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游戏研究之路的思与行

2019-11-25 03:25陈萍吴利娟
成才之路 2019年29期
关键词:生长点幼儿园

陈萍 吴利娟

摘 要:幼儿园主题性游戏从突破区域活动传统形式出发,以文学作品为切入口,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创设具有游戏性、情境性、探索性的区域活动,实现文学作品与区域活动、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有效整合。主题性游戏的实施抓住了幼儿的生长点,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抓住了教师的成长点,促使教师在活动中反思、成长。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主题性游戏研究之路的思与行。

关键词:主题性游戏;研究之路;思与行;幼儿园;生长点;成长点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9-0071-02

《3-6岁儿童學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取经验的需要呢?笔者所在幼儿园尝试从突破区域活动传统形式出发,以文学作品为切入口,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创设具有游戏性、情境性、探索性的区域活动,实现文学作品与区域活动的有效整合,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在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自我发现,推动主动学习的发生。

一、前奏——敲开游戏之门

1.明晰一个概念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最能体现幼儿自主活动能力的一种组织形式,但是在传统的区域活动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局面,区域间的整合性、联系性弱。而主题性游戏则是根据幼儿的年龄与学习特点,通过选择适宜的文学作品,充分挖掘文学中的有益元素和教育价值,根据教学目标提供并创设适合幼儿游戏的材料与环境,通过有效的策略整合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构建整体经验,获得整体发展。

2.选择一个作品

文学作品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是否能和区域进行整合,作品的选择很重要,因此在选择作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小班在作品的选择上以动物为主,故事场景和道具变化少,情节简单,重复的句子多,幼儿容易模仿,如《咕咚来了》《拔萝卜》《挑食的小姑娘》等;中班在作品的选择上以动物或人物为主,主题突出,情节曲折,语言表述和场景变化较丰富,如《黑猫警长》《白羊村的蔬菜基地》《老虎拔牙》等;大班在作品的选择上以多个人物或动物为主,主题更多元,情节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语言规范,具有感染力,场景能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皇帝的新装》《小树和它的朋友们》《老鼠嫁女》等。

3.梳理构建关键经验

为了使主题性游戏实现有机整合,教师可结合文学作品的内容以及区域特点,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恰如其分的引导,梳理构建幼儿关键经验,从而将幼儿的零散经验串联起来,构建完整的经验体系。

二、和声——踏上游戏之路

主题性游戏是幼儿围绕文学作品自主生成各类区域活动,所有的区城并不是在主题活动建构后马上就能创设出来的,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区域与主题有关,但随着主题活动的持续开展,区城活动会越来越多。这些区城呈现了自然性、延续性和发展性,推动了主题性游戏的深入开展。那么,文学作品如何自然地与区域整合呢?

1.文学作品与区域活动的整合

(1)语言区:文学作品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化。一个陌生的文学作品,仅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这时语言区就自然生成。在语言区,教师可以把文学作品中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通过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如“皮影戏表演”“故事大王评选”“故事盒”等。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在集体活动中还没有来得及掌握的幼儿继续学习,让已经掌握的幼儿进行强化,让学有余力的幼儿得到提升。(2)美工区:文学经验到美术经验的转化。《指南》指出:小班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者事物”。中班幼儿“能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观察和想象的事物”。大班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充满活力,教师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美工区提供不同的材料,鼓励和引导幼儿们通过观察想象等方式以全新的视角塑造心中的形象。(3)表演区:文学经验到表演经验的转化。《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用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故事的理解。”表演是以文学作品为蓝本,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用语言、肢体、表情等表现故事的情节,表达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把文学作品变成故事并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剧本的创编、角色的塑造、角色心理的揣摩等一系列内容都可以通过表演区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自信表现。(4)其他区域:文学经验到其他经验的拓展。文学作品因为内容不同以及幼儿关注点不同,有的可以在科学区呈现,有的可以在建构区呈现,有的可以在棋类区呈现,但这些材料的投放,都要贴合幼儿的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进行灵活调整。

2.区域与区域之间材料的整合

在传统游戏中材料一般有严格的分类放置要求,各种材料都有固定的位置,幼儿只能在某一区域内操作相应的材料。而主题性游戏不仅要关注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和趣味性,还要将区域材料进行整合,增强游戏区之间的关联性与互动性。整合幼儿获得的相关主题经验,能避免出现区域之间的孤立现象。(1)美工区与表演区的整合。背景、服装、道具、海报、门票等是表演游戏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它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意愿,提示幼儿在一定的游戏情境中进行表演。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自己认为需要用到的精美的道具,然而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对这些材料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应巧妙地整合美工区,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文学表演主题等,与幼儿讨论、制作,从而实现美工区与表演区的整合。(2)美工区与语言区的整合。美工区除了制作表演区所需要的材料外,还会有一些小型的绘画、手工等作品,这些是幼儿文学经验到美术经验的转化,那么这些作品要放到哪里去呢?可以投放到语言区,成为“皮影戏”的表演道具,成为“故事盒”的操作材料,让幼儿的作品成为辅助幼儿语言学习的工具。除此以外,在美工区内,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幼儿录制的音频、图书等材料,通过倾听音频、阅读图书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再现故事场景,从而建立新的美术经验,创作新的美术作品。(3)语言区与表演区的整合。表演需要剧本,需要台词,需要表情、动作,这些怎么来?文学作品中常有一些描述性的语句不适合直接表演,这要怎么办?可以通过创设一些与表演区联系密切、具有操作性的游戏活动,启发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办法设计角色语言,使之成为集聚幼儿集体智慧的创作过程。(4)其他区域的整合。除以上三个区域以外,还有一些区域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也可以进行整合,如可将美工区制作的材料送到建构区,使之成为建构区的辅助材料;可让幼儿利用建构区中的大型结构材料搭建一个牢固、美观的舞台,请美工区的幼儿对舞台进行装饰。

三、间奏——反思游戏之行

主题性游戏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游戏的设计者、参与者,真正体现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在游戏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有效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

主题性游戏的实施让教师重新审视区域活动的开展。以往教师在创设区城活动时,总是单一地考虑某一区域的特点,总是孤立地进行思考。而在主题性区城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文学内容与区城设置、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整合,必须时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发现、分析、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们学会了用心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最终会将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育实践。

总之,主题性游戏的开展,消除了区域与区域之间互相割裂、互不相融的现象,实现了在主题背景下的教育目标、内容、材料等各方面的相互渗透、交叉联系和有机整合。课题研究还在继续前行,教师应继续边探索边实践,边实践边调整。相信在全体教师、幼儿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主题性游戏课题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健康成长的现实参照[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2]曹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路线规划探究[J].成才之路,2018(29).

[3]庞帅华.幼儿园语言与艺术整合课程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6).

[4]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生长点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爱“上”幼儿园
直接证明分析法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农杆菌介导玉米芽尖生长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在党史资源中寻找民主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