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赣江源 三大扶贫举措显实效

2019-11-24 16:36汪琼
老区建设 2019年17期
关键词:贫困户电商

汪琼

在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与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城县坚持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创新扶贫举措,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截至2018年底,石城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8%,29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73元,较上年增长13.5%,增幅列江西省第一,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

脱贫攻坚以来,石城县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创新扶贫三大举措,打好政策“组合拳”,全面提升脱贫攻坚综合实效。

“3+X”模式增强“造血”功能

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来抓,依托主导产业优势,建立完善“3+X”产业扶贫模式(“3”指吸纳贫困户参与“烟、莲、菜”产业增收;“X”指选择参与特色种养产业增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过土地、资金入股与劳务用工等方式参与,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一是推进农业产业扶贫。推行“政策奖补+基地示范+合作社组织+保险兜底”模式,做优烟莲传统主导产业。2018年,全县种植白莲9万亩、烟叶2.55万亩,其中贫困户分别种植2.2万亩、6374亩;大力推广“蔬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全县蔬菜种植已达2.6万亩,带动3000余户贫困户增收。同时,鼓励发展油茶、脐橙、薏仁、翻秋花生等特色产业,面积分别达12.7万亩、3.1万亩、6000亩、2000亩;引导发展山地鸡、水产养殖等特色养殖业,山地鸡养殖已达50万羽。二是推进旅游扶贫。依托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带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逐渐形成“景区带动型”“农旅融合型”“节事民俗游型”等三大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打造了大畲、旺龙湖、麒麟山庄等乡村旅游点,带动1300余户贫困户通过自主创办农家乐、民俗风情表演、导游等方式增收。三是推进光伏扶贫。与苏州协鑫新能源公司合作投资4.5亿元建成60MW地面集中光伏电站;利用赣江源农发公司平台投资3.96亿元建成88个共计56.54MW村级联村光伏电站,光伏扶贫收益资金全部划入村集体,由村集体统筹用于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产业发展奖励、乡风文明奖励、爱心超市运营、深度贫困人群保障等支出。四是推进电商扶贫。引进阿里巴巴、京东、邮政等一线品牌电商企业,通过“电商企业+电商服务站+贫困户”“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帮带300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白莲、翻秋花生等农特产品增收。

六项就业措施拔“穷根”

围绕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通过推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扶贫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能人带动就业、“一村一品”项目带动等六大项目,全面提升就业扶贫实效。一是加强实用技能培训。通过“春风行动”“雨露计划”、企业送技下乡、园区岗前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技、家政服务、烹饪、鞋服生产、农村电商、导游等职业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训9664人次,有力推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二是大力推进转移就业。加强与沿海地区联系沟通,完善劳务对接协作机制,累计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8364人。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招工信息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送岗进村”“送岗入户”活动,引导贫困户充分就业。降低申报条件和简化申报程序,帮助16000多名贫困劳动力落实交通补贴政策。三是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引导就业门槛低、工时灵活的鞋服、电子、工艺品、农产品加工企业把车间建到农村,并设置儿童托管中心,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全县创建就业扶贫车间78个,帮扶带动869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四是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2017年3月启动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即三年内分批组织150名培育对象到福建南安蓉中村培训基地培训,本县培育850名对象,为基层锻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目前,已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706名,每村均有5—7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4200余户群众实现增收,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肯定。五是做好公益性岗位安置。对年龄偏大、无技能的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重点在乡村开发就业扶贫专岗、农村环境整治专岗、乡村保洁、公路养护、森林防护、河道巡防、图书管理员、劳动保障协管等领域开发一批公益性扶贫岗位,帮助老、弱、病、残、妇等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全县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929人。六是实施“一村一品”项目。由乡镇立足自身优势,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帮扶贫困劳动力长期稳定就业,已打造14个产业基地,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265人。

四大保障扶贫群兜住底线

全面落实教育、健康、安居与兜底保障扶贫政策,让所有贫困群众都能学有所上、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困有所托。一是教育扶贫精准对接。推行教育系统与乡镇双线排查双线管控机制,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台账,构建完善从学前到大学的资助全覆盖体系,确保不漏一户一人。2016年以来全县已资助贫困学生8.6万人次10456万元。设立“石城教育慈善专户平台”,实施特殊困难儿童兜底保学计划,帮助支付校服费、生活费等,确保困境儿童有尊严地上学,杜绝了因贫辍学现象发生。筹资3000余万元,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偏远山区的学生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二是健康扶贫防范到位。推行“3+1+X”医疗扶贫模式(“3”指县、乡、村三级医生,“1”指1名帮扶干部,“X”指若干户贫困户),落实“救治+预防”服务;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救急难”五道保障线,全面推行“一站式”同步结算与“先诊疗、后付费”制度,贫困户住院自付费用控制在10%的适度目标。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对10种大病实行免费治疗、对15种大病实施专项救治;推进特殊慢性病政策落实,试点启动非贫困人口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有力防止因病致贫现象发生。三是住房保障全面巩固。严把易地搬迁对象“四线”要求,投资2.5亿元建设铜锣湾“进城进园”集中搬迁安置点,帮助552户2538名贫困户实现“进城梦”;小松镇、高田镇、横江镇、大由乡等乡镇安置解决83户351名易地搬迁贫困户安居问题。强化后续管理,为移民贫困户免费提供就业技术指导、企业招工信息等,确保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大力实施危房改造攻坚行动,投入资金9462万元,全面解决3682户群众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其中建成农村保障房909套。四是民政兜底不断强化。着力推进低保动态调整,农村低保调整为6814户152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468户13204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另外,石城县坚持把脫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同步实施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安全饮水全覆盖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乡风文明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推动乡风文明,致力于建设幸福新石城。

猜你喜欢
贫困户电商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备战双十一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2016年“电商百佳县”TOP20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