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政文化对国企廉政建设的启示

2019-11-25 16:55付海婧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廉政文化廉政建设国有企业

付海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9-003-0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廉政道德文化观念的阐释,强调了廉政文化对当今国企廉政建设的启示,对新形势下国企反腐提供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古代文化 廉政文化 廉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好国企廉政建设,不仅应继承和发扬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反腐倡廉传统,汲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廉政建设经验,还应该从我国古代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政治经验中汲取养分,以史为鉴、去芜取精,以更强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打好反腐倡廉的攻坚战。

一、我国古代的廉政道德文化简析

(一)儒家思想是古代廉政文化的基础

在古代封建体制下,集权腐败极易滋生,每朝不乏权臣、外戚或宦官专权而导致巨贪祸国的例子。历代高明的政治家在官员的培养和教育方面,都重视品德正直、廉洁自律。自汉以降的封建帝王,一直强化儒家正统思想对高级官员的约束,把道德原则贯彻到政治生活乃至个人生活中去。

(二)“为政以德”是古代廉政文化的核心

儒家政治道德的核心观念是“为政以德”,强调道德对凝聚人民的重要性,强调官员要想官位稳固,必须使自己的德行被同僚和广大人民认同,德行是合法执政的基础。具体而言,做到“为政以德”,必须先“克己修身”,培养个人道德和品行。自身修养从“自省”开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而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意即善于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我检讨。然后是“养性”,也即孟子提倡的“养气”,意即通过教育最大限度发扬人本性中善的一面,以知识和理想充沛人的精神,树立弘大的理想格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修身”是为了最终达成“自律”的目的,即儒家重要的“慎独”思想。所谓慎独,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较高境界。从个人行为角度看,要求在完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高度自觉合乎道德规范;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暗示官员在无监督的环境中应该依然高度自律,自律的意义和价值大于外部监督。

(三)“节用养民”是古代廉政思想的重点

儒家思想认为,官吏的廉政之德,在内容上不仅是律己奉公,还有“养民”。儒家主张“节用而爱人”“奢侈者,危亡之本”“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败于奢糜”,认为官吏的奢侈腐化,侵吞国家和人民财产,等同于“盗贼”:“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并且造成投机贪婪的社会风气,最终会导致国家的衰亡。

(四)儒家思想对廉政有全面的要求

儒家官员还必须遵循一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仕途发展规律,并在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牺牲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思想等。个人的情绪也与道德感密不可分。孔子赞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也就是说人生苦乐与物质贫富无关,而与道德境界相关。儒家对个人政治道德有全面而严格的要求,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将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引导贤能官员发挥了正面的作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二、我国古代廉政文化对当代国企廉政建设的启示

(一)廉政文化是打造执政基础的重要组部分

当前,我们应该一方面重新提倡我党在革命时期的优良作风,塑造我党的先进形象;另一方面在全社会倡导克己修身、勤俭自律等传统道德,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系统内树立起正面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人民的共识和拥戴,树立起领导干部的廉洁的形象和道德典范树立起来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水平提高了,执政的根基才会更加牢固。

(二)廉政道德对个人由内到外、涵盖公私的全方面整体教化

我国古代廉政文化将道德的觉悟、培养、应用贯彻到人生从始至终的各个层面,在家庭、社会中建立起一套道德自律约束体系。官员家人的言行代表了官员本人的道德水平和管理能力,“治家不严”被视为羞耻,被弹劾的官员一般都主动请罪免官。在当今的廉政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中,也应该建立这种全面的道德约束。[4]官员不仅要于公于私都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严格要求家人親属;不仅要对外树立良好的表率,而且对内私生活也要注意与公事的界限和距离,做到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都表里如一、经得起考验。

(三)廉政节约对富民和平衡社会财富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与人财物打交道,更容易受到利欲的腐蚀。对此,我们应从制度上监督和预防国企官员利用手中的资源贪腐,应该在文化观念上使官员及其家人树立对奢侈作风带来的严重后果的警惕性,使明确自律节约对个人前途、企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古代廉政文化告诉我们,领导能力不够、决策不科学、经营不善,不仅是对企业职工不负责任,而且是对社会和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对社会平衡发展危害极大。因此,“节用养民”的古代廉政文化观念,对当今国企廉政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和有力的补充,能够使国企领导干部更加重视从思想源头警醒要求自己。

三、当前国企廉政建设的形势和任务

(一)学习古代廉政思想,加强“能廉”教育

国有企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坚定党的观念,牢记党的宗旨,严守党的纪律,不忘党的重托。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筑牢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堤坝。传统廉政文化多种多样的传播形式,如传说、戏曲、诗歌、小说等,符合群众心理,深得群众的喜爱,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值得我们今天研究借鉴。可以组织领导干部学习诸子百家精辟的廉政见解、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哲思深远的名言警句,警示党员干部有所畏惧、站稳立场,保持清醒头脑、远离腐败。

(二)借鉴古代廉政传统,加强“保廉”制度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监察制度、巡视制度是重要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御史台是独立的监察机关,唐代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察院的监察御史以“六条”巡察州县,明代明成祖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巡视中,出巡官员具有很大权威性,长期流动,不长驻一地,出巡官员有较完备的监察法规。这一廉政监督、巡视制度值得当前借鉴。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精准追责问责。要继续开展对中央企业的专项巡视,坚持发现问题与整改落实并重,强化国企经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责任的终身追究制度,探索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

(三)扬弃古代廉政制度,加强“必廉”建设

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管理制度,同回避、监督制度、高俸养廉、凭政绩升降等制度相互配合,配套连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廉政建设。我们必须借鉴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中的合理成分,形成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新常态。要按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央确定的反腐败目标任务。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四、结语

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保持吏治清廉,是一项涉及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政治制度、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庞大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反腐重点指向国企,在“新常态”下具有特殊意义,必将为推动国企破除利益固化、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助力。我国古代廉政文化重视对领导干部个人和社会整体道德观念的塑造,不仅对反腐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传承传统道德、凝聚信仰、振奋精神影响深远,在當今可以作为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传承。

参考文献:

[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17-118.

[2]彭安玉.中国古代廉政教化机制试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1-12.

[3]中国古代为官清廉的治吏之道[J].政协天地,2003(2):22-23.

[4]林吉吉.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M]法律出版社,1997:194.

猜你喜欢
廉政文化廉政建设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浅谈财政监督工作思路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