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下思政教育中的环境资源整合分析

2019-11-24 06:55孟玲玲丁伊雯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书院制资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

孟玲玲 丁伊雯

摘要:“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渗透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海量的信息消解,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极具冲击力的互联网信息相比,在学生中间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教育工作者们为增强教育工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不得不思考如何调整传统的课堂、调用多种资源的合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主要针对其中的环境资源因素,以书院制为切入点,分析环境资源整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影响和可行性。

关键词:环境资源;资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书院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7836(2019)10 0095 03

“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循迹著书之所。”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对白鹿洞书院周围环境的描写。中国古代素来有“山水比德”之说,因而古代书院多半选建在依山傍水、静谧清幽之处;而另一说则是书院选址更应当“半依城市半依郊”,此说反映的是古代文人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心境,而城郊的自然、人文环境也在客观条件上为他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与发展空间[1]。无论是从哪一种说法来讲,从古至今,环境因素对教育工作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针对本文将要讨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学生的影响便是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更需要软硬环境资源的辅助,从而使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环境育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近几年《变形记》这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饱受争议,同时也向作为观众的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环境对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以及生活状态生活习惯等等到底有多大影响?其实《三字经》里早就给了我们答案:“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能是环境育人理念在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最经典、最生动的一例。孟母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孟子,多次迁居。 孟母不断寻找良好的居住环境,以保护孟子不受到各种负面的影响而染上恶习,从而让孟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圣贤奠定了基础。

通过今天的高校课堂反观《变形记》抑或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仅仅靠课堂内的教授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如今我们能够日益明显地感受到信息时代进一步消解了传统课堂的影响力,这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难以通过传统课堂的形式渗透。同时,进入大学阶段后,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已养成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逐渐固化和成熟,如果仅仅依靠课堂和课本的教授部分与他们已经构建完全的思想意识或行为习惯相左的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排斥心理和叛逆心理,若是处理不得当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与我们教育的初心南辕北辙。

环境育人理念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理念,主要指通过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选择、创造和利用环境,开发环境对教育主体的教育功能,泛指学生主观以外的客观条件[2]。人是不可能存在于真空当中的,其生存必须依赖各种各样的环境,从宏观角度而言是社会和国家大环境,从微观角度来看又有家庭、学校、班级等小环境,每一个环境对人的后天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生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为环境育人理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 环境决定人的发展,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同时,“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大多只意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条件,继而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如何为学生的思政教育、“三观”品德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环境其本身也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忽视了环境的育人功能,造成了思政课程拘泥于课堂、思政教育活动与环境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无意中进入“孤岛效应”的误区。

二、书院制发展状况和敬文书院背景综述

我国古代的书院制度始于唐代,最初是朝廷收藏书籍以及进行校订工作的地方,后来才逐渐出现私人创办书院并在书院内讲学,著名的岳麓书院以及我们开篇时提到的白鹿洞书院都是后一阶段的产物[3],书院成为教育教学机构也是从这时开始的。经历了一千余年的演变和发展,书院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機构,直至清末才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而渐渐没落。书院制在其管理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封建社会和当下对我们的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基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和发展,对书院制教育模式的研究再一次得到了学界的重视,不少高校也在探索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创新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可行性,为书院制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4]。

作为苏州大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创新举措,成立于2011年的敬文书院,旨在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借鉴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管理模式,敬文书院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个小型社区中,他们的专业学习主要由专业学院负责,而专业课程以外的学习和生活,包括党组织、团组织和学生活动的开展等将由书院负责管理。

书院建立七年来在思想资源整合、教育教学环境改革方面有诸多创新和尝试。2016年以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敬文书院合作,进行了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首批尝试,开始在书院内独立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摒弃了以往以专业院系为单位的“百人大课、教师独白”授课的方式,采用多名教师轮流授课,并邀请本校与其他高校的教授进行讲学和交流。授课方式除了每周在固定教室授课之外,还不定期地增加了面向课程内外同学开放的讲座、座谈形式的交流会等等。课程考核放弃了传统思政课程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通过“开卷+问答题/小作文”的考核模式鼓励学生们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主动进行辩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激励学生在思考中内化课堂所学,从而避免传统思政考试仅凭考前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的现象。

改革两年多来,从课堂效果到考核成绩都收到了积极的反响。在课程改革进行的同时,敬文书院还不断结合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秉承着环境育人的理念,非常重视整合和优化各项环境资源对改革进行辅助。下面我们将以敬文书院为实例,主要针对书院制教育模式下的软硬环境资源整合问题,寻找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三、书院制下的环境资源整合实践

(一)软环境资源整合

相比于硬环境资源,软环境资源包含了文化、政策、制度等更多可进行人为调整的因素,因此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软环境资源具有更大的整合和优化空间。在苏州大学敬文书院的资源整合尝试中,我们可以将它的软环境资源整合分为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和组织建构资源整合两个部分,从中考量如何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课堂内外的渗透和优化。

1.教师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书院制教育模式下的重要部分,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学生的专业课教育、其他通识课教育息息相关。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课程教育割裂开来,必将带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课程内容拘泥于理论等诸多问题。如果多种学科的教育资源能够实现良性互动、有效协同,学科间能够形成正向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就能得到有效提升[5]。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敬文书院的一大特色——导师制度,这是书院创立之初便开始的一项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积极尝试。敬文书院为每一位学子都配备了学业导师并提供一流的专业指导。书院定期通过组织师生共膳、导师答疑等活动,加强师生、生生沟通与联系,尤其是导师和学生在课堂外的联系。这项制度不仅仅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也让一批批优秀的导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维持乐观上进的精神状态,着实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此外,依托书院跨学科的组织方式,利用这一学科交叉平台,书院创建了以“交叉”(Interdiscipilinary)、“探究”(Inquiry)、“创新”(Innovation)为特色的3I空间,并将3I空间建设成为多元协同创新基地,组织教师为学生带来全面与系统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积极进行开放性思考和研究。

导师制度和3I工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们的专业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创建了一种亦师亦友、平等交流、教学相长的关系,让学生们能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得到更加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启示,而导师们的言传身教往往比课本上的白纸黑字更加有力。

2.学生组织建构资源

一个良好、有效的组织建构系统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推动是不可忽视的。高校的组织建构中除了管理层、教学层这两个层面的考虑,还应更加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个重要参与者:学生层的组织建构。一个团结和高效的学生组织有助于推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进教育工作中各方参与者的沟通与联系、促进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和开放性发展。

敬文书院的院训“自助助人”是对书院学生组织宗旨的透彻诠释。书院每一届有100名学子,而学生组织总人数(包含干事、部长、秘书长、主席等)约为90人,每一届新生的学生组织参与率高达80%以上。学生组织中各部门对院内的大小事宜有详细的分工,大至校级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学生组织换届选举,小至晨读签到、书院内卫生维护、医疗保险缴纳和爱心基金的运营等都由学生自主管理。此外,每名学生还配有爱心储蓄卡,记录每年的志愿时长和荣誉学分(衡量对书院的贡献度和活动参与度的指标),以此作为每一学年考评的重要依据。书院管理层将学生组织建构资源充分发挥,开放给学生主体,让他们在课堂外获得健全心智的机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落地与实践。

(二)硬环境资源整合

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时所提到的,古代书院的建立对于选址很是考究,追求一种适合读书、做学问的外部环境,从“小隐隐于山”开始做起,逐渐达到“大隐隐于市”的更高境界。反观今天我们的高校建设,许多高校位于闹市区,周围商业区、旅游景点密集,甚至一些高校已经成为旅游景点,每逢旺季校园内游人如织,外部的过分喧嚣让“大隐隐于市”更是难上加难。诚然,高校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外部环境是历史、社会和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难以改变,但我们完全可以致力于建设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完善学生们日常学习和生活区域的硬件设施,利用环境资源推动教育成果最优化。

敬文书院位于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坐落在苏州老城区外成河畔,毗邻网师园、狮子林、平江路、观前街等著名旅游景点,书院东面的栅栏外便是游人如织的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敬文书院依然在不断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培养空间。例如:在与健身步道相隔的栅栏边密集种植植被,形成一条自然的隔离带;在书院内设有咖啡吧、书画室、阅览室、健身房、琴房等,并采用定期安排书院学生志愿服务的方式对这些设施进行维护和清扫;在书院内开辟瑜伽区,每周定期开设瑜伽课,书院的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在学习之余获得身体锻炼和放松的机会……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下,敬文书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环境基础,在闹市中开辟了一方可以静心读书、修身养性的天地,客观上促进了书院包括思想政治在内的各项教育工作的进行。

四、结束语

传统的书院制在清末退出历史舞台,但近年来基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和发展,书院制在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被充分利用,再次焕发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仅以敬文书院为例,书院学子通过四年的相处,彼此学习、相互影响,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了学生主体中,渗透到了生活学习的细节处,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成果喜人,充分证明了环境资源整合對思政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

诚然环境的帮助终归是外界影响,只能起到推动和辅助作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能动性,但作为教育者我们愿意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内驱力,真正做到环境育人、以物育人、以人育人,让我们的教育工作如春雨般渗透到课堂内外。我们希望借此文以及敬文书院的实践分析,向教育界同人们提供一些改革的经验和想法,为重视、创建、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资源、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启示,为今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源整合的系统化发展提供借鉴。

參考文献:

[1]明成满,赵辉.古代书院选址所体现的德育环境思想研究[J].党史文苑,2014(4):69—71.

[2]王帅,邓洪波.2017年书院研究综述[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39(5):101—106.

[3]钱晓田.资源整合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明芳芳,赵佳宾.议书院教学模式[J].职大学报,2013(3):99—103.

[5]于海洋,杨淑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理念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7(11):85—87.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Collegiate System

——Taking the Practice of C. W.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MENG Ling ling, DING Yi wen

(C.W.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People create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ame environment creates people.” In today s world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the persuasiveness and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been dissipated to a certain extent by the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limited in the classroom, compared with the highly impactful Internet information, has lost its force attraction among our studen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ersuasiveness, appeal and penetr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work, educators have to think about how to adjust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call for the joint efforts of various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 factors, taking the collegiate system as the entry point, 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fea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Key words:environmental resources; resource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iate system

猜你喜欢
书院制资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