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影响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前探性研究*

2019-11-26 06:37
体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情绪青少年

郑 洁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 南京 210014)

援引2015年1月19日发表在中青网上的一篇《自杀已成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 如何预防悲剧?》文章里指出的,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而2017年5月15日,中国青年报登出《“蓝鲸”自杀游戏是如何让青少年心甘情愿的去自杀的》的一篇报道,内容详细介绍了一款普普通通的网络游戏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教唆青少年完成“自杀”行为,截至到2017年5月,已有超过130名青少年因为这款“蓝鲸”游戏相继自杀。这一庞大的自杀事件对于三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们无疑是一个“引导”他们走向死亡边缘的“助推器”,为了遏制罪恶继续蔓延,让青少年拥有自我辨别和自我抵制自杀诱因的能力,拯救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减少自杀的各种行为和延续青少年生命的长度,本文从体育锻炼行为来影响生命健康理念的角度,去干预青少年减少自杀率的一项探索性研究,也为眼下如此让人惊骇、严峻的青少年自杀形势而提供的一种大胆的积极的试探性的拯救措施,为挽救青少年生命提供绵薄之力。

1 自杀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1.1 自杀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自杀的定义为: 自杀是自我伤害的一种,属于自我暴力行为。而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解释也深受社会认可:他指出自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对正在解体的社会的反应。由于社会的动乱和衰退造成了社会、文化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对个体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因而就削弱了人的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导致自杀率明显增高。

青少年学生会因为抵抗不了课业压力大、补课时间多、缺乏睡眠而绝望,会因为虚拟网络的魅惑而轻易陷入死亡陷阱,会因为父母对自己身心的漠视只在乎分数论而焦虑,会因为自身肥胖的体型而自卑导致自杀或自残等漠视生命的行为……这些现象无不体现了应试教育的不均衡、青少年体质水平的低下、青少年缺少挫折教育、家庭的教育方式等等让青少年不得不漠视生命教育而产生了媚俗迷信的死亡观。他们现在生活在富足和美好的时代,精神世界空虚导致他们随意的在生活中寻找刺激体验,太过于社会情绪化,心理承受力变得异常脆弱,动不动就寻死觅活。

1.2 体育锻炼的概念及其价值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体育锻炼手段对生命健康有多种价值,首先从生物观(身体)上讲,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控制人的体重改变人的外观形态、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增强人的心肺功能、降低诸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其次从精神观(心理)上讲,体育锻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还能改善生理和心理两重方面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在运动中得到释放获得强大的自信心,去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格言“生命在于运动”体现了体育锻炼的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价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也反作用于生命,而人想要健康的身体就需要去不断的运动。“运动即良医”的提出也体现了体育锻炼的价值,最好的治病方式不是你找到世界上最优秀的医生来给你医治,而是你想方设法不让自己的身体生病才是健康生命最美的诠释。正所谓:医疗是救急,防病才是关键!

1.3 自杀心理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与体育锻炼存在着很大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积极正面的相互牵制的。如今的青少年普遍意志力脆弱、情绪不稳定、对社会适应能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等方面都是影响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因素,从心理健康角度研究来看,体育锻炼手段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减少青少年自杀的一种积极干预手段。

有资料显示英国的BrosnahanJ探讨了青少年中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提出体育锻炼活动可以降低青少年的悲观感和自杀行为,可以作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来自美国博士的研究表明,进行定期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减少中学生23%的自杀率,Jeremy Sibold博士也明确表示了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行为对企图自残的孩子的积极影响有这么大。因此,青少年自杀心理和体育锻炼的关系密切,而且呈正相关。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者比不锻炼者在较长时期内很少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长期的锻炼可以让参与者的不良情绪和多余的能量得到发泄,使其情绪更加稳定。

2 体育锻炼对降低青少年自杀率的功能

2.1 社会救助功能

青少年是我们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从童年时期向成人时期转换的重要阶段,价值观的形成在此期间举足轻重,而如今的“自杀QQ群”、“蓝鲸游戏”“死亡群组”这些风靡的致命游戏席卷了社交网站,严重冲击了青少年的薄弱价值观。网络媒体是把双刃剑,信息时代传播的正负能量都能对敏感期的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正能量传播效应给予体育锻炼充足的空间和大肆的宣传,尽量减少负面的能量传播,建立一些网络心理咨询室,可以有效避免面对面咨询的尴尬,在社会上多开展一些青少年素质训练营、社区亲子素质拓展活动等,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撑,父母不关爱孩子或者太溺爱孩子都是为青少年自杀埋下了潜在的隐患,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促进父母和孩子沟通,而且还能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积极的发泄空间,在锻炼中能排遣青少年的负面情绪,在沟通中让青少年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爱,在运动中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自我规避自杀的风险意识。

2.2 自我救助功能

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意志力被耗尽而失控的恶劣结果。心理脆弱的原因我们往往归结为意志力太差,当青少年遭遇到例如师生冲突、父母冲突、同学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挫折时,如若不能在最佳时间内排遣掉这种黑暗情绪,就会过度消耗他们已有的薄弱意志力,等他们拥有的有限意志力被消耗殆尽时,极端的自杀行为就成为了必然。而“体育锻炼”是锻炼意志力、释放压力和缓解身心疲劳的有效途径。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王宗平主任指出: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不断面对失败的过程,磨炼的是一个人永不放弃的意志,是一种挫折教育。所以,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自我意志品质的磨炼,是具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性。

体育锻炼能够加速人体新陈代谢,负面情绪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能够通过汗液、尿液排出体外,注意力也会转移,在自己运动的过程中就会收获自我激励和暗示:“在自己负能量爆棚的时候意识到自己不应该选择怯懦的逃避,而是应该选择勇敢的迎面战胜”这样的正能量思维,从而使青少年负面情绪得到了积极的疏导和释放,在锻炼中习得自我抵御和自主屏蔽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那自杀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

2.3 缓冲自杀欲功能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一主张思想是人应该多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思考。他认为人在无聊和空闲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无所事事的心理,进而会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缺乏必要的热爱和激情,从而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就会产生无聊、阴沉、悲哀、忧伤、烦恼和绝望种种的负面情绪,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位置,最终就会不去珍惜自己的生命。从时间维度上看,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极大的的削减去网上冲浪的时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掉入网络自杀游戏的黑洞。从心理维度看,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在第一时间转移青少年悲观厌世的注意力,能有效的避免黑暗思维占据他们的大脑,因为体育锻炼的短期情绪效应是可以有效的降低人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从生理维度看,体育锻炼时人的大脑会产生大量的化学物质,进而能促进人体内分泌的变化,这种化学物质叫做“内啡肽”,而内啡肽常常又被人称为“快乐激素”,它能让人产生欢愉和满足的情绪体验,等他们历经了体育锻炼的洗礼,排遣了压力与愤懑、不满和焦虑,成为了一群快乐的人,又怎么可能想着去自杀呢?所以,体育锻炼的方式是种很好的抑制自杀意念的缓冲剂,它能够有效的在第一时间缓冲悲观情绪,直接把青少年自杀的诱因扼杀在摇篮里,这比后期拯救他们显得更务实和有必要。

3 “动商”影响“生命商数”的理论动力来源

3.1 体育生(运动员)自杀现象屈指可数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曾发表的一篇文章《学生自杀频繁,体育生却是个例外》引起过社会的轰动,文章中指出,据报道说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是无一例学生自杀的学校,而且上海体院、武汉体院、成都体院这些体育类专业的学校学生自杀率也是最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体育专业的学生或专业运动员和热衷于体育锻炼的普通人,确实很少抑郁、鲜见自杀的……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和探索,体育之于生命的意义,体育生以及有着一些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自杀现象真的普遍比较低,它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更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扫除自杀阴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人的身体健康,还能更好的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青少年能选择的极为正确的最佳发泄渠道。

体育生是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是个特殊存在的个体,正是因为体育生(运动员)多年如一日的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他们拥有了无论跌倒多少次都会义无反顾的爬起来不服输的劲头,无论经历多少疼痛与苦难,都会坚毅的选择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在拼搏中形成了一种无形而有力的不抛弃、不放弃的体育精神,而恰恰是这种精神让他们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的交换体验中获得了顽强抵御一切挫折的勇气,学会了珍惜生命,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2 动商促进生命商数的动力来源

动商是“运动商数”的简称,也是体育界近几年新兴的概念,眼下备受体育领域认可的重量级词汇,它从最初的单指人的运动天赋和运动潜能发展到了个体在体育运动、工作、学习、恋爱、休闲健身、家庭生活、生命活动、戒除不良习惯等活动中的执行力、保持力、效率、效果。生理角度上讲,动商从生命孕育的时候(精子是细胞层面的游泳冠军)就已经产生了,从而造就了生命;而动商是先于智商和情商发展起来的,因为小孩自娘胎中就已经开始会拳打脚踢了;道德经里也说过动则徐生。因此,动商与生命的起源渊源至深,人,因动而生,因为有动,而创造了人的生命。人的健康是生命运动的过程,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追求,体育锻炼即为身体运动,它是生命健康最重要的关键一环,重视体育锻炼的对青少年健身、健心、健命的作用,培养青少年们的动商是何等的重要,它具有深不可测的生命健康价值。

4 小结

探索“体育锻炼”这一积极手段是对青少年自杀现象向善的正面引导,是一种创新,值得研究和推敲的能够降低青少年自杀率的手段,更是对青少年群体宝贵生命的重视和负责,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青少年健康,全民则健康,全民健康才能铸造健康中国。体育锻炼手段具体实施干预青少年自杀探索的路还很漫长,但至少为拯救青少年的生命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在以后的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更多的给予体育锻炼手段的机会,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一层面,共同探讨,深入挖掘它的生命力量,减少青少年自杀率,给青少年更多重生的机会。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情绪青少年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