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逃生课堂教学的实践—完善生命生存课程建设

2019-11-26 15:28潘阎峰
名师在线 2019年9期
关键词:任务书绳结绳索

潘阎峰

(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江苏南通 226407)

引 言

水,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可是同样因为水使很多的家庭失去了亲人。尤其在暑假,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中小学生随意下河游泳。最令人痛心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避免那些事故的发生但意外恰恰发生了。如今,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普遍开设了生命生存课程,如水灾火灾逃生、消防演练、高楼速降、自救互救等,在活动过程中普及生存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发生和避免造成伤亡与损失。

为此,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加入水灾逃生相关知识有着很强的实用性,那么课程应该怎样设计?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设置哪些环节?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缜密思考,笔者通过和同事的讨论完善,最终决定将水灾逃生课程和绳结结合起来。一来学生能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技能,学会两种实用的绳结的绕法,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二来使课程更加完整,在逃生过程中有了绳结的保护,也是对学生生命安全负责任的表现。

笔者将地点选在了拓展一区的小河边,河水大约1 米深,即使掉下去也不会对学生造成身体伤害,又能避免个别学生太随意以提高学生的警惕性。结合木板的宽度,在河面中间放置了两个铁油桶供以搭放木板。笔者利用河边的拓展器械让学生挂主绳索,同时提供了手套若干,防止学生在搬运过程中刺伤手。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笔者先讲述了一段发生在身边的溺水事故,引发学生共鸣,使其明白生命很脆弱,要懂得感恩,尊重亲人、尊重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或许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但是我们至少有机会拯救自己,帮助他人。

接着设置思考抢答环节:见有人溺水应该怎么做?A.跑回家找成人救援;B.游近落水者徒手救援;C.大声呼救;D.手拉手组成人链去救援;E.打电话;F.游近落水者用树枝牵引;G.抛投漂浮物去救援;H.在岸上用竹竿树枝牵引;I.悄悄回家。

教师鼓励学生选择适当的选项,并作出自己的解释,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点评:“同学们真的非常有智慧、有爱心和责任感,想了这么多的救援方案,老师还是要做一下提醒:一是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二是作为目击者或者同伴,要保持镇静,多争取周边成年人的帮助。”

重点部分是以下环节,教师利用地理位置设置情境:“我们所在的区域会在半小时之后因为暴雨而淹没,所以需要同学们齐心协力利用手边现有的材料搭建桥面,借助绳索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安全顺利地过河。”在这一环节,教师给每位室长分发了任务书和绳索器材,可以先对照任务书进行任务细化和分工,需要学会绳结(称人结和三套结)保护。

室长领取任务书,并给每位学生分发一根安全绳,先对照任务书学习绕绳结。

水灾逃生任务书

背景:由于连日暴雨我们团队被困在了岛上,灾难救援提倡:三分救援,七分自救。你如何带领你的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因地制宜地解救自己和他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器材:木板3 块,主绳索(长)1 根,绳索(短)60 根,不锈钢管2 根。

规则:所有队员必须一个都不能少地从临时组建的“桥”面过河,3~4 名(男)队员搭桥面,仅一名队员可以依靠两根钢管支撑从桥面过河,并且将主绳索绕结系于河两岸的柱子上。其余队员必须依靠手中的绳索一端系于腰间,另一端打绳结穿过主绳索保护有序过河。

考核标准:绳结的方法与规范,团队的分工与合作,最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称人结也叫救生结,优点是容易拆解,是一种很稳固的结,常用于称人称物;用途是灾害救援。结合任务书的图形示范,笔者还给学生总结了儿歌式的记忆方法:树前有个洞,洞里跑出一只小白兔,绕树跑一圈,又跑回洞里。通过一两次的示范操作,学生很容易就把称人结的方法掌握了,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三套结的缠绕方法。

学生在动手打绳结的同时,一方面掌握了生存技能;另一方面绳结的作用很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将其用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火灾逃生;还有一方面学生也非常乐意接受这类实操课程,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在组织过河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有新的更加成熟的想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协作、互相帮助。教师要巡视仔细观察各个学生绕制的绳结是否正确,观察每位成员体现出的组织能力和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有时学生也会突然“开窍”,借助于手边的现成材料等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打结。

活动的最后要清点人数整理队列,室长汇报本次救援行动的成功率,谈一谈自己小组救援行动中表现优异和不足的地方,组员说说这堂课的收获,学习了哪些技能等。

教师将学生在演练活动中绳结的绕制方法、过河的组织状况、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团队与个人的任务衔接等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一评点,肯定学员的表现和优异小组的成绩,同时对个别小组完成质量不高的状况做适当提醒。灾难面前,我们需要镇静,需要坚强,但是更需要有救人、救自己的逃生常识,希望本次学习掌握的生存技能能在未来帮助我们减少损失[1]。

针对当前的安全形势,做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成为教师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课堂上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洪水、溺水灾害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观察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生生互动,增强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知识性与趣味性、可操作性的有机结合。

单纯地对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学生会感觉索然无味。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知识教学的趣味性(案例+儿歌),采用有意义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了知识,绳结艺术的技能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掌握了结绳本领。

第二,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在教学安全救生知识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知识学习生活化。学生安全与其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洪水溺水灾害,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护意识,有效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防患于未然。

第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有意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谈收获、谈体会,体验收获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了解知识的实效性。同时,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设计了课后拓展环节,将学生课内学习引向课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结 语

总之,开展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职责和内容,如何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如何上好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教育课,如何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行为的训练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任务书绳结绳索
绳索
活动名称:印加奇普绳结(INCAQUIPU)数字
项目学习活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开展
推理:绳索比长短
解开干部身上的“绳索”
刍议建筑方案设计分析的方法
“解绳操” 防健忘
打绳结
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小鸡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