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之我见

2019-11-26 23:23林田青
读与写 2019年31期
关键词:古诗文意境古诗词

林田青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下洋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中进行古诗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增长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正确地指导,并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文的意境。

1.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

教材中选入的古诗词大都是非常优美的,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词中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朗读示范,学生在教师朗读的范读中,学习诗歌阅读时应当如何停顿,体会古诗词朗朗上口的特点。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2.采用“换词法”

古诗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悟情、入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采用“换词法”,收到较好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

2.1 以“我”换“独”,体会诗人“独”的意境。在教学生初读全诗,对诗意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提出“独在异乡为异客”能否换成“我在异乡为异客”呢?这一问一改过去教古诗先释字词再释句的做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独”如一石击水,学生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一时间众说纷纭。这时,我便引导学生辨析“独”与“我”的异同,当学生明白了“独”只含有“我”的意思,但“我”却无法表达“独”的意思,两词不可替换,我便进一步提出:诗人为何在这里要强调“独”呢?这一问题,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独”字所表达的准确感情。我仍不满足于此,又提问,在重阳佳节之时,从“独”字还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呢?这样,随着老师的提示学生渐渐展开了想象,客居他乡的诗人,目睹他人合家团聚的情景,与诗人孤独一人形成强烈的反差,“独”字所包涵的诗人心境已跃然纸上。有一学生在解释这诗句中,这样描述:九九重阳那天,诗人倚在窗前,望着眼前人们携手登上高处,而自己却一人在空荡荡的屋子时,不禁长叹一声:“独在异乡为异客”,如此学生已开始进入诗的意境了。

2.2 以“更”换“倍”,揣摩诗人思亲之情。当提出“每逢佳节倍思亲”换成“每逢佳节更思亲”时,学生便议论纷纷。“倍”与“更”所表达的意思相近,究竟行不行呢?从词义上看,“倍”所表达的思念之意较之“更”字更浓更切。于是,我提出诗人思亲之情为何是加倍呢?引导学生结合“每逢”的意思进行理解,学生便逐步品味出诗人离家愈久,思念之情意浓的心境,诗人越是佳节到来之时,思乡怀亲之情越发不可收拾,这种感情已非“倍”字则不足以表达了。这样学生似乎也进入了诗人思亲的感情之中了。

2.3 以“自己”换“一人”,赏析诗句表达的精妙之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否换成“遍插茱萸少自己”呢?问题一提出,学生竟然发出会心的笑,他们抢着回答:“这一换很拗口,不行。”显然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诗的平仄和韵律,可是问题的关键远不在于此。我便问:“一人”指诗人自己,它不能换成“自己”仅仅是因为拗口吗?反复品读诗句,学生则明白了,这两句诗实际上是诗人产生的联想,“遥知”一词已很明显说明这一点,诗人这里是借兄弟之口来说的,因此换成“自己”在语意上表达不通。紧接着,我再提出,诗人为何要兄弟之口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原来,诗人此时的思绪已飞回家乡,他分明看见家中兄弟一行登上高处,分明看见兄弟头上插着茱萸花时少了诗人自已的感叹之情,分明听到了他们的叹惜声,这“少一人”不正是这种感情所凝聚的词语吗?诗人把自己离乡之愁、思亲之绪倾泻于纸背,读到这里,谁不为之动容呢?

3.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鉴赏诗词的关键要启发想象。古诗词通常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去补充、去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我要求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着古诗词的背景资料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美,利用古诗词的写作和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古诗文意境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