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改革思路

2019-11-26 20:10单继红
读与写 2019年21期
关键词:虚拟世界儿童改革

单继红

(安徽省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 安徽 定远 233200)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生物哲学家。1859年生。主张教育无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他的学校里面社会上很多行业都有,有银行,食堂,店辅等,学生不同时间段值日体验,这对中国近代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1904年的癸卯学制制定,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以及后的新文化运动,都是受其影响的重大改革。他是1919年4月30日经日本来上海的,刚过三天,五四运动爆发了,他见证了五四运动的全过程,在中国讲学二年零二个月,走遍了中国。受其影响的还有陶行之教育的思想,胡适,蒋梦麟等主张解放儿童,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陶行知先生的“棒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中的“半根草”指的就是名和利。

美国上世纪末50年代一部影片《死亡诗社》反映的是当时美国工业革命时期为了就业,学校,家庭强加学生沉重的学业压力,至使主人公尼尔自杀,死前留下一段遗言:诗、美、浪漫和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该电影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响,在美国只是一部电影,在当今中国已经是死了不计其数的人了,我们经常听到有关学生负担过重而自杀的新闻,我用“学生自杀”四个字在百度搜索了一下,三百六十多万条结果。当我们还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求知,做事,合作,生活定为教育发展的目标,实施了全面的教育改革。

2.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教育领域对信息化的反映是迟钝的,只是把新技术作为了一种工具,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技术所导致的变革。虚拟世界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新挑战,我们的学校是否教给了孩子们在虚拟世界中生存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中的经历像现实生活一样成功。一直以来,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的,还都是工业化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这只是为他们能够在物质世界中生存而准备的。现在,学校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要教导孩子们,在虚拟经济体中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只是高中毕业,他高中阶段时已经找到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方法路径,他需要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没法完成学业。如何使我们的孩子成为虚拟世界中的合格公民。我们生在一个数字的世界里,我们的孩子已经被称之为“数字原生代”,但实际上他们还不具备能够充分参与虚拟世界的活动的知识和能力,这是学校面临的挑战之二。

多样化,基因的多样化,可以提高一个族群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当今社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包容、技术和才能。纵观历史,古代儒家时代是知识进入官场,非儒时代的问题是行政进入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孔子,老子等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的诗词歌赋。对历史上超强大国的兴衰进行分折,不难发现:曾经是世界之主都极为宽大、包容和多元化,它们对每个公民的技术和能力都加以利用,反之,也是它丧失霸主地位的原因。

2005时温总理在北京看望钱学森教授,钱老说: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大学却培养不出一个有创新型的人才呢?2000年的时候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到2005年共产生20人,其中15人是1951前毕业的大学生。这被后来誉为“钱学森之问”,此事引起了总理的高度重视,有教育部组织六个著名学校的校长和教育专家座谈,我当时就提出创新发明人才要从基础教育做起。但是教育部的官僚们说: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起来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创新发明是高中以后的事。显然,这个结果不能令二老信服。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病逝。11月11日安徽的11名专家联合《新安晚报》再次写了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并致全国同仁的一封信,围绕钱学森之问呼吁进行教育改革。随后出台的2010一2020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就把发展创新人才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

3.认真做值得的事情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我们要从什么是?、谁来教?、怎么教?三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解读。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成倒立的金字塔,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界;根据钟摆定律,我们的培养模式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学业知识方面已经走到了极限,而在创新发明方面却处于世界的最低谷。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势在必行了。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定义上理解,综合,是讲知识的多元化,涵盖了自然界各种知识人文社会风土人情等文化。实践,是走出课堂,走进自我,自然,社区,社会。活动,它不同于简单活动课,主要是讲究探究性、合作性、过程性。课程,定性了它是课程而不是活动,它是国家规定开设的提出要求,地方管理监督,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的课程,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谁来教?国家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是让所有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一个尝试,是所有学生对新的探究试学习方式的一个尝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发明,创新,思维,合作,探究,组织的能力。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一个学校必须有一个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团队,有主导教师,指导教师(专职),协同教师。有条件的还可以动用社会力量。

怎么教?其实就是在大学里的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生命探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不要做剪蛹的人。大家都是开始,我们每天可以自己回想一下,我们一天中做的事,哪些是教育?哪些是反教育?你快乐吗?你的学生快乐吗?你的孩子快乐吗?为了你自身的健康快乐,为了你孩子的将来,从现在做起吧,认真做值得做的事情吧。我们改变不了应试教育,但我们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自己的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推开校门、老师打开心门,师生心心相融。

猜你喜欢
虚拟世界儿童改革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留守儿童
改革创新(二)
六一儿童
立足现实世界 正视虚拟世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在虚拟世界关爱“小博友”