字,提早阅读。”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以绘画为主,附有少量的文字,这些文字有着补充图画内容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积累了一定的字词,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在遇到不懂的内容和生字词时,为了能读懂绘本故事,他们往往会自觉地去弄懂那些内容和生字词,从而刺激他们识字、认字、读文章的强烈欲望,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对语文和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他们看到一本绘本封面的时候,会自觉地去分析书名,想象书中的内容;看一本书或绘本的时候,会找到自己认识的字并牢记,甚至会专门去查自己不认识的字,并且发现有长得比较像的字也会尝试着分辨这些字哪里不一样,哪里一样。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汉字,又认识了一些新字,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绘本的主要作用就是讲故事,往往一本小小的仅仅十几页的绘本却可以讲述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反映一些道理。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是儿童的天性,而許多绘本故事生动有趣,情节曲折,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并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因此,在小学绘本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绘本内容,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自己展开想象,改编或创编故事,不拘一格,可短可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相关情境,将学生的情感迁移到故事情节中去,再设计延伸想象环节,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随后,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写成作文。这时候,写作对学生来说已不再是负担了,而是转化为一种展示自己想象成果和情感宣泄的途径,学生很容易写出生动有趣、情感丰富的文章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绘本的特点体现在“绘”上,主要通过图画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绘本里的图画所包含的内容往往比文字更丰富、更直观,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环境等都可以通过图画来传递。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画面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和代入感。因此在小学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达,可以续写故事、改编故事,还可以“画”故事,让他们画一画自己脑海中想象的内容,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只显示绘本的文字,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文字进行大胆的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自己心中的故事,体验一下自己创作绘本的乐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富有趣味性、形象性和图文并茂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作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绘本点亮语文课堂。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绘本教学小学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绘本教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