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学与周边区域合作

2019-11-25 02:54石源华
世界知识 2019年21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走廊一带

石源华

中国周边区域有广义和窄义之分,亦即“大周边”与“小周边”之分。“小周边”是指直接与中国领土领海相邻,或隔海相望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俄罗斯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诸国以及美国,计28国。“大周边”概念则超越传统的地理范围界线,涉及与中国海上、陆上有相同战略利益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西亚和南太平洋地区,计64国。笔者认为中国周边学的战略框架和政策体系构建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应为“大周边”范围。在百年未遇大变局和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需要创新中国周边区域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战略。

1. 建立从“一洋战略”到“两洋战略”的大战略

逐步建立一个涵盖经济战略、政治战略、安全战略、文化战略在内的“印太两洋战略”,包括亚太战略、印度洋战略和南太平洋战略,这是新时代中国实施周边区域合作的大战略,也是中国周边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贯通亚非欧与大洋洲,紧靠中国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通向太平洋,北靠南亚次大陆,深入中亚,西北角有波斯湾和中东,通过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通往欧洲,西临非洲大陆,经好望角与大西洋相连,地缘战略位置重要。美国已经提出“印太战略”,图谋组建美日澳印同盟,制约中国崛起。印度、日本各自提出战略构想,维护自身利益。南太平洋也是中国强化周边区域合作需要加大经略的重要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印太战略已经实际付之实施,中国政府公布的“一带一路”建设蓝图,除既有的亚太区域外,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地区,已经确定的五条建设路径中有两条以印度洋为终极目标,一条以南太平洋为终极目标。中国的“两洋大战略”尚有待进一步化决策化、具体化和细则化。

2. 构建“7+3”周边区域合作的大布局

中国在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过程中,需要构筑“7+3”大布局,在周边形成完整的合作圈,构建中国周边区域合作的大布局。中国目前已经宣布的周边经济走廊已有六条:北向——中俄蒙经济走廊,西北向——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西向——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巴经济走廊,西南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向——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加上正在建设中的以“中日韩+”为中心的东北亚经济走廊,这七条经济走廊将构成中国周边区域合作的基本框架。除此而外,还须关注周边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方向:一是以“中阿合作论坛”升级版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与阿拉伯区域合作,二是以中新、中澳自由贸易区和中国南太岛国合作机制为内容的中国与南太平洋区域合作,三是以中国北极航线为中心的“冰上丝绸之路”区域合作。“7+3”将构成中国周边区域的大布局。

3. 推行“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区域合作的大路径

“一带一路”是实现周边区域合作的大路径。中国周边区域合作将与“一带一路”同步推进。习近平曾指出:“一带一路”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中国不会通过“一带一路”谋求霸权与对外扩张,没有谋求势力范围的地缘战略意图,不做侵犯别国主权或强人所难的事,中国强调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赢,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也无意在沿线国家间搞政治结盟,结伴不结盟是中国外交的原则,中国强调自愿参加,协商落实,积极沟通,相互尊重,以“政策沟通、道路沟通、贸易沟通、货币沟通、民心沟通”为五大任务,实现周边区域合作。中国不将“一带一路”单纯视为多余资本和产品输出的机会,而是以经济合作与经贸交流为沿线国家的“最大公约数”。

4. 建設“命运共同体”实现周边区域合作的大目标

建设“命运共同体”是相对美国治理世界的“霸权稳定论”和“价值观念论”提出的,表达了中国与美国的不同追求和治世之策,是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国际关系新理论和大国外交新概念的核心内容,也是建立中国周边区域合作的大目标。其基本内容是: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交流互鉴。“命运共同体”的四大要义已经成为周边区域内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目标,搭建了越来越多的区域合作平台。正如泰国前总理素拉杰所说:“亚洲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逐步形成的概念,更是一种哲学”,“唤起亚洲人的共鸣”,“亚洲应该迈向一个新未来,忘却历史恩怨,追求和平发展的未来”。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走廊一带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一带一路”我的梦
走廊上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长三角区域合作
欧盟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