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作品的教学对策

2019-11-26 20:27郭凤娇
文学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孔乙己鲁迅课文

郭凤娇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文章意蕴深刻、艺术技巧极多,对于中学生学习博大精深的语文文化有着重要引导作用,同时也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集大成之作,因其精致的结构、多样的手法、深邃的意义,而成为中国短篇小说史上的典型之作,也成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必读篇目。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十几年,但是实际教学中贯彻得并不是很好。考试分数成了教育的第一追求,在这种功利性的教育之下,学校教育很难贯彻多元化的教学解读方案而只是追求那个“正确答案”。但是教育者始终不能忽视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根本上理解鲁迅的文章。要真正贯彻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避免学生的学习模式僵化,可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三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自主学习

很多学生不喜欢鲁迅作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死板僵硬,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对课文的理解仅仅限于教师的讲解而自己没有深刻的体会、浮于表面。课堂应该交给学生,学生应努力克服对鲁迅文章的排拒心理,走进鲁迅,积极、主动、自主探究文章的深层意蕴,在学习中提升修养、获取知识。教师的教只是处于辅助地位,应该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得出多样化的回答,这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尽管中学生阅读时间有限,教师仍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鲁迅文章。要想深入了解课文,就得联系鲁迅生平、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与其他有着相似主题的文章相贯通,这样才能对课文有相对深刻准确的把握。

在《孔乙己》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应该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而不是为了传授尽可能多的内容而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巧妙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积极探讨多样化的答案。在一些名师教学课堂中就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夏斌老师在《〈孔乙己〉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及分析》一文中,围绕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他最后一次来喝酒的时候没有体面地穿上长衫呢?他的长衫哪儿去了?”展开全文,提出“孔乙己为什么要穿长衫?”、“有没有人愿意帮助孔乙己?”①等问题,教师在整节课中只是引导总结,基本都是学生自主讨论探究,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吸收知识。再如骨干教师颜运静发表的《〈孔乙己〉教学实录》大胆革新教学方式,设置“‘孔乙己小档案’、‘给孔乙己塑像’和比较‘孔乙己与范进’”②几个环节,让不同思维水平、理解能力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对同一个问题预设多种答案,学生的回答也很出色,整个课堂学生收获颇丰。

二.教师提高学科素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要想让学生正确解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素养、锻炼能力,教师自己就必须能够正确把握课文。要想正确讲解《孔乙己》等鲁迅的深奥文章,教师首先要多读鲁迅的书籍,对鲁迅的写作风格、语言特色、思想内涵等有深刻的了解,对鲁迅作品中涉及到的时代特色、历史背景也要有相关的了解,这样在教授课文时才能胸有成竹,放任自由地教授课文。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对鲁迅作品形成系统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就能够多样化地看待课文知识,对学生提出的多元化看法也就能够包容,而不是强制性地以固定答案取而代之。

另外,教师要经常关注一些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目前学术界《孔乙己》的研究很少会传播到语文学科教学中,每年都有大量研究《孔乙己》的论文发表,然而语文教师却很少得知。有些学术界人士目前也致力于鲁迅思想在中学生中的传播。语文老师应多阅读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适当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尽管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如果语文学科教学一直保持裹足不前、封闭僵化,便很难有前进空间。

同时,教师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学术研究,在语文教学备课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具备将艰深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的能力。《孔乙己》科研成果不是拿来就可以教授的,还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做出正确的课前判断,选取适当的内容贯彻到教学中去。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教授课文时应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对于《孔乙己》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潜心阅读,以读促进课文的理解。《孔乙己》这篇小说本身就包含深刻的意蕴,学生对于多重叙事视角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引导学生朗读,可以运用齐读、默读、比读等促进阅读效果。其次,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勾连起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相似的文本间进一步领悟同异,得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上文提到的颜运静老师的《孔乙己》教学,就是将《孔乙己》与《范进中举》进行比较,让学生对读书人的命运有更深的了解。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找一个新颖的切入点,好的切入点对引领整个教学有重要作用。整个教学环节中问题的设置也处在很重要的地位,问题间要互相勾连成一个整体,互相成为一个系统,并且要难度适中,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鲁迅作品语言向来以不规则著称,同时也很难理解,对语言的赏析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孔乙己》中就存在这样的例子,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对好的词语句子进行仿写,以词的奇崛来透视深层含义,进而起到拓展文意的作用。教师应打破传统,让学生多探索、多提问,并且可以在课堂中融入现代教学技术。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倘若加入一些音像、图片、资料,就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就可以播放相关的话剧、舞台剧,让学生在动态音像中获得更深的理解。

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肩负着教育的重任,用经典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教育者们共同的目标。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新课程改革以后,语文阅读教学便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鲁迅的作品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本文根据教学现实状况,以《孔乙己》这部代表性的作品为例,提出了一些语文教学中的对策。鲁迅文章的教学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还需要更多教育者的辛勤付出和积极探索。只有这样,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所弘扬的民族品格才能深入人心,学生最终获得精神的提升与发展。

注 释

①夏斌:《孔乙己》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及分析,《语文天地》,2012年第10期,第7-8页.

②颜运静:《孔乙己》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Z2期,第125页.

猜你喜欢
孔乙己鲁迅课文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背课文的小偷
鲁迅,好可爱一爹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阿迅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