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性格特点及管理

2019-11-23 10:31周慧
艺术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性格特点性格内心

周慧

摘 要:性格是人在心理上呈现出个性差异的主要方面,具体体现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如今高校的大学生多为“95后”,他们这一代年轻人与之前的“80、90后”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无论是在思想上、行为上,还是在性格上都有着更为鲜明的集体特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95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个性心理特征,强调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性格特征的把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性格特点;管理

1 “95后”大学生性格特点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典型的行为方式,这是经常的,不是偶然的。这就是性格。”[1]大学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而一个人性格塑造的成熟期也处于大学阶段。性格特点对他们在未来道路上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既然我们谈到“95后”大学生在性格上与“80、90后”大学生有不同的一面,那就要深入探讨是如何不同?学生的性格到底有什么特点?

1.1 独立却依赖

“95后”大学生性格特点,在思想上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与见解,他们重视隐私,独立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强。在教学过程中与这些同学接触时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并不像人们误解的那样任性,没有责任感,反而独立性很强,想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在经济上努力做到独立,不完全依赖父母,并非享乐主义。在他们当中,无论是家境富裕还是家境贫困的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很多学生在就读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创业或者做兼职。然而,在他们独立的性格中,又夹杂着依赖的特质,这种依赖体现在对父母以及网络的依赖较为严重。

1.2 开放却脆弱

“95后”的高校大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而开放、前卫而不囿于传统。在看待很多问题时有着個人的见解和想法。从自身成长发展来看,他们具有较强地接受新事物的意识,有很强的包容能力。

但同时他们又是一个内心脆弱的群体。出生在物质繁华的时代,与以往“80、90”后的高校大学生所出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没有经历过艰苦奋斗,一切都是顺风顺水。作为独生子女,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很高,希望他们成为同学当中的佼佼者。而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或矛盾时,遇到失败时,他们内心会极度失衡,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的人,往往会选择逃避。

1.3 好学上进却目标不明确

社会普遍认为“95后”的高校大学生浮躁、张扬,或缺乏上进心。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对一些学生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甚至也在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与技能。他们好学上进,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申请双学位,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然而,学习途径以及学科种类的繁多,知识的多元化,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迷茫、困惑,学习目标不明确。这也是这一代人共同的心理特征与表现。

1.4 可爱可信内心却拒绝长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对高校教育工作作了指导,并点评“95后”大学生:“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而在“95后”大学生身上有着可爱、可信这些值得发扬的特点的同时,他们又存在拒绝长大的心理。

心理学中的“彼得潘综合征”(Peter Pan syndrome)是一种成年后仍然行事简单、单纯,从内心拒绝长大的异常行为。不仅仅是“95后”大学生有类似的行为特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此类行为。简言之,这类被称为具有彼得潘综合征的人存在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他们成年、爱玩;二是内心仍然停留在儿童状态、情绪化;三是对他人的依赖性强。

此类现象发生在大学生身上,似乎与他们长时间接触网游,成长在这个拥有多元文化的时代有着密切关系。

2 学生性格特点的成因

2.1 社会的影响

“95后”的高校大学生出生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时尚、快餐文化的流行,网络的迅捷,网络游戏生活中的虚拟现实及情绪使学生们很难与现实中的自我拉近距离。简便与迅捷体现在学生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们的生活、学习。快餐、外卖、速成食品,时刻充斥着学生们的生活,或者说已然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他们始终沉浸在网络游戏虚幻的、缺乏安全感的自我空间中,他们不切实际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态度会与“80、90后”的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他们总是想要用最短的时间与最少的精力去完成最大的事情,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们性格特点上的浮躁。因此,我们说,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会在精神上对人们有所冲击,进而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了一些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

2.2 家庭的影响

“95后”的高校学生们多属于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很高,期望他们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因此,会从各个方面竭尽所能去满足子女的要求,使他们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最好的呵护,还在教育方面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抑或最适合他们的学校,这与我们常提到的“温室里的花朵”式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联。一方面学生们在百般呵护下成长,无忧无虑;另一方面,当学生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时,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形成内心脆弱,承受能力、抗压能力差的性格特征。

3 管理方法

3.1 因人施教,重视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是指针对个人的智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那么“因人施教”更是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特点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他们所适合的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建议,重要的是引导、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依据“95后”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学方法与理念也在不断地改进。例如:教师通过访谈一些性格特征典型的学生,将访谈的内容进行整理,内容包括不同性格学生的特点,他们对待大学、知识的态度和专业的兴趣倾向,以及他们的理想和对未来的规划,并根据性格的不同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从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或学生被动的学习转为引导式的教学,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力与创造力。

猜你喜欢
性格特点性格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猫的性格爪知道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盘点全国部分省市石商的性格特点
从团建工作经验中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