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后现代女性的困境

2019-11-26 15:30吴敏之
文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父权巴塞尔白雪公主

吴敏之

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1931-1989)是美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作家之一,被称为“新一代后现代派作家之父。”(杨仁敬,2008:405)他采用幽默的甚至疯狂的文笔表达了一个文人对后现代社会的思考和忧虑。20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时期,文坛巨匠们纷纷开始各种文学试验,《白雪公主后传》(Snow White,1967)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巴塞尔姆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进行戏仿,善良的公主变成了庸俗的主妇,英俊的王子变得懦弱无能,恶毒的皇后和勤劳的小矮人都纷纷脱去了经典童话的外衣,从格林兄弟时代静谧的森林穿越进纷繁喧嚣的后现代社会,展现了后现代思想和文化对人的意识、行为、自我认知和自我期待产生的颠覆式改变。

很多学者对《白雪公主后传》的后现代叙事模式和写作手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巴塞尔姆试图用碎片化的、无序的、荒诞的叙事手法来表达后现代社会小说的无意义,似乎想告诉读者在后现代小说中探寻意义终究是徒劳。从表面上看《白雪公主后传》似乎只是文字的狂欢,可是如果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细致地分析,却能发现支离破碎的叙事背后是作者对后工业时代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本文通过分析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中的女性角色,在经典童话中代表着善的力量的白雪公主,以及白雪公主和小说中的男性角色之间的互动,试图在其荒诞的叙事中缕析后现代社会女性的困境。

一.女性解放和父权传统之间的困境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第十九条修正案》赋予女性选举权,为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画上了句号。然而获得了选举权的美国女性并没有因为法律的保障而成为社会和政治活动中有影响力的、活跃的力量。女性的政治倾向依然受制于男性,“美国女性尚不具有用一个声音发表政治意愿的能力和渠道”(王恩铭,2015:1)。在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启示和鼓舞下,美国女性开始反思在性别歧视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女性无法充分享受自由平等的境遇,由此轰轰烈烈地掀起了第二次女权运动的浪潮。第二次女权运动旨在彻底消除父权社会的影响,根除“滋生性别歧视现象的社会文化土壤”(曾传芳,2016:38)。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为女性在参政、就业、晋升、受教育以及家庭和婚育等方面都获得了平等的权利。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就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应运而生的,于1967年问世。小说中的白雪公主正是这样一位在第二次女权运动影响下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后现代女性形象。她不再是童话故事中那个被命运摆布的柔弱淑女,美丽和善良是她全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王子的亲赖才是人生的梦想。

巴塞尔姆塑造的后现代白雪公主受过高等教育,选修过现代女性、心理学、人力资源等现代学科,也选修了吉他、浪漫派诗歌、意大利文学和绘画等艺术类课程,这些教育经历让白雪公主的思想获得了启蒙,她开始内观自己,而不再是经典童话中那个没有思想和自我意识的布偶式的女性。白雪公主会哀叹:“唉呀,除了我听厌的那些话,但愿世界上还有些其他的词语!”(巴塞尔姆2005:5)这种渴望摆脱男权社会话语并拥有女性自己独立话语的心态正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女性的诉求。这位后现代的白雪公主开始写诗,隐喻了后现代社会的女性有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需求,当小矮人们问白雪公主写什么样的诗时,白雪公主回答说,“自由体,……自由,自由,自由。”(46)而诗歌的主题是“伟大的主题,……但是我的想象力在萌动。”(46)传统对女性思想和精神的束缚松动了,女性需要自由表达的渠道和语言,女性需要权利和机会表达思想和情感,并因此得到尊重。

然而,女性在逐渐获得精神、语言和思想的独立的同时,传统的父权社会文化却并没有跟上女性解放的节奏,这种传统的向心力使男性们无法理解开始拥有独立精神和思想的女性。《白雪公主后传》中描述小矮人结束一天的劳作,回到家后并没有预期中白雪公主的迎接,也没有准备好的饭菜,于是他们“在前厅徘徊了一阵,考虑是不是再朝里走。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某一种预兆。”(7)回到家的小矮人发现白雪公主在写东西,却不知道写什么,他们以为白雪公主在写信,于是他们想知道她写给谁,写什么内容,然后白雪公主告诉小矮人她在写诗。同时,回到家的小矮人发现“她把郁金香从绿花瓶移到了蓝花瓶中……她把百合花从写字台搬到了碗碟柜上……她把印度扁萼花一路拖进厨房里。”(7)这古怪的描述表达了深受传统父权文化影响的男性觉察到女性思想变化的差异却无法理解,后现代的女性行为不再迎合男性传统的认知和期待。女性的这种独立意识甚至有些让男性感觉恼怒和挫败,比如,小矮人对白雪公主的评价,“她这种马上要开始干一番什么事业的神态,还有她钉在餐桌上的十几面红旗和军号。我们对这一切真他妈的受够了,我们已经没有多少耐心了。”(11)小说中的“后现代”皇后简的男朋友霍戈在一段没头没尾的演讲中也表达出这种传统男权思想的向心力作用,“上帝知道我像任何一个男人一样喜欢女人的姿态,……因为整个世界上惟一有点价值的东西就是女人的美,……如果你要的是思想感情,你可以找本书读读,或去看场电影,或进行一番内心独白。”(58-59)从霍戈的演讲中不难看出从男性视角看,女性的精神思想是没有价值的,和女性谈思想精神交流甚至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正如霍戈在演讲的最后说道,“随着文化的普及你现在往往也能找到有一定思想和感情的姑娘,她们中的有些人也属于皇家语言学会之类,或者至少有她们自己的想法,必须得到尊重,必须迎合,必须谈扯这方面的话题,就好像你挺在意这类胡说八道似的。”(59-60)这里的三个“必须”表现了男权思想支配下的男性对女性精神世界的不解和不屑。

小矮人常常会表达出这样的不解和困惑,“白雪公主在想些什么?没有人知道。”(11)“肯定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能感觉到。”(16)“肯定有什么东西不对劲,我们感到。”(46)女性的精神世界长期被忽略,父权社会的男性习惯性的将女性定位为没有思想情感表达需求的家庭主妇,因此,当女性试图突破精神的禁锢时,传统的角色平衡被打破了,传统的相处模式也被颠覆了,正如小矮人说的,“从前当我们是简单的资产阶级时,我们知道该做什么;现在我们成了不知所措的复杂的资产阶级。我们不喜欢这种复杂性。……平静悄然溜走了。”(71)这准确的表达了父权社会成长起来的男性对女权运动的态度。

二.觉醒的自我认知和传统的自我期待之间的困境

巴塞尔姆笔下的白雪公主代表着后工业时代思想受到启蒙,意识逐渐觉醒,力图在文化上、思想上和语言上都摆脱父权社会影响的后现代女性。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白雪公主心智略微开启,朦胧地感觉女性不应该满足于受男性支配的现状,而要争取更多经济上、精神上和思想上的独立。白雪公主会痛苦的抱怨,“只当个家庭煮妇我已经感到厌烦!”(34)表明女性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有了新的期待,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女性身份已经不能满足精神、思想和话语都逐渐独立的后现代女性。因此小说中的白雪公主常常会感觉到不满足,至于不满足于什么,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当小矮人问她为什么还和他们待在一起,白雪公主回答说,“我想一定归因于一种想象力的缺失。我一直无法想象出更好的东西。”(46)可以看出男女之间传统的依存关系已经动摇,女性需要争取更多的空间来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价值,争取平等的男女依存关系。可以看出后现代女性对于自己的身份认知已经产生了新的理念,渴望改变传统的男女依存关系的愿望也非常的强烈。

然而,传统的父权思想滋养出来的女性自我期待又让白雪公主不自觉的希望通过王子寻找个人价值的实现。白雪公主会把自己的长发垂下窗子,期待王子的出现,一方面她觉得“盼望一位王子的感觉真好——这种期待,而且知道你在等待的是一位王子,风度翩翩。”(62)另一方面,她又对自己说“但仍然是一种等待,而等待作为生存模式,正如布雷克所指出,是一种可怕的模式。”(62)白雪公主认为只有王子的出现她才能完整,而当她秀美的长发没能吸引来白雪公主心目中的王子保尔的时候,白雪公主哀叹,“这个世界本身也有毛病,连提供个王子都做不到。连至少为这故事提供个合适的结尾的修养都没有。”(108)很显然,后现代女性已经意识到善良、美丽、顾家和依赖男性已经不再是女性的全部价值和意义,但是因为父权社会的影响,后现代女性又很难摆脱传统的人生期待,正如白雪公主对自己质疑,“我这整整一生培养了最优雅的风度,学习了最杰出的艺术,难道仅仅为了这个?”(83)此处的“这个”正是白雪公主期盼着能顺着她的长发爬进她房间的保尔王子。由此可见,后现代女性一方面争取摆脱传统的家庭主妇的角色,拥有独立的思想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却依然期待通过理想的婚姻关系来改变自身命运,这正是后现代女性的身份困境,在觉醒的自我认知和传统的自我期待的夹缝中生存。

《白雪公主后传》对经典的戏仿预示了古典时代的秩序和完整性在后现代社会的纷繁喧嚣中都荡然无存。因为女权运动的高涨,传统的男女依存关系被质疑和颠覆,女性一方面追求自由思想和独立意识的认知被唤醒,但另一方面却深陷精神困境,这种困境首先在于女性自我认知的进化并没有迅速地获得男性主导的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女性思想解放的离心力和父权文化的向心力共同作用产生了这样一种困境,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和男性的传统期待之间产生了错位。后现代女性的另一困境源自女性自身,觉醒的自我认知促使女性希望摆脱传统的男女依存关系,能在后现代社会创建新的身份和社会关系,然后在文化和思想上都占据主导地位的父权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女性不自觉地产生男性救赎的自我期待。

猜你喜欢
父权巴塞尔白雪公主
2020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正式取消!2021年见!
我家的白雪公主
致永远的孩子——《我的白雪公主》创作谈
我的白雪公主
巴塞尔表展2017初选
论《藻海无边》中的身份焦虑
解析高中语文课文《宝玉挨打》中的“孝”文化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
中西雕版印刷艺术相逢巴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